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章法如何呼应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草书章法如何呼应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加强这几幅作品中字与字的呼应?
谢谢邀请!我们共同探讨一下行书的章法问题:首先肯定的讲,三幅字点画精致,结体秀美,作者提出解决作品的呼应问题,我以为找到了提升的关键点,作品艺术效果的实現,正是体现在这一环节上。
呼应怎么理解呢?又怎样容入到书法理论中来呢?对于大众读者是渴望解决的问题!就字面意思来讲 呼 就是喊,应 即是答,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不可或缺,有其一必有其二,引进书法就是要把大小,欹侧,疏密,浓淡,虚实,曲直的矛盾巧妙的在书法作品中展现出来,使其在单一的平面上实现立体的,奇幻的视觉效果,使观尝者产生意境的想象,这也许才是先贤们对书法艺术的追求。
孙过庭《书谱》讲: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这即是点画与点画,字与字互相呼应的大原则。违而不犯,和而不同是呼应要遵
守的准则,字法,笔法,墨法,是实现呼应变化的技巧,羲之曰:穷变态於毫端,合情调於纸上。更是肯定了学习书法的大原则。
回到主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三幅作品的呼应变化呢?我以为仔细品味一下这三幅作品,你会发现临兰亭局部一幅,会有呼应的基因在流淌,可以见得答案正在临帖,有了以上所述的大原则,坚持临遍古人手札法帖,一定会朝巜大家》的道路越走越好。
这三幅字,写得很好,各种点画的书写要领掌握娴熟 ,一招一式,来龙去脉交代得很清楚。只是有单摆浮搁的感觉,字形均匀有失错落;太注重于形而忽略了性情的表达,于是显得少神。这种比较规范的行书要想加强上下的呼应关系,务必要在“笔势”上下功夫,建议多读一读古人对书法的论述文章和历代名家手札,领悟其中道理和奥妙。
就此话题,摘录几则古人书论语句和几件手札供参考。
东汉蔡邕《九势》中说:“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呈上,使其形势递相应带,无使势背。”
王羲之《笔势论》中说:“作字之势,在乎静思熟察,然后下笔。”
唐代张怀瓘《书断》中说:“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极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
清代王墨仙《书法指南》中说:”作字贵有姿,犹贵有势,有姿则能醒人眼目,有势则能摄人心神,否则,味同嚼蜡矣,譬如美人有色无姿,则不能动人。”
清代刘熙载《艺概》中说:”书体均齐者犹易,惟大小疏密、短长肥瘦、倏忽万变,而能潜气内转,乃称神境耳。”
比较一下或许你会有所领悟:
宋代米芾手札:
草书书法作品,句尾的字可以和句首的字连写吗?
完全可以!只怕你连不上呢。
草书并不一定要钩连,章草就一笔也不连,一样写出汉字之美。但书法发展到今天,人们一提到草书总是在眼前浮现出一笔一行、一泻千里的狂草书法,好像不会钩连,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学习草书的人。
事实上,在中书协草书委员会的几十位草书大员里面,还真找不出几位写章草的人,这些人一提起笔都觉得自己就是怀素张旭二合一,写出来的字能连上的连,连不上的涂涂改改也给连上!他们的作品别说普通民众,就是专业学习草书的人也很难认得出写的是啥玩意儿。
扯远了!回到主题。
大草或狂草书的确是能连则连,最好是一笔一行。但要把握一个度,那就是率真、自然,不能设计,更不能涂改。而且草书的连笔太多,会出现满篇四十五度连接斜线,看起来也不好看,解决的办法有三个:
一、尽量使用连线作为上下字的本身具有的笔画,这样,连线就不再是连线。
三、某些字可以不必拘泥于汉字从左向右的书写规律,特殊情况下,可以先写右侧再完成左侧,这样会使得连线的角度发生变化,比如,春、双、好等等。
草书最能表达人的情性,其中连笔给人联通贯气的审美体验,余味无穷,断断连连,连连断断,气韵通疏。笔到意到,笔断意连,连笔用到恰到好处,更能体现草书的艺术魅力。
至于说句尾能否和句头连笔,这个没有一概而论,我认为要看句尾末笔的收笔的笔势而定,不要刻意为之。
怀素自叙帖句尾和句头的连笔
黄庭坚的大草不多见
孙过庭书谱小草几乎没见
你好!让我来回答你的问题。首先我感觉你问的问题有歧义。对一篇书法作品中,如果每一竖行是一句话,那句尾和句首就不能相连,也没有那么连的。如果两句话出现在同一竖行当中,是完全可以连的。在二王的书法作品中,这种现象非常多。给人的感觉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互相照应。同时也具有气脉相通的艺术效果。因为书法是抒发个人性情的艺术,连与不连根据章法的布局来定,这是完全自由的,你没必要在这方面纠结。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草书书法,魏晋发明了草隶,到唐代出现了以张旭和怀素为代表的狂草,后来又有行草或行书夹杂着草书,可以给它定名为行间草,或草间行。
如果写狂草句尾的字和下句首字是可以相連的,因为狂草是表达一个人在莫个特定环境下内心的***。历史上,据说张旭在***勃发时,没有纸笔,用头髪蘸墨在墙上用草书来表达其当时的情感。从留下来张旭的字迹草书古诗四首可以看到,他的字都是字字相连的。当然写行草又当别论,不管是行间草或草间行,应该是字字独立的,有时兴致所至,会把字写的以大小跌宕,行笔疾徐来抒发感情,偶尔也会出现上字与下字相连的形式,以增强作者抒发感情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章法如何呼应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章法如何呼应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