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不同字体的对比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草书不同字体的对比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分辨篆书、草书、行书、隶书?
学习书法不是一 天半日就能完成的事,要经过长期的苦练和积累,是个很枯燥的事。
篆书:汉的古代书体之一。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体?。它的特点是形体均匀整齐,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小篆的鼻祖李斯。代表作有(峄山碑)。
草书:是一种特定的字体。是从汉代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它结构简省,笔画连绵。草书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和小草。代表作晋代王羲之(初月)。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分行楷和行草两种。因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代表作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隶书:是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程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代表作恒帝延熹八年的(华山庙碑)。
如何分辨篆书、草书、行书、隶书?
这不难。
篆书:它的特点很明显,从字型上看不出汉字的基本特征,虽然也讲究横平竖直,但转折处都是圆笔。字形怪异,字体瘦长。
草书:它的特点更明显。如果不懂“草字诀”,根本就不知道它是汉子,更不认识。从外观上更像糊涂乱画。
行书:由楷书变体而成,所以,它的特征是有楷书的影子,但不像楷书写的那么规范。
隶书:特征最明显,字形扁宽,横长竖短。横画起笔蚕头、收笔燕尾。有美术字的特征,具有很强的装饰性。(^_^)a
为什么于右任的草书千字文和其它版本的千字文内容有很多不一样?
谢谢邀请。我曾经临写过两年于草千字文。上世纪三十年代,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化界对汉字进行了旷日持久的大讨论,一部分人提出中国汉字也要走拼音化的道路,他们提出这个主张的原因是汉字笔画繁多,非常难学难写难记。后来于右任提出汉字应该走符号化的道路。他将王羲之以来各种草书进行搜集整理,挑出其中最简练笔画最少的字,并且按照偏旁部首归纳整理,使汉字偏旁符号化,使汉字可以快写简写。他当时的想法是,将汉字搞成西洋文字一样,印刷体***用古人留下的繁体,手写则***用他编辑整理的草书字。因为他当时身为民国重臣,并且专门组织了一个班子从事此事。在社会上推出以后,曾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后来因为抗战爆发,他以及整个文化界都转入抗日救亡中,因此他的这个主张未来得及实施。但是于右任整理草书字却在社会上产生了两大显著作用。一是进一步推进了草书标准化,使国人草书的书写更加规范,所以他的草书就叫标准草书。二是于右任标准草书的整理推广,为解放后国颁简化字的出台奠定了基础。千字文自从南梁周兴祠编撰以后,唐代以来几乎所有书法家都写过千字文,所以千字文有各种各样的字帖,各种各样的版本。但是很显然于右任的草书千字文无论编辑的目的,与对当代简化字形成的影响,都同前朝书法家的千字文都是不一样的。
于右任是***元老之一,复旦大学、上海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之一(校董)。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元老里的开明人士。很受毛泽东主席敬重。
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千字文》是在研究了历代草书,在怀素草书的基础之上,对过去的草书做了一个总结。是1946年集成的。《标准草书千字文》对一百多个字进行了简化。这是它不同于其他版本千字文的原因。于右任追求消繁就简,把草书简化到了极致。这一点虽然有争议,但是他简化的字与建国后我国汉字简化字完全相同。
《标准草书千字文》,用硬毫写就,中锋用笔,线条纤细,遒劲有力。打通魏碑和小草书,开出了一条新途径。
谢谢邀请!于右任的草书我不是太喜欢,因此研究较少,只看过老先生编的《标准草书》,其大意是,古代草书从篆书来从草书来,较为繁杂,故先生釆取众多古来名家定法,统一草书写法,其功大焉,其弊是有些草写过于简略不够美观。
于右任(1879—1964),***元老之一,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被誉为“当代草圣”“近代书圣”。于右任所写的《标准草书千字文》于1946年集成,对一百多个字进行了简化,不同于其他版本,结合时代对文本有所修订,自说是改正不合时代之文意。
说不好,简单的谈一点看法。众所周知,于右任是民国时期的书法大家,是倡导碑派的代表人物,其草书更是开宗立派独具风貌。后来,他成立了《标准草书社》,对杂乱繁复的草书写法做了规范、归纳和提纯,使草书有了一个相对严谨的书写方法,为草书的有益发展做出了贡献。但由于他是一家之言,在书法家界并没有达成广泛的共识。所以,在具体操作起来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于现行的草书写法,在理解和运用上都存在着诸多差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不同字体的对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不同字体的对比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