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品味的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品味的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这样的字,怎么练楷书,最高水平就这样了,怎么练好?
从你写的字就看出来了,你只是对法帖浮光掠影,有点印象,但却没真正临过帖。
为什么非要练楷书?除非你真的喜欢楷书。似乎隶书对你有过一些影响。
给你几点建议
1、你要是喜欢楷书,就从楷书练起,你要喜欢隶书,就从隶书练起。前提是必须喜欢,即使喜欢草书也可以从草书练起,不要被先楷后草的错误理念给误导了。在正楷之前的那么多名家根本就不知道还有正楷这一书写形式。
2、在古贴上下功夫,而不是在现当代,尤其是现当代的所谓名家上下功夫,走错方向,事倍功半,选对了路子事半功倍。不是说现当代没有好字,而是鱼龙混杂,坑太多,容易选错,比如当代的二田、范曾等,这些人都是炒作大家,论炒作老子天下第一,论功夫一滩烂泥。
3、临帖、读帖、背帖结合起来。光临贴最易临死帖,练烦了,可以细细品味法帖的间架结构、笔画连带、结构比例,用笔技巧等,把临帖和读帖结合起来。练到相当熟练的时候,试着背帖,即离开帖子,靠记忆背写字帖上的字,增强对法帖的认识。
4、循序渐进。当感觉对这本字帖临写的差不多的时候,凭兴趣,若认为还有临写这位书法家的字帖的必要,就继续临写他的其他字帖。若觉得发现了更让自己兴奋的字帖,那就去临写你更喜欢的字帖。比如你练的是颜真卿或柳公权的,后来在学习过程中感觉二王的更适合自己练习,那就练二王的。
5、注意与同行交流,加入一些书法群,看看他们都在说些什么,有啥体会,也把自己的感悟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交流会增长自己的见识,更正自己的错误认识。
6、有时间看看名家的讲座,最好别看那些商业化运作者的讲座,它会把自己带进死胡同。
老实说,这三张图是否是你幼稚园孩子写的(开个玩笑)。《书道拍案惊奇》的观点:不管你现在什么年纪,都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拿铅笔,刚开始学写字,一笔一划,横平竖直的去规范。当然,自己闷头瞎写肯定不行,得看字帖。按你目前的情况,我担心临大概也是临不好的,建议先摹,摹过关了再临,每天一小时,坚持100天再瞧瞧。
存在的问题
说实话,从事书法教育近十年,遇到你这样的学生我会很头痛,属于天生对字的结构不够敏感类型,什么都得重头来。小到一点一画,大到间架结构都要重新来过。从这三张图,尤其后两张,我能感觉到你在努力想写好,并且速度很慢,尤其在起笔和转折还特意加了笔锋。只是目前首要的问题不再是否有笔锋,而是基础笔画和部首得过关,再到字的框架和整体感。
建议和方向
***设没有老师指导,建议买硬笔本字帖,只要横平竖直,中规中矩的都行,先把书写习惯纠正,或者直接选择毛笔小楷字帖,如《灵飞经》。直接对着临摹即可,前期别管什么个人风格,越像越好。
克服硬笔很难的心理
先要给自己打气,这东西很简单,实际情况也是不难。以我的经历,硬笔字和粉笔字一直都很好,记忆中大概是五年级开始,就被老师夸赞并让我负责黑板报,直到高三都是如此,所以我从没觉得硬笔字难写。不过那时的我,并不知道写好字的方法是什么,一切都是随手而就。直到上了大学系统性了学习毛笔书法,我便豁然开朗,硬笔的方法和毛笔一样,只不过工具不同,书写起来更容易而已(***设毛笔难度10,硬笔只有一二)。现在一个成年人,我三两节课便能让他掌握方法。
为什么要加上面这一段经历,就是想告诉你,硬笔很简单,尤其作为一个成年人来说,根本没什么难度。你要做的就是掌握方法,然后改掉目前的书写习惯,剩下的就是时间,仅此而已。
牢记不要为了学去学,而是去掌握学习方法。掌握了方法后,按照自己的理解,包括性格等因素,最终形成自己风格。这才是学以致用,而不是市面上千人一面的教程,让你必须按照这么写才是对的等等。(我自己在毛笔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学硬笔的方法,目前还在备课,后期会更新。)
书法有门槛,审美是关键。以上是《书道拍案惊奇》的拙见,如果认同,欢迎关注并转发哦,更多心得尽请期待,期待书友们前来交流,共同进步。
课本都是印刷体,我们还有必要学习楷书吗?
这个问题问得很奇怪,课本是什么体和书法艺术没有必然的联系。物理课本,数学课本也是印刷体跟书法练不练有什么关系呢?两个概念不能混淆,一是写好字,二是书法艺术。写好字,不一定要练楷书,有些小孩子写得很秀气很认真,方便认读,整整齐齐,这就很好了,要求高一点的可以练练比较标准化的一些楷书。但真正的书法艺术是传承千年的文化,它可以表达意趣,抒***感,他传递的是一种美,而不是文字内容的信息。
楷书是规范的字体,不论学生或社会各类人员用楷书最实用,学生答题,各类人员写文章报告书信都很实用,不会引起误解和疑问的字体,楷书应用最广。楷书也可成为美丽的艺术字体,书法是美的艺术,一切书法离开美的原则就没有生命力,丑书就是一例。***才是艺术,相反的***恶丑是艺术吗?所以楷书可以写出不同字体的艺术作品,如欧体.颜体、柳体等。
我是一人。课本使用印刷体和学习楷书有什么关系?
课本使用印刷体和学习楷书没有关系,不要强行联系。
是不是可以把题目改成:课本都是印刷体,我们学行书和草书,不要学楷书?对书法圈有点了解的,毫无疑问印刷体和楷书很自然的想到田英章,这大概又是不太喜欢田英章的提问。
这几年书法圈总是在有两派,”印刷楷书“和”行草改革“一直在争论。人一旦有了既定的思路就很难改变。
不如把问题扩充讲,抛开这些心中的定见,分前后两部分讲。
一、课本都是印刷体,而且印刷所用的字体常用”变化不多“的规则的方方正正的字。
印刷品的字体,大多规规矩矩,基本上横平竖直,笔画等距。
上面是非常常见的印刷字体,这个字体源自清末高云塍先生(1872年—1941年)。
楷书跟印刷体是一回事吗?提这个问题是不懂楷书呢?还是故意贬低楷书?印刷体现在分类很多如仿宋体,黑体,琥珀体,古时的洪武体。可以明确指出这些是美术字的范畴,跟书法关联不大,现在电脑可以打印出楷书,行书,隶书,篆书的印刷体,但那些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字,因为不是人写出来的。出题者偏指向楷书是何用意?与其每天提出这些混淆视听的题目,不如静下心来多多学习,沉淀。
谢谢! 楷书是我们平时学习,书写的常用字体,通俗易懂,同时也方便交流,答案是肯定的 ,想要写好楷书不是件容易的事,练习楷书有很多种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帖子来学习就行,但要练好楷书得下功夫,不下功夫是不行的,楷书是基础!基础打好了,再练写其它书体就不成问题。这算是本人的一点体会吧。
书法统考什么字体比较容易得分?
答习惯养成自然的不滿意问题。首先谢邀请。我认为该习惯是因练书法前中后及进行时,没读上好字帖。反,不会有此现象。读帖是书法必不忽略的一环。而且临帖是在读帖、背帖中同时行进。好帖即选帖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写不好字书法不满意完全是由此而来。致敬!
书法考试一般分三部分内容,临摹(含背临),篆刻,创作。临摹一般统考(联考)基本上是楷书隶书(含魏碑)。校考很多临摹是行书的。临摹部分不能自选字体。所以不牵扯哪个字体得分高。篆刻也是一样。
其中在创作办法,可以自选字体,也就牵扯到哪个字体得分高的问题。首先书法考试创作的时候,哪个字体都有可能高分,哪个字体有可能低分。考试看的是你的基本功,你的书法水平。而不是按字体来打分的。所以高分不在写哪个字体,而在你最擅长哪个字体,擅长哪个帖,你擅长并且你写的最好的,才最有可能得到高分。
所以从思想上要明辨是非,不要方向弄错。不要研究打分老师喜欢哪个字体,所有打分的老师都一定从众多考卷中发现哪个好哪个不好。而且考卷也不是一个老师打分的。
谢谢邀请,首先,我们知道书法统考和美术统考一样,都有一套[_a***_]和制度。现在有书法统考的省不多。
我比较了解的拿河南省来说吧,统考有临摹。创作,篆刻,我之前也教过那边的书法高考生,一般来说魏碑偏多,毕竟也算北方,然后就是隶书,这两种书体来说是比较普遍的,也有通过校考考进郑州大学的外省学生,以唐楷为主,所以,综合分析来看:
1.魏碑和隶书学的人相对来说学的人比较多,优势大劣势也大,因为人太多了,不容易在那么多幅试卷中跳出来,吸引眼球,分数相差不大。
2.唐楷是一种笔法丰富,难度性较高的字体,比较能体现学生的基本功。
所以,唐楷,尤其是褚体,然后智永的楷书,以及米芾,黄庭坚和苏轼的行书和吴让之邓石如的隶书都是很好的选择。
除了把字写好还需要如何努力才能提高自己的书法品味?
舒同先生曾经说过:真正的书法家不应该仅仅是单纯的会写几种体,会耗几桶墨,而必须得有足够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不然的话就只能称得上是个写字匠。启功先生也曾毫不客气的说过:能写会写不是书法家的真本事,能背成千上百首古诗文也不是书法家的真水平!如果一个书家不能饱读诗书,不能轻松的引经据典,不能做到有一定份量的自吟自赋,那就算辜负了书法家这个称号了!
眼下有句谑语曰:“古时没有所谓的书法家,只有写好字赋好诗文的文人墨客,而如今却正好相反!”这话的的确确击中了要害。放眼一望,四下形形***的书法家一大堆,可真正让人心服口服的却寥寥无几!而当我们熟知了这些稀有的书坛佼佼者后,你才发现他们都是综合素质极高的人,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恰恰是其不错的文化底蕴,才力助其书法的长足进步,这表明书法水平与文化素质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所以,只有不懈的勤练苦读,才能让自已配得上这“书法家”的美誉!
书法的学习不仅仅只是练字,把字写好看只是一个初级阶段,书法到最后决定水平高低的是文化。我认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就决定了他的书法品味。我就拿我自己学习书法,对书法认识的过程跟各位聊聊这个问题吧,还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我是初一开始学习书法的,那个时候没人逼我学,就是自己喜欢上了,于是开始买字帖,然后让父母帮忙找来了很多的废报纸,就对着字帖在报纸上练字,我想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样,有过在报纸上写字的经历吧。
在学习书法的初级阶段,只知道低头写字,很少去读相关的书法方面的书,关键是那个年纪,读也读不懂,而且还有日常的功课,也没时间去读。就是偶尔看看订阅的《书法》杂志。那个时候对书法的认识就是楷书最好了,谁的字写的工整,我就觉得这个书法家厉害。写的不工整的、乱七八糟那种,我觉得就是在掩饰自己书***力不足的表现,当时的想法还是很幼稚的。
我印象中,最看不上的就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他其它的行书作品,颜真卿的楷书我也觉得肉乎乎的、胖嘟嘟地,太难看了。后来上了高中之后,因为在外地住校读书,根本没有条件练字,慢慢就把书法放在了一边,偶尔练练硬笔书法。之后一直到去年准备经营头条的自媒体,才又开始认真拿起了书法。
我平常练字之余,很认真地开始读书法史,书法史把每一个书家的历史、背景、学书法的经历以及后人对其书法作品的评述等等,写的很详细。通过详读书法史,让我对整个书法的了解认识更加深入了一步。
特别是后世对那些名家作品的评述,我就结合着网上找到的***图片,认真去读,然后对照着法帖去理解。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我对很多书法作品的看法有了变化。
特别是先前很看不好的颜真卿的书法,我现在能看出他好在哪里了,特别是他的《祭侄文稿》,认真看下去之后,除了被他的书法打动之外,更是被内容所感动,看完之后眼角竟然都湿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品味的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品味的楷书字体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