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草书法字体变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行草书法字体变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从小到大,你的字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小到大,你的字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我小时候,写字主要是钢笔字,那时班上有个同学的字写的好,他的特点是字写的很大,横平竖直,我也以横平竖直的写,我也曾买过一本中国硬笔书法,我练其中的隶书,把横都写成了弯的,后来就不学了,还是练横平竖直,后来越写越熟练,就想写快点,那时没接触书法,不懂草书,自己摸索过怎么能连写,到了十七,八岁左右,就独创了一套自己的简写方法,带着横平竖直的痕迹,下面是我20岁左右写的字,那时的风格是横平竖直与圈的结合
后来学会书法以后,我的硬笔写法也发生了变化,虽然是用的圆珠笔,但是用笔用力都是软笔的写法
在学书法过程中也练过隶书,后来渐渐的有了些隶书的劲儿,感觉与行草书有很大不同,我怕影响我的行书和草书,就不再练隶书了
这个我的体会就比较深刻了!从小我的字就像黑老虎一样,满纸“乌云密布”,总是被老师撕作业(那时候的老师下手够“狠”),一直到初三语文老师还在担心考试时我的书写。后来时间宽裕了,又正赶上全国书法热,我就邓散木、庞中华、沈鸿根等弄了一堆字帖瞎练。没想到练出了兴趣,竟一直坚持到现在,开始教小朋友们写字了!回首往事,恍然若梦。
从小到大,光阴荏苒,步入不惑之年,写的字体,由歪歪扭扭笔画,到了能够软笔挥洒,追求自己的情志盎然。写自己的情性表现,应该说是自己热爱书法有了进步。
刚起步,借了兴趣培养之动力,首次提起毛笔记忆中实在少年时期,家父写对联,发现毛笔神奇,能够晕染出幻化的厚重遒劲的笔墨线条笔画,总是牵引我的想法,何时能够涂抹两笔。最后大人写完了对联剩下的残墨,自己偷偷摸摸拿起毛笔,蘸上墨水,在纸上涂抹。神契的流墨,给予了书法爱好的启蒙与兴致。
自此以后,与文房四宝有了缘分。少年的爱好,到了中年勤奋,终于从颜柳书体,切入,后来知其魏晋风度,是书法美与书法韵之致的发端。若此,如饥似渴,汲取古典传统的书法艺术点点滴滴下功夫。
再后来随着自己的生命历程的经历阅历,以及生命的烂漫诗意生活,增添了对书法深厚的研钻。
知其书有六体八法,甚而草书境界的引力,让我从规范的草符了掌,明白若此才有识读的可能性。
于是伸张切入张旭怀素醉草世界。知道写草书不仅仅技法,还有近乎于道,有情性才情,有笔外的一切元素。其书法纬度,以及丰腴来自皆至正至善。
楷书是我学习寸晷极限,至今依然爱不释手的众家特征,是我求索的首先。
因为正,是端肃人生的最好的形式,让我知道规矩,是书法的本。通过笔墨养成一种刚正不阿的做人立命。
字开始写的规矩,性情自然平心静气,亦乃草书终归转到正书境界。
草书境界至高。正书不可缺少的规整,两者辩证统一的定律,坚定左右期间,是为习书的体验感受。
只有一人回答,难免让人大所失望了吧!
我八岁上小学一年级,用田字格小本写小笔正楷,大概是五年级才开始写柳体字帖,颜体胖乎乎的,觉得没有柳体字精神,所以就没有学颜体!
后来时间长了,有事没事就开始翻看各种行书字帖,掌握各种字帖的不同写法,一开始只知道与字帖写的一模一样就觉得学到家了,后来各种字帖看多了,在对照中发现了各种变化的写法,并且不断思索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理由、依据是什么?在摸索中不断揣测古老前们的想法和用意!
我的字体从小以小楷到柳体再到王羲之的行书最后到自我创艺写法,是循环渐进的变化过程,也是质的飞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草书法字体变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草书法字体变化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