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蔡襄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蔡襄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功底硬了就能写好草书吗?
关于“楷书功底硬了就能写好草书吗?”这个问题,笔者结合自己30多年的学书经历来谈一谈:
笔者认为:楷书和草书是两种不同的书体,他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楷书是学好其它字体的基础。楷书功底硬了也不一定能写好草书,楷书写不好的草书也一定写不好。
蔡襄说:“古人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亦不离楷正。”
纵观古今中外,大凡在书法上有造诣者无一不知楷书对行草书的重要性。
如古代的张旭、张芝、王羲之、王献之、孙过庭、智永,现代的启功、欧阳中石、林散之等人既是草书大家又是楷书大家。他们大多篆、隶、草、真、行五体皆能,犹以行草书见长。
张旭既是狂草书家,又是一位极好的楷书大家。他的楷书《郎官石记》的艺术水平相当惊人。毛泽东以大草著称于世,然而他的楷书也令人折服,其楷书《离骚经》便是例证。
楷书功底硬,证明书之法度精工,但不证明能写好草书。而楷书未精工,草书之点画缺失丰腴性,草贵达情之抒胸臆。
故写草书必有性情意气,通俗说有丰富的情怀,草体简便,有草法符号,草的使转为情感的起伏,因而一笔一画隐遁笔锋之流变,其中展示形态不同点画,字体现出形神具一之貌。
创作草书为了无谨饬之法,不兼带正书,因为楷以点画作为字的形貌,但使转则有书者之秉趣之味,草体中点画有或无、多或少彰显书者个性有异,因此草书使转之线为特征。离开使转不成草书。
因此写草必有离开楷书点画之固法,需要破开点画,拉成线条而随心性纵横使转。或柔或刚,或急或缓,草书字体回环交错形式不同,而大体上与楷篆隶行有贯通,相互联系,圆转则与篆线有关,顿挫与楷隶有关,情性与形书有关,综合之法寓草书之点画内,丰腴是也。
由此意法相承,情与法结合而成草体。
行草与草书接近,行草为形书之一,形书有楷、隶之形法,故草书依行草之体之夸张,加之简便草符,便成草体。
回到命题
楷精工,无情性,不成草,能草者,法不臻则草无韵。
问题:楷书功底硬了就能写好草书吗?
下面楷书写好了,未必行草书就一定能写的好。就像厨师的刀法好不一定炒菜好,这是同一个系统里的两个类别,有联系也有区别。
学习楷书是一个书法家必须要做的功课,很多书法爱好者都从楷书入门。但是入门之后转学其它字体能不能写好就不一定了,二者其实并不矛盾。
相反,长期练习楷书形成了一定的书写习惯,反而写不好行草书。历代书法家楷书好的,行草书一般也可以,但是并不出类拔萃。这些最聪明的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普通人。同样,草书***,楷书一般也不会成名成家,当然王羲之算是一个个例了。
如果你的目标是写行草书,只把楷书作为一个入门的书体,我建议你练习楷书的时间不要太长,学习一两年,掌握了基本的结构、用笔和章法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啊深挖,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行草书上吧。
值得一提的是,学习草书,需要同时练习隶书,被誉为当代草圣的林散之曾经说过,要想练好草书,先要练习十年隶书。
草书由隶书发展而来,草书容易写滑,多练练汉代隶书肯定是有很大帮助的。
你觉得呢?
同意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楷书与草书是两种不同的书体。书写楷书时注重肩架结构,无需讲究过多地注重章法且笔划变化小;草书则不然,草书讲究是变化是章法,字与字之间,行之行之间讲究的是大小左右的呼应,注重做到知白守黑,也就是说草书的章法大于结字。当然草书的笔划、转折也十分重要,所以才有了"草圣最为难"之说。对否?请高人指正。
当然不是,草书中是没有楷书笔画的。
许多不懂书法的人,都会说:“楷书如立,草书如飞,不会立如何飞”,当然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事实并非如此。
1、草书中是不能出现楷书笔画的,无论是二王、还是草圣张旭、怀素,其草书中都找不到楷书笔画的,也就是说,想要写好草书,必须抛弃楷书笔画概念以及楷书旧习。
2、众所周知,草书起源于西汉,怀素《自叙帖》也说了:草书之作,起于汉代,杜度、崔瑗,始于妙闻......此时楷书还未生出来呢,所以就不能说楷书是草书的基础。
3、楷书是草书基础的误解如下:
古代没有电脑、手机、复印机等设备,所以写公文、地契等等都需要用到工整的楷书书写,所以古代只要是文人都必须写楷书。所以这里的基础,不是书法意义上的基础,而是针对实用性来讲的基础。一个楷书写不好的人在古代是很难找到工作的(也就是当官),生活中也会如此。
其实不会楷书,也有人草书写的很好,历史上的张芝、怀素、孙过庭等著名草书书法家均没有楷书流传下来,再往现代一点,***老人家你见过他的楷书吗?但是他的毛体字那是相当的漂亮的。
楷书需要横平竖直的笔画,着实工整又法度森严,所以很多人都以为这就是世界上最难写的字体了,自然而然就将楷书当成了书法基础,但是要从书法艺术性来讲,楷书相比于草书、行书的美观度真是差远了。
我是手写咖,原创手写自媒体,关于手写书法方面问题,欢迎私信!
别忘了点赞呐!
“禾”的楷书、草书、行书要怎么写?有哪些技巧?
禾字的楷书书写要点:1.上面的撇要平些
2.横要短些
3.竖画的收笔是禾字最低
点
4.撇捺舒展,收笔基本上
处于同一水平线。才会
支撑稳
禾字的行书要素和楷书差不多,但运笔轻盈,笔意连带。笔画中常有牵丝引线。笔顺也有变化,往往是撇写完直接写竖。
禾字楷书,一般都按撇、横、竖(一般竖至收笔藏锋)、撇、捺的顺序书写,草书和行书的禾书写顺序基本相同,按撇、竖钩、横、撇、捺(藏锋收笔,作偏旁时可将捺改成提)的顺序书写。如果作为偏旁时,要注意让出部首空间,使之有相扶相依之意为好。
“禾”是一个典型的单一结构象形字,金文字形象垂穗的禾本科农作物。《说文解字》中说:“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时之中,故谓之禾。”禾字也常作为汉字部首,从“禾”的字多与农作物有关。“禾”的楷书、草书、行书要怎么写好看呢?下面一一来看:
下面两个楷书,明显第一个要比第二个好看、灵活得多。其书写要领:1、重心往上移,整个字会显得挺拔;2、中间横画略带斜势,更加生动,有姿态;3、撇轻捺重,捺画向右伸展,使整个字不至于单薄。
行书写得书写要领:1、不改变楷书的基本笔画顺序,增加了连笔;2、竖画带钩,形成与下一笔的笔画呼应关系;3、最后一笔多将捺改写成长点,以更好地与下一笔连带呼应。
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及字体、作品有什么?
我认为了解中国书法史,其实只需要了解三个重要的人物就可以了,那么,对应这三个人物的三件书法作品,是中国书法史上最重要的作品。
只要把这三个人物搞清楚了,那么对于中国古代书法的理解就不会有太大的偏差,然后基本上就可以掌握一个大致的脉络或者是框架结构了。
第一个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人和他的代表作品,就是王羲之,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兰亭序。
王羲之兰亭序,我就不用给大家多介绍了。
王羲之的意义,就是他开创了一代帖学书法的美学范式,然后将中国书法的书写状态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其艺术魅力也达到了最高峰。
后来,就没有能超过王羲之的人了,也从来没有出现过超越王羲之的人存在。王羲之像一座书法高峰一样,树立在书法史上。
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不仅是在帖学方面,他还为中国士大夫的书法美学奠定了一个基本的固定范式,也就是以潇洒飘逸的书风、自然消散的书法风格为主的书法,这成为后世书法作品审美要求和审美典范的代表。
即便是后来和帖学书法相抗衡的碑学书法,在某些方面,也不得继承帖学的精华,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有很多,每个朝代都有代表当时最高书法成就的书家。
三国的钟繇,小楷,《宣示表》《贺捷表》《力命表》
东晋的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姨母帖》《十七帖》《何如帖》《奉橘帖》等,小楷《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王献之,行草书,《鸭头丸帖》
南朝的智永,真草书《千字文》
唐代欧阳询,楷书《九成宫》,行书《仲尼梦奠帖》,虞世南,行书《汝南公主墓志》,颜真卿,楷书《多[_a***_]》《勤礼碑》《麻姑仙坛记》行书《祭侄文稿》,柳公权,楷书《玄秘塔碑》
五代的杨凝式,行书《韭花帖》《庐鸿草堂十志图跋》
宋代宋四家,苏黄米蔡,均以行书为主,黄庭坚草书厉害。苏轼行书《寒食帖》,黄庭坚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米芾行书《蜀素帖》,蔡襄行书《自书诗帖》
元代的赵孟頫,行楷《胆巴碑》,《三门记》
明代的祝允明,王宠,董其昌,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蔡襄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蔡襄楷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