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形容楷书字体苍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形容楷书字体苍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颜体楷书是什么“味儿”?
颜真卿的楷书汲取了汉隶中横平竖直的体势,参以篆书的笔意,以古为新,以拙为巧。
他的楷书丰腴雄伟,端庄浑厚,雍容宽绰,似肥而实劲,似浊而实清,似拙而实巧,似浓而实淡。点似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堂堂正正。
学颜楷需要注意。颜楷比较古拙,雄浑而大气,便于展为经尺大字榜书,但由于其比较肥劲丰腴,学颜不当,十有八九易滑入臃肿一路。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楷书是所谓“草情隶意”,欧楷尤其如此,颜真卿的《多宝塔》也是如此,《勤礼碑》、《麻姑仙坛记》……就不是了,是“草情篆意”了。
所以,颜体楷书的“味”,先得把握住这个篆味。
其次,颜真卿是大气磅礴的,大气到76岁了还为国家奔走,被叛将勒死,他的“天下第二行书”是《祭侄文稿》,他和他的家族,有比生命更高的价值。
所以颜真卿的第二个“味”,斤斤计较于利益和小节的人是学不好的。
第三,在某些浅薄的人眼里,颜楷较欧楷丑,较欧楷幼稚笨拙。他们对美的认识比较肤浅,“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他们是认为打胡乱说的,天籁似的童真的美他们是欣赏不了的。另一方面,连一些“书法家”也走向另一极端,简单地认为丑就是美,闹出许多丑书的笑话。
颜楷是越看越美觉得美到骨子里的。
不摆在表面的美最难学。
颜体唐代杰出大书法家颜真卿我写字体的统称,有大量的书法珍品存世,其代表作风格迥异,丰富多变,存世碑刻有多宝塔,勤礼碑,家庙碑,麻姑碑等,其存世墨迹作品有祭侄文稿,自书告身帖等等,当然自书告身帖的真伪尚存争议,但无论真伪,其颜味十足,不影响其作为临习颜书的绝佳范本。
下面例举几个风格各异的颜体碑帖,其中个味,喜欢哪个,任君品评
家庙味的颜体
勤礼味的颜体
多宝味的颜体
自书告身味的颜体
颜体风格之多,总有一款适合你的口味,我特喜爱勤礼碑,介于拙巧之间,非常适合我的审美,下面是我的学习,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谢谢邀请。
颜体楷书气势开张,笔画雄壮,与柳体并成为"颜筋柳骨"。颜体的形成也是有个过程的,一般认为"多宝塔碑"是其雏形,"勤礼碑"是其成熟之作。所以学习颜体从"多宝塔"如手的较多。
学习任何书体都要临帖。一般要经过摹帖,临帖,背帖,创作这几个阶段。
颜体个性强,特点突出,初学很容易上手,但写精却不容易。而且一旦深入学了颜体,烙印会很深,再想转学其他书体尤其是欧体或二王等风格相差大的书体,则较难深入了。
颜真卿是继王羲之、王献之以后又一位书法***。
颜真卿本来是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后来受业于唐代著名草书***张旭。
颜真卿的书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他的书法风格就是唐朝的“流行书风”,唐代的科举考试用体,代表作品就是他的《多宝塔碑》,结构平正,用笔精到,非常的好看。
颜真卿楷书的第二个阶段,是他45岁以后的书法,他这个时候的书法作品融合了北齐摩崖石刻的磅礴气势,以及篆书、隶书的笔法,硬笔扎实稳定、结构大气磅礴,章法饱满充实。
这种章法紧密、结构饱满、用笔外拓的感觉,这种雄强的气势,就是颜体的“味儿”。
但是他的楷书作品,风格多样,具体到每一个作品的味道,也不一样。
不如他的《颜勤礼碑》给人更多的感觉就是平正典雅,秀丽中带着挺拔的气势,这本字帖前后风格也不一样,后半部分更佳雄强,用笔更佳老练。
他的《大字麻姑仙坛记》则更多的是老辣,这本字帖少了崎侧之势,却多了一点空灵和洞达的气韵。
他的《颜家庙碑》虽然笔画干净利索,确是颜体雄强一路的代表作品。
如果把这4个帖比喻成人,那么《多宝塔碑》更像少年,《颜勤礼碑》更像青年,《颜家庙碑》是壮年,《大字麻姑仙坛记》则更像老年。
你觉得呢?
书法之中,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是欺人之说吗?
在回答问题之前,先请大家看两张图:
这是两件作品的背面,请大家猜一猜这两件作品水平如何?回答的最后公布原作。
在书法中,“入木三分”当然是个比喻,它要表明的作品的线条要有力。那么,如何才能有力呢?
这就涉及笔法的问题。以中锋行笔,主毫在中间,墨色深,副毫在两侧,墨色浅,这样写出的线条呈立体感,力量感强。
再者,中锋行笔时,笔杆微向后倾,行进时,可感觉到纸对笔毫的阻力,正是这种相互间充分的摩擦,将墨杀入纸中。
古人将横画称为“勒”,是形容这种笔法类似剖鱼鳞,刀越勒越紧,写字时纸对笔的阻力的感觉就如此。
在写长撇、长捺时,初学者往往不是用腕将笔毫送到位,而是手指一挑,利用笔的弹性顺势弹出,如此形成的笔画浮于纸上,墨色轻飘,是为病笔。
墨色是否杀入纸中,笔法是否正确,在纸的背面是可以看出的,所谓力透纸背,是有道理的。
谢谢邀请!关于书法的“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解释必须自身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才能理解,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普通爱好者由于审美观的局限性无法理解,比如书法笔意中提到的“如锥画沙、屋漏痕”就是真正的书法家确实心领神会的也寥寥无几何况一般人!
根据个人练习的感觉看,力透纸背入木三分都是书写者用笔功力深厚,起笔、运笔及收笔时笔锋切入纸中所致,虞世南《笔髓论》中的八法即是对汉字点、横、撇,捺及竖画写法的具体描述,特别是在宣纸上书写时,笔锋会切入纸中,墨迹未干时字形有立体感,也是入木三分的一种表现,书法鉴定家往往会将法帖正面对光,看反面笔画中是否会出现墨线来鉴定书法的真伪,这条墨线即可代表“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同样书法作品水平高低也可通过看“墨线”的优劣来判定!
力透纸背倒也不算虚妄,可是入木三分确实是有些过分!
入木三分确实是夸张,夸张得太过分了,但是,书法要求笔力绝不是夸张,一篇书法是否有笔力真的可以说是是否略有大家风范的标尺。
北宋的薛绍彭,曾与米芾齐名,其晋韵风格的书法也是晋以后最具晋韵的书法家。尽管如此,薛绍彭就是没有进去宋四家,以前的我是为之不平的,当我明白笔力的实质之后,就对此事释然了,薛绍彭的书法真的是笔力有所缺欠,可能有人说,他过分地学王羲之而没有自我,可是我说,他学王羲之真的比赵孟頫出色,赵孟頫,自己的也不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形容楷书字体苍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形容楷书字体苍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