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于右任草书书法字体下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于右任草书书法字体下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家喜欢于右任的书法吗?为什么?
于右任的草书好不好,确实好,连我这个不懂草书的人,似乎也能看到他线条的张力。很多人说于右任是当代草圣,也有不少人说是林散之。个人觉得,于、林二人被冠之以“圣”,似乎有点太过于拔高了。我知道这样说,肯定会有不少“民国吹”会丢来臭鸡蛋的。
我们先来看一看当代草圣与古代草书的味道是不是有些不太一样。
不能只看线条,也要看结字。古今草圣最大的不同在于,张旭怀素的草书,结体的方圆、用笔的使转,让人觉得既饱满又坚利,极具张力而形态凝聚。而于、林的草书气场则逊色许多,不仅小气,而形意显散,高下立见。
我们再来看看当代草书大手沈鹏与刘洪彪的草书,是否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
(沈鹏草书)
林语堂曾说:"当代书法家中,当推监察院长于右任的人品,书品为最好模范,于院长获有今日地位,也半赖于其书法成名″。
于右任(1879一1964)名伯循,号神州旧主。陕西省三原县人。是诗人和书法家。***元老,1931年任监察院院长,"九一八″事变后,国难当头,他赞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力主一致对外,团结抗击日本侵略者。先生1964年因病在台湾去逝。临终前两年写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的悲歌。表达了他热爱祖国之情。
于右任先生的书法作品风格就像近代画家浙江美院教授陆俨少的山水画(见下图),线条刚柔相济,古拙奇峭,气象万千。
先生对魏碑的临摹研究是下过苦功的。在一首诗中他写道:"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先生的书法创作将魏碑笔意和帖结合,形成了点画圆浑,刚柔相济,古拙奇峭,骏发雄强,变化无穷,碑味十足的书风。像他刚正不阿的品格,有一股浩然正气。
(下图书法作品为于右任先先所书,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说实在的,我太喜欢于右任的书法了。
原因无他,只因为于右任碑味书法中透露的书卷气使人震撼。作品既展示出碑派书法对造型奇崛、宽博的审美趣味,又融汇了帖学书法对线条干净、通透的审美意识,二十世纪名家大手,当有于右任一席之地。
众所周知,晚清至民国的书坛,学书必学碑。魏碑的书法风格以质朴、天真、厚重为尚,除去必须的结字开张纵肆之外,大多写的面目狰狞点画粗犷,写出的字模拟碑刻残缺破损,就是追求所谓金石气象。
晚清民国的局势就是中国软弱可欺。从文艺上抛弃赵孟頫董其昌“***少女”的柔媚姿态拥抱碑学书法的雄强宽博,就像一个小鲜肉成长为施瓦辛格!
是从书法上,将人打造为具备尚武精神的书家。
我想这个比喻大家应该理解了,写碑的风格,第一的感触就是,这个人不好惹。
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肌肉男都是只长肌肉不长脑,强是强,但是没有文气。
于右任的书法就是将此二者结合起来,把魏碑写的雄强做到了,把魏碑写的文气也做到了。
我们看上面的图,同为碑学作品,结字特点都是奇崛非常,但是一个躁动不安,一个安静沉稳。
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有人擅贴学,有人擅碑学,这与书家自身的情调、胆略有关。由于表现的意趣不同,每个人的效法点应更多思考是否与自己相适。要了解于右任,首先得知道他习的是哪一路的书法。
于右任追求的书法方向是北魏石刻。他的书法历程大致经历过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以魏碑为方向;第二个时期是以草书的标准化为方向。
于右任生于1878年,他是***“一大”选出的中央执行委员,在******检察院院长的职位上任职了三十三年。他亲近魏碑的条件胜过他人,他收藏的北魏、北齐、隋、唐刻石有整整二百九十余方,心慕手追,经年把玩,久而久之则英雄气概起,推陈出新。
于右任在书写上有着很大的自由度,一是大胆,因他的内心毫无顾忌,人在高处,有居高望远的心志,也有居高临下的心态;二是大力,于右任在写碑时时崇尚力量的,下力很大,很冲,一味向前,势不可挡。所以他的魏碑的框架时非常明显的,更为重要的是于右任在魏碑中还融入了草书的笔势,在魏碑中增加了许多变化,也产生出他独有的书法面貌。
如果他继续沿着魏碑与行草结合的路子走下去,或许可以获得更高的美学价值,个性也会更加鲜明,可是,1***2年前后,于右任转而研究草书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千字文》为底本,确定“易识、易写、准确、美丽”的四条标准。后来他的书风就彻底改变了。
草书创作是否需要如同教科书般的规范?书法家的创作如何限制?等问题可以讨论。笔者认为,对于一个书法家的书法艺术看法,应该要了解书法家的经历背景,以及书法史,才可以做出比较客观的判断。
说句实话不喜欢,字非常肉,窝囊,放不开,违背了草书的飞腾灵动的浪漫主义色彩,既不飘逸也不奇绝险峻,实在称不上好的草书作品。但是他这不算什么,书坛还有一位被捧到“草圣”地位的人,他的字更窝囊,更肉,就是李志敏。
于右任草书百字令解释?
敬仰于右任先生
继承发扬中华文化,规范汉字草书文字,有如大旱望云霓,实属民族振兴当务。先生在民国三十七年就手书草书百字令。余在其编著《标准草书》中看到墨迹。与上文略异。有的字不好辨认,试释如下。
草书文学,是中华民族自强工具。甲骨而还增草隶,各有悬针垂露。汉简流沙,唐经石窟,演进尤无数。章今狂在,沉埋久矣谁顾。
试问世界人民,寸阴能惜,急急缘何故。同此时间同此手,刻承谁臻高度。符号神奇,髯翁发见,秘诀思传付。敬招同志,来为学术开路。
百字令题标准草书
三十七年三月 于右任
书法中草书一个字多种写法,普通人难看懂,有标准统一规范吗?
首先谢谢邀请我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把草书的来源、演变搞清楚,把这一问题搞清楚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草诀百韵歌》一开始说的很清楚:草圣最为难,龙蛇競笔端,毫厘虽欲瓣,体势更须完……草书不是简单的潦草、任意简化、缠绕,随心所欲的乱画乱涂,是经历长时间的实践、总结,逐步规范来的一个个代表符号,写草书的人必须按照一个个约定俗成的符号去书写,一笔一画,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不要看草书家牵丝萦带,上贯下连,左右开合,参差错落,大大小小……其实都是按照约定俗成的符号、一定的法度去书写的。再就是草书最能表现书家的性情,这就造成了草书的不同风格,不同面貌,这就是草书的多样性的形成。但是,在这多样性中还是有规律可寻的,有草知识、理论基础的人,欣赏草书作品是比较容易的,如果不按草书法度去写,不按照约定俗成的草书符号去写,胡涂乱画,那不叫草书,那只能叫涂鸦,看看当今一些急功近利之徒的所谓草书,大家就应该明白了。以上是本人一己之见,还望方家斧正。
是学书法的人都知道,草书是书法的最高阶段,也是最难写的!草书不是笔画的简单缠绕和潦草,而是每个字都有草书符号的。学草书必须要掌握孙过庭《书谱》,张旭的大草,《草字诀》,于佑任《标准草书》等几种草书的写法。在创作应用中,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情和书写习惯不同,会用不同帖上的草字,这是正常的。因此不好统一,这就造成了草书作品不好辩认?要达到草书标准也很难!尽管这样,草书还是有非常严格的规律的,因为笔画的减少,很多部首很相似,少一笔多一笔都会是一个不同的字。对于没学过书法和没有熟练掌握草书符号的人,难以辨认是正常的!但对于从篆,隶,楷,行一直写到草书的书家,应该是很容易辩认和创作的!
书法中草书一个字多种写法,普通人难看懂,有统一标准吗?可以说有,从最初的《王羲之草书要领》到后面的《草诀百韵歌》以及近代于右任先生的《标准草书千字文》等都可以视为草书的标准;也可以说无,盖因草书乃个人性情发挥的最佳字体,其书写不像正体字那样讲究法度严谨,而偏重个人习性的发挥,且个人又因成长环境、教育水平、人生阅历等不同,因此,即使有草诀的基础但每个人的书写还是各异的。
图片:王羲之草书要领图片
草书是从隶书演变过来的,其最初为章草是汉隶字体的一种快写字体,此后张芝总结归纳出小草以及唐代发展出狂草,这三者均是属于草书的范畴。
草书字体是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中最能体现个人的性情。但其又不似正体字那样有着严谨的法度,因此在辨识上就造成了困难。
可以说,即使是多年沉浸草书研习的书家,在欣赏一幅草书作品时,其大部分还是需要联系上下文方能予以确定,否则只从单个字进行观看也是不能做到百分之百肯定的。
草书的标准一般从古代的草书要领、要诀以及近代的标准草书等书籍和各种流传的碑帖等进行学习的。因此,此草字的意思为简洁、快速,而非是糊涂乱画。其书写更是讲究在规则内进行变化。
图片:王羲之草书上虞帖
草书无标准是从个人的性情角度进行理解的,而非是草书的书写没有标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于右任草书书法字体下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于右任草书书法字体下载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