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刀锋楷书字体下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刀锋楷书字体下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魏碑为什么会成为楷书?有没有什么与楷书不同的地方?
感谢文化领域大V的邀请,倍感荣幸,我就借此机会献丑了……
既然提到魏碑,那么我们就先聊一聊什么是魏碑。网络上能查到的信息我就不多说了,***粘贴也没什么意思,说一说我的理解。
魏碑肯定不是楷书,南北朝之前,先秦以及汉代主要以大篆、小篆、隶书为主,而魏碑的诞生,历史上对其的评价有好有坏,有说鲜卑外族学我正统汉族文字犹如东施效颦;也有说魏碑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比如古人曾说魏碑“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
在我看来,魏碑承接了秦汉隶书的优势,同时加以创作改变,为后续的楷书提供了好的借鉴,由此,楷书应运而生,故而,魏碑不是成为了楷书,而是通过魏碑过度才有了楷书。
至于魏碑跟楷书的不同之处,我想,后世的唐楷中,欧楷跟魏碑的区别相对较大,而颜体则有一定魏碑风貌,这就好比秀气的字体跟大气的字体,虽然各有千秋,但差异还是很明显的。
一点个人浅见,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欢迎评论区讨论,打字不易,且看且点赞;分享不易,且行且关注。简繁y社区不仅仅是注册分析师,也是文化爱好者,一起讨论“钱”的问题,一起讨论书法、太极、茶道等传统文化。
前几年,我曾前往河南洛阳,专程向一位书法名家请教魏碑方面的问题。
当我提出疑问后,他没有马上解答,而是带我欣赏了他收藏的一块古碑。
这是一块未刻完的碑。碑文由毛笔书丹,不知什么原因,碑刻了约三分之一就没刻了。从碑上书写的字迹和刻好的字迹来看,风格有很大不同:墨书是很传统的藏头护尾,但碑刻则棱角分明。
两晋南北朝时代,由于南方***与北方***的对峙,相互之间缺少交流,于是双方的书法艺术沿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北方人粗犷的性格使得北方的楷书更加奔放,因此形成了完全不同于王羲之楷书风格的魏碑。
当然,与王羲之楷书一样,魏碑也去除了隶书中只带有装饰性质的波折,结体也一改隶书横平竖直的“横画宽结”的方式,变成“斜画紧结”的方式,左低右高,结构呈放射状。这些特点都明显区别于隶书。
我们现在见到的魏碑都是刀斧凿刻的产物,并非古人直接书写的。魏碑在凿刻之前的样子到底如何,我们没有见过(上文提到的未刻完的碑是唐碑)。
楷书又称真书,正书,其体始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在唐代集为大成。楷书形体方整,横平竖直,字体构成规范,比其他字体好识。楷是楷模,法式的意思,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所谓楷书就是标准字体。
在5-6世纪的南北朝时代,楷书大大向前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这个时期的楷书被称为南北碑。北朝书法浑朴雄劲,南朝书法疏放妍秀。该时期的楷书风格多变,琳琅满目。北朝的楷书又称为北碑或魏碑,魏楷。
北魏时期的书法作品很多,风格千姿百态,各有特色,它们同汉碑和其后的唐碑一样,是中国书法艺术上的碑刻高峰。
魏碑总的特点是体势欹侧,布白参差,其书法艺术可以分成四类,即方笔类,方圆兼备类,摩崖类和圆笔类。
方笔类是北碑的典型,为当时的流行体,不仅数量多,而且佳作也多,主要集中在碑志和造像纪中。
方圆兼备类主要代表碑刻有《张玄墓志》和《刁遵墓志》,它们都出于北魏较晚的时代,均在公元530年左右,这时的北碑已日臻成熟。由于笔画的基本规范化已成为事实,使初期北碑的粗犷雄健书风为之大变,而走向端庄秀雅。
摩崖类书作多是摩崖所刻佛经和佛号,字体有相当成分的隶味,有的人称它们为隶楷或楷隶。这类北碑运笔圆拙厚实,表现了气韵穆肃,低眉合掌的佛相庄严。
圆笔类北碑主要有《郑文公碑》和云峰山摩崖题记,以及,石门铭等。
以上仅为个人一点浅见,如有不当,欢迎指正!谢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刀锋楷书字体下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刀锋楷书字体下载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