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书写姿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书写姿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家认为写毛笔怎样执笔才是正确的?写行草楷执笔都一样吗?
“执笔无定法"。为什么会这么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古人执笔都没有统一标准的说法,有三指、四指、五指等,当代一些书法名家在执笔时也是同样的方法;二是因个人习惯而定。
但是,如果是学习毛笔书法,个人认为,还是应当有所讲究,随从大多数人的说法。
执笔为什么要用五指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笔法的各种需要,笔法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叫做捻管,如果五指执笔,非常有利于捻管的实话,但如果是两指、三指,就不太适应人体力学的要求了。而一些名家在创作时,往往是因需而定的。
只所以说是”执笔无定法“,是因为当代一些著名的书法家在写字时,还用”兰花指“进行执笔,此法又如何理解呢?其实就是个人的习惯问题。
总之,只要是有利于笔法的、个人习惯的,都是正确的执笔方法。
关注我们,书法知识持续放送。
所谓“执笔无定法”,我认为,如何执笔,没有正确与错误一说,但须注意的是,执笔应以方便书写、更好地表现艺术效果为前提。
西方人用惯了刀叉,拿起中国的筷子,总会闹出许多笑话,滑滑溜溜地夹不起莱。
即便是中国人,小时候用筷子时也不习惯。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我们用筷子,大都手掌心略向上,可有一部人在夹菜时习惯手背向上,老人称之为“反筷子”。不管正反,夹莱、吃饭是没有问题的。
用毛笔,如何执笔是大家一直纠结的一个问题,到底应该三指执笔还是五指执笔,一直存在争议。
可是,一定要纠结于拿笔的方式么?清代的何绍基,听信了包世臣臆造出的“回腕法”,勾着手,以一种违背正常生理规律的方式写字,不也创造出了名扬天下的“绍基体”吗?
所以,如何执笔并非关键,“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才是好猫。”
要想高效地抓到更多老鼠,必须充分了解黑猫与白猫的习性。
***如,黑猫爱夜间行动,白猫爱白天行动,但你却让黑猫“值白班”,白猫“值夜班”,那效果肯定不好。
写字也是如此。虽然说执笔不定法,但我们一定要了解各种执笔法的优劣,合理使用。
比如,写小字用三指执笔更灵活,字大一点五指执笔更稳固。
执笔没有定法,那些讲玄乎其玄的“五指执笔法”的都是自己没搞明白,嚼别人嘴巴子跟着骗人的。“五指执笔法”只有坐着写毛笔字的时候有一定道理,也不见得就是最好的执笔方法。
那怎么执笔才正确呢?只要能抓稳毛笔,毛笔杆在自然状态下容易保持与纸面垂直,手腕和手指能灵活运动,符合运动生理科学的执笔方法都是正确的。如果还不明白,那就你怎么执笔最舒服就怎么来。
现实中可能碰见有人看见不用“五指执笔法”会说不会执笔的,千万不要让这些人误导,这些人绝对是书法水平不咋地的半吊子。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在我自己学习书法中养成的习惯是,坐姿书写,***用五指执笔;站姿书写***用五指或三指。
坐姿书写的时候,尽量做到腕平掌竖,指实掌虚。站姿书写的时候,掌与腕平,同样指实掌虚。书法执笔有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就是掌心可以放一个鸡蛋。
无论悬腕、悬肘或者枕腕,都应该保持指实掌虚的执笔形态。
而站姿书写的时候,只是将掌放平。榜书书写很少,对榜书的执笔没有太深的理解。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大有学问!
有人说只要能把字写好,至于怎样握笔并不重要。如果您也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执笔的目的有二:一是为了有效的控住笔,二是为了便于书写。因此,握笔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书写的效果。
其实,握笔的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不同,书写的对象不同,书写者的姿势不同,其握笔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古代由于没有椅凳,加之书案低矮,甚至得一手执卷一手书写,故常有两指(拇指、食指)执笔法,有三指(类似现在拿钢笔)执笔法,甚至还有用五指象抓握棍棒那样执笔的,这点我们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人物画中就能找到例证。后来,由于有了高桌大椅,握笔的方法渐渐演变成当下的五指执笔法:挴指指肚与食指指肚相对捏住笔管,使笔管竖立,中指第一关节从外向内掩勾,无名指指甲根部和小指一起由内向外格抵,握笔松紧适度,掌心虚空。
五指执笔法不但能更好的控制毛笔,还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每个手指以及腕`肘甚至肩的作用。比如,写上下运行的竖画时,我们可以通过食指与中指的内勾,无名指与小指的外抵来完成;而要写左右运动的横画时呢,我们则直接可以翻动手腕;需捻动笔管时,我们可以通过大挴指的推拉来完成;写小字我们可以用坐姿平腕法,写大字时呢,我们又可以用站姿悬腕法。
五指执笔法可以适用于各种书体,所以,无论写行写楷您尽可随意。故,这个才是大家公认的正确的握笔方法。
初学行书,如何练习笔法?
在学行书之前应把正楷练好,正楷好比人走路,行书相当于小跑,人要先学好走后才能跑,所以楷书练好了在练竹书就水到渠成了,只须在书写楷书上加一些正常的速度或节奏,对某一部分字的章法笔顺进行一些调整,这就须平时多读帖多记帖多临帖了!
初学行书,如何练习笔法呢?
笔法通常包括执笔与用笔。书法练习,首先必须要有正确的姿势与执笔方法。
一、书写姿势
一般情况下,写各种书体,姿势没有什么区别。平时练习中等大小的行书,姿势与写楷书一样,既要端正,又要感到自然舒适,这样,才能毫无障碍地使右臂送力至腕,至指,达到挥毫得心应手的目的。若练习较大的行书,可以***用“悬腕”的姿势,悬腕有坐姿和站姿。
坐姿
站姿
二、执笔法
练习行书,要使笔锋垂直于纸,笔能提得起,按得下,让锋尖始终在线条的中心运行,即中锋用笔。这样书写的线条圆浑,厚实,富有立体感。行书以中锋为主,兼用侧锋。
中锋行笔,执笔姿势无定法,有“拔镫法”即“五指执笔法”、“三指法”、“二指法”,甚至如执钢笔一样,也可书写,既有个人习惯,又有师承关系,我就喜欢用“三指法”。
练习行书,用腕很重要。用腕有三种:1. 枕腕,即右手枕于桌面上,宜写较小的字。2.提腕,即肘部着桌面,腕部提空,宜写中等大小的字。有时也可以腕部与桌面若即若离,细微处靠着写,线条长处提腕写。3. 悬腕,即腕、肘部离开桌面,这样能灵活运笔。写较大的行草书,必须用悬腕法,才能不受拘牵。行书练习,对腕的要求比较高。腕力控制得好,线条圆而有劲,腕灵活,则圆转自如。
从楷书的练习转入行书,应在运笔使转上下功夫。由于练习楷书时,字的结构框架即字的结体已基本掌握了,那么,在行书的练习中,就要灵活运用笔法。行书讲究行,行的特点就是有连带、使转,或意连等。我们在运笔的过程中,要使诸多方面照应,做到一气贯通。
因此,由楷书到行书的练习,也就是由框架结体到运笔使转连带的过程。
行书字体,为什么要大小错落有致才显得好看?
这个问题非常有价值,对于学书法的朋友一定要弄明白。行书字体为什么要大小错落有致,才显得好看?这与行书的属性、节奏、韵律、章法、意境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细说如下:
中国书法,楷书、篆书、隶书一类,以静为美;草书以动为美;而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最宜动静结合,从而使静止在纸上的字体,产生神***飞扬、生机勃勃的韵律之美。
整齐匀称,严谨统一,如一队队有纪律的行伍,这样的布局适合楷书一类。而行书、草书不同于楷书,切忌布如算子,字字大小一样的行书是一种刻意安排的结果,反而显得很做作、别扭。这一点在苏轼的文人书法中体现最为突出。
一幅作品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通过字形的大小、长短、伸缩、开合以至用笔的轻重徐疾,墨韵浓淡枯润的变化,组合成一个平衡而统一的整体。行书大小疏密,错落其间,如夜空中闪烁明灭的星辰。例如《兰亭集序》,首尾相应,笔意顾盼,偃仰起伏,似奇反正,血脉相连,行书布局非常优美。
以上所说,既是前人经验总结,也是个人学书心得体会,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也欢迎大家探讨交流。
这个问题是观书者的感觉。赵孟頫的字就不是错落有致,一样好看。潘龄皋的字就是这样大小错落。这与书家本人的习性有关。你喜欢谁,说明你的性格接近谁。把握他人的特点,更好上手。山林(李国生)先生,就用错落有致之法写颜体,出新意。
行书的书写自由和自然,打破真书的方正的造型,以字的自然意象和吸收自然意象入笔,通过笔法和字法造型艺术创作,字的笔画本来就是多少不一,多笔画的写大点、少笔画的写小点,左右结构的写得宽一点,上下结构的写长点,自由自在的走路一样再直的路走起来还是有点弯曲的,走路也会时快时慢;像音乐会有不同的韵律和节奏一样;就像我们听交响乐;不同的乐器音色不同感受不同.点和线融合对比。
实现中和之美:大小、疏密、正欹、向背、错落、方圆、曲直、呼应、动静、收放、擒纵、松紧、黑白等等对立统一与险中求稳.这样才有变化万千,生动有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书写姿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书写姿势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