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颜真卿字体行书字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颜真卿字体行书字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颜真卿行书有哪些贴?
南宋《忠义堂帖》中,集有颜体行书数十种墨迹付工摹上石的宋拓本,这些颜体行书字帖,连同颜真卿的“三稿”,都可作为学颜体行书的参考。
尤其颜真卿的“一叙三帖”。此四种均为墨迹,即:《送刘太冲叙》、《蔡明远帖》、《文殊帖》和《春田诗帖》。这四种墨迹的真伪,一直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是摹本,也有人认为是后人之作,近人学者罗振玉先生认定为真迹。虽然真伪难辨,但从书风分析,颜体的雄秀、肥瘦兼而有之,尤其点画线条的韧劲和结体的宽博浑厚,非常符合“颜筋柳骨”之精神。同时,与颜体的“三稿”:即《祭姪文稿、《祭伯文稿》和《争坐位稿》,也有一脉相承关系。
其中,以历来评价甚高的《刘中使帖》和《送刘太冲叙》为代表,点画笔法沉着、古雅,似篆隶之意,既不露锋芒,又张力十足,铁画银钩,牵丝之处也气力满满,结体如龙蛇,跌宕起伏,纵逸莫测。有人认为,颜真卿行草之笔意,来之于王献之,似有一定道理,但其实主要得力于自成一体的颜体典型的笔法和非凡的功力。
另外,他的《湖州帖》的笔法更加灵动飘逸,似乎与米芾笔法如同一辙(历来疑为米芾所作)。但此帖以侧笔多姿著称,虽少了“屋漏痕”意,但不失颜体的“细筋入骨”,倒是非常适合作为颜体行书入门。
四、谢谢邀请。
颜鲁公是王羲之之后的中国书法史上的另一座高峰,是书法史上绕不开的巨匠。他一生留下了大量的碑版、墨迹和刻贴,在中国书法家中也是非常罕见的,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宝库,为后人学习、研究书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颜鲁公留下的行书佳作极多,比较著名的有:
一、号称“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
二、与《兰亭序》并称为行书“双璧”的《争座位帖》。
三、著名的《刘中使帖》,“耳”字写法吸收了汉简写意的写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四、《祭伯父稿》,鲁公著名的“三稿”之一。
颜真卿《祭侄文稿》为什么能够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具有怎样的艺术价值和地位?
台北故宫博物院把颜真卿的这件国宝中的国宝,随便的借去给日本展览。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儿文稿》是仅次于王羲之《兰亭序》的杰作。由于《兰亭序》真迹无存,《祭侄儿文稿》真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颜真卿《祭侄儿文稿》为什么能够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你在描述中提到,《祭侄儿文稿》是元代书法家鲜于枢所说的。在古代对书法作品排序是很少见的。他们会列品次,分等级,如唐代书法评论家张怀瓘在《书断》中使用的神品,妙品,能品等。在一个等级当中有多人。并无独占鳌头之人,不会对作品分出一二三四五的名次排列。这种评比客观公正。照顾到各种风格不同的人与不同审美取向的选择。因为书法真的无法做到有一个统一的评定标准。
《祭侄儿文稿》屈居第二的位置,鲜于枢所说影响并不是太大。成为第二的这个名次,是现代的一些出版社和网络作者所排列。并不具有权威性。在现代这个十大行书排列中,与王羲之并称二王的王献之一件作品没有。而影响力远远不如王献之的王询却名列其中。同为三希堂珍藏的三件珍宝,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与王献之《中秋帖》不在十大行书之列,而列三希之末的王珣《伯远帖》却在其中。前后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之称的赵孟頫,一件作品没有入选。在十大行书作品中宋代的作品最多。苏轼,黄庭坚,米芾都有作品。从中可以看到排列者的对宋代书法的爱好倾向。
要说《祭侄儿文稿》他为什么能够称为天下第二,如果对没有学习过颜真卿书法的人去讲这件作品的技法,没有多少意义。我四十年前学习书法的时候,听前辈们说《兰亭序》如何如何精妙。当时我连《兰亭序》是什么样都不知道,对《兰亭序》充满了神秘的幻想。当见到《兰亭序》后,却大失所望。根本看不出他的神妙在那里。在通过学习以后,才知道他的神妙。所以要说《祭侄儿文稿》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只有你学习了,你就知道了他的精妙所在。不然,光听人说,自己领会不到,看到的仍然是涂涂抹抹的一篇不成样的书稿。
在我的理解中,《祭侄文稿》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并不合适。对比一下,总结了以下几点区分:
一是“文无第一”的原因,所谓“春兰秋菊各擅胜场”;
二是《祭侄文稿》的艺术感染力过于强烈,不若兰亭序之“惠风和畅”容易让人接受及使人向往;
三是颜鲁公其人比王羲之更具正能量价值;
四是鲁公晚生,前面一有先入为主者。
至如《祭侄文稿》的艺术价值和地位,前面已略有提及。
安史之乱中,颜真卿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及其第三子颜季明苦战三日,城破被俘,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凌迟处死。
乾元元年,颜真卿派杲卿长子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
可以想见鲁公书写时的情绪如何——笔墨的工拙已无暇顾及,全赖书写功夫积累和精神意志的自然流露。文稿线条凝重,笔力艰涩,笔势雄奇,无法之法纯以神得。情绪随文稿内容而波动,沉痛悲愤,掩抑不能自持,笔墨线条与情绪高度一致。
无意于书的笔墨结体和强烈的情感勃发而产生的视觉冲击、可感知的情绪冲击,诞生了“只可有一,不可有二”的文稿书法。
笔者认为,《祭侄文稿》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并无不妥,而是实至名归。
其一,单就书法造诣流传后世,已成公认的极品,无可辩驳。
其二,《祭侄文稿》的艺术感染力突出了一个"情"字,成为千古范文。
书言志,文显情,才情俱佳,《祭侄文稿》的艺术价值和地位,不容置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颜真卿字体行书字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颜真卿字体行书字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