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法字体有几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草书法字体有几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从古至今,书法一共形成了哪些书体?
中国从古至今字体演变主要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8种。
1、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2、金文: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时期普遍***用。
3、大篆:西周晚期普遍***用的字体 。
4、小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
5、隶书: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6、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7、楷书:我国封建社会南北魏到晋唐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
8、行书: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大约出现在东汉末年,南北魏到晋唐最为流行。
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
1、篆书:字的结构成纵势,布白对称匀称,用笔中锋圆转,线条粗细变化不大,具有遒劲、圆润的美,被称为玉箸篆,象玉质的筷子。
2、隶书:也叫“隶字”、“古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因为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3、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魏晋南北朝隶书大多杂以楷书笔法。宋宣和书谱:“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认为楷书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
4、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
5、草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当时通用的是“草隶”,即潦草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划连绵。
如何区分章草、今草和狂草字体?
这个应该好区别:章草在汉时期最为兴盛,是由隶书快写而来,如横、捺还保留有很强的隶书燕尾的形态,代表人物如皇象。
章草:
今草到东晋王羲之的时候已发展成熟,二王即是今草的代表人物,这时候草书已没有隶书的燕尾了,我们目前通常所见所写的基本都是今草。
今草:
狂草其实也是今草,只是书写更加狂放不羁,穿插腾摞更加张狂,代表人物如张旭、怀素。
狂草:
章草、今草、狂草三者是一个先后演变的关系,是从最初的汉隶一步步演变而来,最早的草书我们称为汉草,后发展为章草,再到今草,后来又出现狂草。
如何区分章草、今草、和狂草?最简单的法就是从字形体势分辨。章草是从隶书楷书过渡到今草的阶段明显带有隶书的燕尾痕迹,字形趋扁。如急就章等,今草就改变章草的这些痕迹使笔画更加流畅圆转生动,如王羲之的《十七帖》等等,狂草属于今草的一种,只是风格更加恣肆奔放,如同风云雷电,随势生发,随心写性,更能体现书者的内心感受。不过狂草看似狂乱,可并不是随手乱写,而是有严谨的法度要求,严谨的字形结构。这只有深谙其中方得奇妙。典型的如颠张醉素的作品……
谢悟空,题主此提问觉得欠准确!确切的说章草、今草和狂草应该是草书的三个阶段。草书分为章草与今草。今草又分小草与大草(狂草),我们现在学习草书一般大多属今草。资料显示:章草是篆书到隶书阶段相应派生出来的一种书体,是由隶书的简捷写法发展演变而来,可以说是隶书的草化,大致形成于西汉,兴盛于东晋;今草是适应隶书向楷、行体发展趋势和形体上的变化,进一步省减了章草的点划波磔,成为书写笔势流畅更加自由的书体。犹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更是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到了今天,草书的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也可以说草书是最能表现书法艺术的载体。
‘章草’之名究竟如何得来,我没做过详细探讨,在此也不能误导。它是“今草”的前身,据说是“今草”出现后,为示区别,改称得“章”名。章草发展初始阶用笔多篆隶笔势,虽然在字法上已渐趋规范,但笔画意趣上仍欠成熟,基本是篆隶书的平铺直叙。如“汉简”,《平复帖》也属于此类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章草写法也逐步规范化了,字势有了明显的波折特征,更象是隶书的草化,笔法更成熟、严谨。以如“皇象急就章”,后人习章草者也多以此法为宗。章草主要特征:书体具隶书体式,字字区别,不相纠连。
今草,据记载为东汉张芝所创,世称张芝为"草圣",但张芝传世作品很少,据说还都不能确定为他所书,所以到底是谁所创,还难说。东晋王羲之说他的草书不如张芝,但他所书的《十七帖》,博***众长,最为著名,也是我们后人临习小草的最佳范本之一。还有王献之的一笔书也是开今草笔法之先河。所以我想说,草书这种书体的形成,并不是一人所成就,而是一种时代趋势所促成。后人也都把张旭、二王的草书称为今草。今草主要特征为,上下字连写,笔势呼应,笔划简省、每个字虽然书写迅疾,但都有特定规律,只是没有经过练习一般不易辨认。
小草i笔画连带,上下字呼应,单字之间不太相连,字与字之间大小悬殊不大,而笔意活泼、秀媚,篇章闲适、优雅。典型作品《十七帖》、唐孙过庭《书谱》。这也都是不错的书帖,本人还非常喜欢怀素的《小草千字文》。大草(狂草)出脱于小草,顾名思义,书写笔意奔放,极尽变化、恣肆纵逸,写起来一气呵成,保持一种气势,满眼是“意”。如唐朝张旭《古诗四首》,怀素僧《自叙帖》等等,张旭的字形变化更是繁多,常一笔数字,连绵起伏,行气不断......
草书并非狂魔乱舞,点画、结体非常讲究、其变化“似无定则”,实则“毫厘必辨”,有着严格的法度,章法协调呼应,笔断意连,气脉想通,意气风发。所以草书是比较难学的一种字体。作者通过线条、笔势,表达其素养、气质、思想、感情....体现出其艺术个性以及对艺术的审美认知。我在此也难述草书精妙之万一,留待学习中去慢慢体会,朋友们可以多学学孙过庭书谱,那不仅是一本标准字帖,也是一部学书理论大作。章草、今草和狂草是草书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书家王世镗曾说:“初学宜章,即成宜今”“今处于章,习今而不知章,是无规矩而求方圆,为见其可也。”章草别具一格,古朴厚重,一直来深受大家的青睐。我也青睐,可什么时候大呀.....哈哈,努力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法字体有几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法字体有几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