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为哪种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为哪种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王羲之的字叫什么体?
王羲之的书体得之神功、千变万化、自成一家、登峰造极的,就是楷书、行书和草书。
王羲之书法被历代书家公认为举世无双的“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公元303~361),东晋最杰出的书法家,字逸少,琅邪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人,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人称“王右军”。
王羲之七岁开始学书,先后从师于出身书法世家的卫夫人和叔父王廙 ,以后又博览了秦汉篆隶***淳古朴茂的精品,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晚年书法炉火纯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兰亭序》就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
行书出现于哪一个时代?
行书是由隶书转变而来的,于西汉后期开始形成,但是几百年里并不流行,直到东晋王羲之的出现,才将行书提升为书法上影响最大的一宗。行书将隶书中的横画进行缩短,使隶书的扁方变为正方,同时加强了上下笔画的连贯性,有些笔画***取连续书写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书写的速度。
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据《书断》行书序论中说是刘德升所创作,又据同书书家评传,云:“刘德升字君嗣,颍水人。桓灵之时,以造行书擅名,虽以草创,亦丰妍美,风流婉约,独步当时。胡昭、钟繇,并师其法,世谓钟繇行押(狎)书,是也。”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从严格意义上讲,行书不是一种字体,它只能是一种书体,所以只能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看待它。从广义上讲,除了草书而外,篆书,隶书和楷书都能用行书的方法写出。
行书相传是东汉桓帝,灵帝时期(公元147-公元189年)的刘德升所创。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说:“魏初,有钟,胡二家为行书法,但学之于刘德升,而钟氏小异,然亦各有其巧,今盛行于世”唐代张怀馞更认为:“行书者,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也,即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书断》)”这些说法是不全面的。
实际上在中国自有文字起,行书体就已经萌芽。如今有草篆,隶草,草隶的说法,其实这些书体多半属于行书的范畴。有人认为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这是不准确的。一般都将行书的萌发时期定在两汉,但从理论上讲还可以向前推?《书断》认为行书是:“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行书的“行”有流动之意。在我国民间长期有“真书如立。行书如行,草书如走”的说法“走”古意为“跑”,我赞同这两种说法。
行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两汉开始,魏晋盛行至东晋出现了第一次质的飞跃。两汉有多种带行意的简牍和帛书,出现了魏晋的残纸和东晋的,二王,使行书产生了第一次非凡的影响,延续至今。
第二阶段是南北朝至初唐。前半期完全在二王的笼罩之下,后期则有一些变化。羊欣,智永,虞世南,陆柬之的行书是全面继承,但创造力不足,而欧阳询,褚遂良,李邕的行书就有自己的个性和风貌,尤其是李邕已脱离二王的行书的,束缚,预示着行书的第二次质的飞跃即将到来。
第三阶段是唐朝的中期至两宋。先是颜真卿在自己创新的楷书基础上所产生的行书,开了行书的一代新风,完成了行书第二次质的飞跃。接着,柳公权,杨凝式,苏黄米蔡都受颜的影响,而且有所创新。
元代至明代中期为行书的第四发展阶段,此阶段与二阶段相似。
第五阶段是明代晚期至清朝。由于有浪漫倾向的行草书字体的出现,,如徐渭,王铎,傅山,郑板桥等,由于清代中后期的出现用北碑笔法写行书的书家,如金农,张裕钊,康有为等,这样就产生了行书的第三次质的飞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为哪种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为哪种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