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小的写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小的写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字行书和小字行书有何不同?
大字和小字的写法是不同的
苏东坡说,世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大字难于茂密。
总的来说,小字多用运指,腕辅之。大字多用运肘,臂和腕辅之。
同样的字,小字多用露锋,而大字应多用藏锋。
小字使转运用的更多些,大字提按运用的更多些
小字更善于表达清秀,大字更利于表达雄壮
所以,清秀一类的字,在写大字是要表现的开阔些。像练习欧体的如果写大字,最好加一些颜体的东西进去,才会更加相得益彰。
大至的写法和小字的写法有很大的区别。
第一是难度的区别,大字的笔法难度要远远高于小字的笔法难度。这也是书法界内要求原大还原古代书法的原因之一。
第二是笔画粗细的区别,写大字的时候我们要把笔画写得更粗一些,写小字的时候笔画写细一点也没有关系。比如说颜真卿的字放大了之后就很好看,而欧体放大之后就会显得略显单薄!
第三.写大字的时候我们最好是站起来悬臂书写,如果是写小字就不需要这样了,右手腕搁在左手上写也是可以的。
第四.大字一般适用于写牌匾,写对联的场景,而且小字多用于写书信,做作业的场景
一、大字行书比小字行书难掌握
小字行书运笔动作相对简单,字的结构也容易写到位,而写大字需要的动作幅度变大,字越大结构越不好掌握。
二、大字行书有浓淡枯湿的变化,而小字行书墨色变化小。
笔者以为,大字行书与小字行书的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笔法不同。
笔法分为篆㨨笔法和一拓直下法两种。一般来说,大字行书用篆㨨笔法,小字行书用一拓直下法。大字行书如黄庭坚、王铎、傅山等,他们的不少字法取自圣教序,但笔法则主要取自怀素自叙帖、颜真卿祭侄文稿等。小字行书则一脉相承于王羲之,王献之,智永,赵孟頫等。
二、章法不同,
大家行书一般用长线条多,以展现大的空间布局与豪放之情,如江河奔腾不息,气势磅礴。小行书以显精致之美,如众星云集,天女散花,珠圆玉润。
三、墨法不同。
大字行书需要墨有枯湿浓淡之变化,有时还会用涨墨以展现块面,而小字行书变化较小,如兰亭,赵孟頫的行书,墨法几无变化。王铎大字行书则可见丰富的墨色变化。
不尽之处多矣,容后再叙。
硬笔行书,哪位老师的行书更适合日常书写?
硬笔行书不像毛笔一样,风格多变,目前市面上能见到的硬笔书法字帖,其实相差不是太大。要想学硬笔行书的话,建议学习有传统书***底的老师的字,你去看看,跟谁比较对眼就选谁的。
庞中华和司马彦的字不建议学,这两位虽然是当初八十年代硬笔书法大潮中大红大紫的人物,但是随着民众的审美水平的提升,两位硬笔书法的先驱者就暴露出了他们技法单一,格调不高,缺乏传统书***底的弱点了。后来随着一些新的硬笔书家的出来,如吴玉生、顾仲安以及后来的田英章等人,这俩人的字帖也就渐渐失去了市场。
虽然题主的意思是不想成为硬笔书法家,只想把字写好看点,有这种想法的朋友应该很多。但是不管你的目的是不是成为书法家,其实练字都需要找本字帖临摹,这个过程不能少。如果说把字练到美观好看,算是硬笔书法的初级水平吧。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不管目的如何,大家下的功夫都差不多。既然下的功夫差不多,那就找一个有传统书***底的老师的字练,练出来的字会更高雅一些。
下面介绍一些比较著名的硬笔书家:
沈鸿根(别号:江鸟)硬笔书法的老前辈了,软硬兼修,我上学时就学过他的字。现代新秀辈出,知道“江鸟”的人已经不多了,老一辈书家的魅力在于他们的字更有韵味,蕴含了更多的东西。目前市面上他的字帖应该很少了,他的字帖大多数是行草书。
钱沛云,1946年生,也是老一辈书法教育家,他的老师是任政老师(任政是沈伊默的***),因此起点较高。一辈子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很少去宣传自己,书法界受人尊敬的好老师,网上有他的教学视频。他的硬笔行书好看、耐看也好学,但因为没有刻意宣传,一直没有热卖过。
卢中南,1950年生于武汉,中国著名书法家。是我非常尊敬和喜欢的当代书法家、楷书大家。软硬笔实力深厚,连以欧楷出名的田蕴章老师都对他的书法十分推崇。在南开大学教硬笔书法的时候,不用自己的,而用卢中南的硬笔楷书字帖。
田英章,1950年生,也是软硬兼修的书家,楷书功底非常深厚,以欧楷出名。他的硬笔行书流畅自然,写出来也非常的漂亮、耐看,各种字帖也是市面上最多的了,网上还有各种***教程,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
顾仲安,1956年生,从小练毛笔书法,因此他的钢笔书法中蕴含了传统书法的神***,有书卷气、耐看,既有法度又不拘谨。他的硬笔行书风格独特,个人来说也非常喜欢他的字。
李放鸣,1957年生,令人尊敬的老书法家,讲究用笔,一招一式强调师承古法,硬笔也是追古、绝美。楷、行都极力推荐。
如果要求不是很高,我自荐一下,可以看看抱庸诗书的硬笔字,草根味十足,但也有些自己的小风格,并不是很难学。
不论学谁的,长远的看,都是殊途同归,都要从临摹走起。临摹重在点画结构以及结体,初学阶段就是抓形貌,先不要考虑笔法行气章法的问题。形貌抓住了,字的肢体骨骼拉开了,再去琢磨用笔之法、章法之妙。很多学硬笔书法的朋友,才学了一段时间,感到效果不理想,就怀疑自己的方法有问题。方法不会有问题,主要是临摹习练得太少了。
硬笔不像毛笔书写那么复杂,最关键的就两点――点画形态与结体。所有前期的习练都要始终围绕着这两个关键点。点画形态是技术活,需要多看多练,结体是艺术活,把有形态的点画拼组结构而成字,这就需要把点画按照结构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变通处理,光靠重复的写就不行了,得用脑袋琢磨。这就要求,即便是初学者,也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从何处来,靠帖读多家。
硬笔书法,一半靠悟性,一半靠苦练。古代抄书的文吏写一辈子的字,也没几个成为书法家。而光琢磨问题,不勤于动手实践,只可能成为书法理论家、评论家,而不可能成为书法家。如题主所言,只想把字写好看写规范,随便选一本字帖,照着猛练就可以了。
抱庸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书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小的写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小的写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