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字草书字体字帖推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汉字草书字体字帖推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行草用什么字帖好?
学习行草用什么字帖好?
根据我10多年教学实践,我建议从王羲之的字入手,具体从这三个方面去操作:
王羲之的手扎比较少,就那几个行书如《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初月帖》等,专注点比较集中。
具体训练方法,以笔法为目的,可以把这几个手扎复印放大,先描红到临写,整体感知训练;
再精挑20个左右的字,以横画、竖画、撇画、捺画、钩画分类,细心揣摩,起笔时的切、顶、压,转折时的提按、翻转,以及结尾时的提按,顿挫揉回等动作。
第二,结合王羲之集字《圣教序》,练习字法。
用笔和结字是古人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圣教序》解决了王羲之其他字帖中字量不足的弊端,在具体训练上,***取先局部再整体的方法。
局部训练指把字进行分类:
1、按偏旁部首分类,右边的偏旁反文旁、立刀旁,左边的偏旁如单人旁、绞丝旁、提手旁、土字旁、牛字旁、王子旁等等;
首先瘦金体风格的书体并不存在,仅瘦金体一家别无分号,可以说瘦金体无法个性化,泛化,无法开拓,所以出现之后就是高峰,也是终结。
其次学书法不要卡死在一本字帖上,要在开阔眼界的基础上专精一贴
不论你说的是硬笔还是软笔,我都建议你不要直接学行草。学了两年瘦金体,恐怕一时半会出不来,我建议你写写篆书隶书,缓一缓,要不然很容易尖刻露骨,走上歪路。
行草书当然是二王入手,圣教序是不错的范本,楷行草皆备。原碑字并不大,用来写硬笔也可以的。另外,小草《书谱》,智永千字文(真+小草),二王书札(行草书)等
行草还要注意草***确,不能胡写,写硬笔写久了容易按照连笔字写,是不对的,要格外注意。草法不要看哪些百韵歌之类的,那些说的都不准确,容易被误导。草法的学习可以从章草入手《急就章》,熟悉草法,再转今草(小草+大草,大草不需要学)
哪位书法家的钢笔行草体好看?
哪位书法家的硬笔书法好,说法不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是欣赏角度不同,适应口味不一。市场上的字帖更琳琅满目,参差不齐。以自己多年练习硬笔书法的感受,浅谈几点;
一、当今硬笔书法知名的如:顾仲安,卢中南,田英章,司马彦,沈鸿根,钱沛云,吴玉生,丁谦,荆霄鹏等。他们的书***底深厚,各有特色,都很值得学习。
二、市面上见到的字帖,田英章,司马彦,吴玉生的相对多些。当然了,也有一些不太知名的书家,字也很不错。其中也有不少滥竽充数的,不规范,要引起注意,切勿上当,也易让学习者走弯路。
三、笔者认为,选字帖要根据自己已形成习惯和字形来确定,选一些相近的,自己比较喜欢的字体来练习,这样写起来舒服顺手,提高也快。
四、本人比较喜欢顾仲安的,他可以说是当今硬笔法界一哥,字很规范,线条秀美,结字合理,书写流畅。吴玉生的字也很好,玲珑剔透,看上去很是舒服。钱沛云的字大气,豪放。
五、总之,选字帖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慎重选用,切忌任意选择,以免少走弯路!
硬笔行书谁的字帖最好?
书法入门还是从楷书学起为好,这是基础,从基础打好了,再根据自己的偏好来选择其他书体。
书法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说法,也就是说,晋代的书法比较注重韵味,就像你说的王羲之,以韵味取胜。而唐代书法比较注重书法的法度,所以,初学书法者,大多是从从唐楷学起,具体可选择颜真卿(颜真卿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他的代表字帖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等),柳公权的楷书中以《神策军碑》、《玄秘塔碑》影响最深远。 你可以从这四个字帖中选择来学习
楷书打好基础以后,再学行书,由简到难,循序渐进,会有很多大的收获。行书除了“二王”,建议学学“苏黄米蔡”四家,也就是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他们都是宋代人,前面说过,“宋人尚意”,他们的书法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也具有非常高的影响力,书法充满了意趣和文人内涵。这四家的字帖有很多,象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序》和颜真卿的《祭侄稿》)、黄庭坚的《松风阁》等)
最后,还可以参学明代王铎的行书,他是从王羲之到米芾以来的发展,王羲之—米芾——王铎,这是很多学习行书的途径,因为他们一脉相承。
至于当代人的字帖,很匠气,离真正书法的还有很大距离。作为学生,只想把字写端正,可以学学,学书法的话,还是学古代经典,虽然古代字帖都是毛笔字,用笔不同,但结构笔法是一致的。
如果非要选的话,可以选吴玉生、顾仲安、田英章、王正良、谢继东等人的行书
其中,谢继东的行书运笔流利,以露锋为主,线条清劲有力,作者似乎偏爱流畅的力度美。王正良的书法点线内敛,典雅含蓄,秀润清朗,作者凭借深厚的毛笔书***底,使观者领略到了硬笔线条的另一种风***。
自古文无第一,行书字帖每个书法家有每个书法家的风格,谁的字帖最好,完全取决于习字者的喜好,喜欢哪位书法家的行书,哪位书法家的字贴就最好。
那么我们来盘点一下,比较有名的硬笔行书大家主要有:庞中华,卢中南,司马彦,吴玉生,顾仲安,田英章,荆霄鹏等。下面我们来一一了解一下这几位硬笔行书大家的行书风格,看看你喜欢哪一位吧。
一、庞中华
庞中华是著名书法家,当代中国硬笔书法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现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名誉主席。 庞中华的行书形状圆润扁平,字体比较端正,中规中矩,秀气婉约。
二、卢中南
中国著名书法家,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硬笔书法委员会副主任。卢中南的硬笔行书博***众长,注重笔法多变,挺拔险峻,灵动潇洒。
三、吴玉生
吴玉生酷爱书法, 担任过中国硬笔书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华艺硬笔习字会副会长、中国书协函授培训中心副教授。硬笔行书清新脱俗,舒朗工整,笔路清晰。
四、司马彦
司马彦著名书法家教育家。自幼酷爱书法,功底深厚。其名已编入《国际硬笔书法家大辞典》。司马彦作品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作为范字推广。其行书作品刚劲有力,笔画锋芒毕露,结构严谨。
庞中华的硬笔书法,清新秀逸,自成一家,被称为“庞体”。上初中那会接触到庞体,受字如其人之影响开始练习硬笔书法,很喜欢庞老师的书法,多年来,庞中华在大陆及港台地区、欧洲、日本、东南亚的高等学府、中小学校、机关、部队演讲逾千场,反响热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书法情缘。被海内外媒体誉为“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
草书要临哪位书法家的帖更好?
哪位的都好,关键是自己对眼。只是千万别学现在的丑书大家,那层次太高,地球人学不来的。另草书要多读帖背帖少临帖,***就是这样学帖的,所以他能成为一代大家。草书是极讲究个性的书体,临帖容易把自己带进套路中不容易出来。
草书有章草、小草(又称今草)和狂草(又称大草)三种,我们可以根据[_a***_]爱好选择史上经典法帖。爱章草者从《皇象》到索靖,再到宋克;小草热爱者,二王羲献和孙过庭是绕不开的;大草师王铎张旭怀素。
草书开始阶段,以认识为主。当以草诀百韵歌,千字文,标准草书等字帖练习草书的偏旁及构成形态。弄清楚了草书的结构以后,则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做进一步的布局练习。草书的难点,就是对一幅作品的整体结构进行布局。这关系到作品的成败。对于整体布局,应多看古代经典。格局要高,不要学现代的东西。现代的东西不讲究。总是差着一些东西。
入门级字帖,可以选王羲之十七帖,集王羲之书草诀百韵歌,智永真草千字文。学习过程中,参看于佑任编写的标准草书。对草书的写法有了全面的了解以后,自己就能做出选择临习的范本。参考书目有张芝冠军帖,终年帖,孙过庭书谱,怀素自叙帖,论书帖,张旭古诗四帖,贺知章孝经。宋徽宗千字文。还有明代祝允明的草书 ,都是学习草书的极佳范本。
历史上精通草 书的书法 家不少,但人数最为集中的是唐朝。在唐朝,有两 大书法家 都被称为“草圣”:一是宰相张旭,二是和尚怀素。但是在我国民间,更多的人把张旭称为“草圣”。
张旭 ,吴郡人。字伯高,生卒年月不详。 他得书法得之于“二王”而又能独创新意。他的 楷书 端正谨严。规矩至极,黄山谷誉为“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若说他的 楷书 是继承多于创造,那么他的草书则是书法上了不起的创新与发展了。韩愈说:“旭善草书,不治他技故旭之书,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杜甫在《八仙歌》中写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他能把书法艺术升华到,用抽象的点线去表现书法家思 想情感高度的艺术境界。在书法艺术中,他的字貌似怪而不怪,关键在于点画用笔完全符合传统规矩。可以说,他是用传统技法表现自己的个性,而在书法上成了有创造力的无愧于自 己时代的书法家。博大清新,纵逸豪放之处, 远远超过了前代 书法家的作品 ,具有强烈的盛 唐气象。 古诗四贴 《古诗四帖》传为张旭所书。 纸本,草书,写在 五色笺上,共40行。 纵28.8厘米,横192.3厘米。 前两首诗是庾信的“步虚词”,后两 首为谢灵运 的“王子晋赞”和 “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 原迹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盛唐时期,以张旭为代 表的一派草书风靡一时,它打破了魏晋时期拘谨的 草书风格。把草书在原有的基础结构上,将上下两 字的笔画紧密相连,所谓“连绵还绕”,有时两个字看起来象一字,有时一个字看起来却象两个字。 在章法安上,也是疏密悬殊很大。在书写上,也 一反魏晋“匆匆不及草书”的四平八稳的传统书写 速度,而***取了奔放、写意的抒情形式。
他的草书代表作有《肚痛帖》和传本 墨迹 《古诗四帖》,正书有《郎官石记》等。《新唐书》卷二百二有传。《古诗四帖》, 墨迹 本,无款。明董其昌定为张旭书。五色笺。草书。竖28.8厘米,40行,凡188字。钤有“宣和”、“政和”、“内府图书之印”、“子固”、“项元汴印”、“宋荦审定”、“乾隆”、“嘉庆御览之宝”、“宣统鉴赏”等鉴藏印。曾经宋宣和内府、明华夏、项元汴、清宋荦,清内府等收藏,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盛唐时期,以张旭为代表的一派草书风靡一时,它打破了魏晋时期拘谨的草书风格。此幅草书,通篇气势奔放,运笔无往不收,如“锥划沙”,无纤巧浮滑之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字草书字体字帖推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字草书字体字帖推荐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