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太美太丑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太美太丑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自己的草书越练越难看?
从根本上来讲,这是由草书的特性决定的。
我认为,首先他学习的方式就有很大的问题,因为草书一般而言,是指我们古人用毛笔所写的书法,他用的工具是毛笔,用硬笔也可以达到草书书写的效果,但是不容易把草书笔画多变线条的流畅给清晰的表达出来,因为硬笔它主要的线条就有一根,而毛笔是有很多根的,他是有丰富性的、变化的,而这些丰富性的变化就是草书最根本的本性了,缺少了这一点,草书的书法也不能说是完美的。
其次,普通人如果一开始就学习草书是不恰当的,我们知道草书它是一种非常抽象的书写符号,它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最晚成熟的一种书写,仅次于楷书。这种书体成熟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他的高度抽象性,因为草书有固定的书写模式和套路,所以在书写的时候就非常考验人的笔法,尤其是你基本功。你基本功扎实不扎实,从草书中一眼就可以看到。
但是,由于草书在符号识别的抽象性上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这就决定了他的书体难度,并且草书和书法家个人的性情爱好,修养联系在一起,因为草书是最适宜表达个人情感诉求的一种书体,你这个人到底有没有文化修养,从草书中一眼就可以识别出来。
所以对于一个刚接触书法的人来说,从草书入手是非常错误的方法,这样会让你的书法走很多的弯路,那么我觉得还是从基本功开始,先学习隶书,篆书或者楷书中的一种书体,然后再学习行书,最后慢慢地过渡到草书,这是我们学习的一个基本的路数,只要我们把前面的基本功给打好了,那么我们在写草书的时候就可以使自己的笔能够运转自如,写出线条流畅,自行优美的草书书法来。
而之所以会出现我在前面所说的,朋友向我反映的,草书越写草书越难看,这还是因为他没有掌握一个书体最为精髓的内容,对于一个书体的初学者而言,他学习某一个舒书体,必然是对某一个书体逐渐深入了解的过程,也是对一个书体逐渐的提高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过程,如果你越写越差,要么说明你在认识上的提高比在手头上的提高要大,造成了你在认识上的落差,要么是你并没有真正的掌握到一个书体应该有的书写技巧,而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他们的问题就是没有真正的掌握一个书体的精髓,认为草书只需要潦草的书写就可以了。
草书是极其讲究法度和规范的,没有法度和没有规范,也就不能称之为草书,所以对于一个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学习草书首先要打好基本功,其次要选用比较适当的工具,要用传统的工具——毛笔。
不是说硬笔不可以学习草书,只是草书有丰富的提案变化、转折,线条的起承转合,这些都需要用软笔才能够表现出来,硬笔表现的能力实在有限,不利于日后书体的发展。
只要我们能把基本功给打好,选用比较好的工具,仔细的练习,提高我们的个人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做到这三点,那么草书就能写得比较好了,就不会出现越写越丑的现象了。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欢迎你与我一同进行讨论,坚持对书法与艺术的严肃思考。
回答:在练习书法不管你练草书隶书都必须专心致至,严肃认真丶倾心投入才行。你以为可以了你倾心投入就不强了,所以字体就会逊色甚至退化,要想把字写好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并持于虚心的态度才能逐提高自己书写水平。
小草取楷法用笔,要求提按丰富,在运笔流畅的同时要求体势美观。重单字亦重整篇韵律。狂草不以单字美为主要标准,它追求的是整体气势美。通过大小、聚散、开合、斜正、参差、笔画的粗细、曲直以及用墨的浓淡、燥润等,使章法具有大写意般的韵律美。在狂草中,字势有“丑”有俊,过于追求单个字的完美,谨小慎微是写不好狂草的。岂不闻许多狂草大家其个性都是狂、疯、癫之类。这就是说狂草写起来是不计小巧而逞大妙。所以作为狂草来讲若不是用笔不佳有些字写得丑一些也不是大问题,但要写出情性。
看得出你的草书灵性很好,有一定的发展潜质。
草书不能一味求快,一定要留得住笔,也就是掌握好顿挫,迅捷与顿挫结合才是草书的节奏,也正是这个顿挫的存在才使得草书酣畅而不失厚重,洒脱而不去沉稳!
你的草书飘逸感与流畅感不错,可惜少了厚重与沉稳,希望多加这方面的练习,建议你临王羲之的《十七帖》,或者是楷书方面多加练习,或许对你的草书发展能有所帮助!
为什么草书愈写愈乱?
写草书务必懂草书符号,懂草书笔法,硬笔草书相比较软笔要好写。
考量草书首先有规范的正书基础,写草书训练,读读草书方面的知识。
尤其是储蓄草字符,简易的书写形式,有时候笔画用点,或尽情缠绕之能。字字连笔,或意连笔不连接。
有了书写草书的技法,娴熟后,必要加上自己的***,也乃情性的发挥。草书境界属于最高达情。
达到形质美与情性美之书之气象。
开始习练首先遵照,先有平正到险峻,然后复归平正,书写停驻顿挫感,不要一味追求疾速,有快有缓,这是随着感情的突奔而有跌宕起伏,彰显韵律之美。
草书从笔法角度,有意法性,意性足,则有法度疏,有失姿态韵之致,会写草书境界者,意法相承接,不会善写草书者,往往都有意法相害。一般情况是有几何技法水平,就行多少意气情性的盎然。掌握一个适度。
写硬笔书法,一如软笔书法差不多,只要积聚草书符号,掌握笔法字法的的书写,练习中体验。此最关键,是也。
书法中草书一个字多种写法,普通人难看懂,有标准统一规范吗?
草书在书法领域,是有严谨的法度的。怀素的狂草天马行空但不失法度。具体的表现被称为草书符号,意思是这个字在草书中就用这个符号表示。草诀百韵歌说的清清楚楚。
小编提供的图片,任意拉伸撇捺,随意弯曲钩弋,看似潇洒,实则做作。而且部分笔画胡乱穿插,违背了草书的法度。实难归入书法范畴。
怀素自述帖
怀素食鱼帖
书法中草书一个字多种写法,普通人难看懂,有统一标准吗?可以说有,从最初的《王羲之草书要领》到后面的《草诀百韵歌》以及近代于右任先生的《标准草书千字文》等都可以视为草书的标准;也可以说无,盖因草书乃个人性情发挥的最佳字体,其书写不像正体字那样讲究法度严谨,而偏重个人习性的发挥,且个人又因成长环境、教育水平、人生阅历等不同,因此,即使有草诀的基础但每个人的书写还是各异的。
图片:王羲之草书要领图片
草书是从隶书演变过来的,其最初为章草是汉隶字体的一种快写字体,此后张芝总结归纳出小草以及唐代发展出狂草,这三者均是属于草书的范畴。
草书字体是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中最能体现个人的性情。但其又不似正体字那样有着严谨的法度,因此在辨识上就造成了困难。
可以说,即使是多年沉浸草书研习的书家,在欣赏一幅草书作品时,其大部分还是需要联系上下文方能予以确定,否则只从单个字进行观看也是不能做到百分之百肯定的。
草书的标准一般从古代的草书要领、要诀以及近代的标准草书等书籍和各种流传的碑帖等进行学习的。因此,此草字的意思为简洁、快速,而非是糊涂乱画。其书写更是讲究在规则内进行变化。
图片:王羲之草书上虞帖
草书无标准是从个人的性情角度进行理解的,而非是草书的书写没有标准。
章草是规范的,今草就缺乏规范性,学书者都想发挥自己的个性,所以变识度就很难识别,当今受利益的影响,急功近利的人太急躁了,不去审视自我,无心思做下来潜心学习古祖的模帖,心中只有利益,真是可悲……
首先谢谢邀请我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把草书的来源、演变搞清楚,把这一问题搞清楚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草诀百韵歌》一开始说的很清楚:草圣最为难,龙蛇競笔端,毫厘虽欲瓣,体势更须完……草书不是简单的潦草、任意简化、缠绕,随心所欲的乱画乱涂,是经历长时间的实践、总结,逐步规范来的一个个代表符号,写草书的人必须按照一个个约定俗成的符号去书写,一笔一画,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不要看草书家牵丝萦带,上贯下连,左右开合,参差错落,大大小小……其实都是按照约定俗成的符号、一定的法度去书写的。再就是草书最能表现书家的性情,这就造成了草书的不同风格,不同面貌,这就是草书的多样性的形成。但是,在这多样性中还是有规律可寻的,有草知识、理论基础的人,欣赏草书作品是比较容易的,如果不按草书法度去写,不按照约定俗成的草书符号去写,胡涂乱画,那不叫草书,那只能叫涂鸦,看看当今一些急功近利之徒的所谓草书,大家就应该明白了。以上是本人一己之见,还望方家斧正。
是学书法的人都知道,草书是书法的最高阶段,也是最难写的!草书不是笔画的简单缠绕和潦草,而是每个字都有草书符号的。学草书必须要掌握孙过庭《书谱》,张旭的大草,《草字诀》,于佑任《标准草书》等几种草书的写法。在创作应用中,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情和书写习惯不同,会用不同帖上的草字,这是[_a***_]的。因此不好统一,这就造成了草书作品不好辩认?要达到草书标准也很难!尽管这样,草书还是有非常严格的规律的,因为笔画的减少,很多部首很相似,少一笔多一笔都会是一个不同的字。对于没学过书法和没有熟练掌握草书符号的人,难以辨认是正常的!但对于从篆,隶,楷,行一直写到草书的书家,应该是很容易辩认和创作的!
为什么有些书法家写的字歪歪扭扭,还不好辨认,却标价很高?
你的问题,我曾经有相同的疑惑!
前两天,我在头条看到杨再春老师的视频,当看到图片上的“什么是丑书?”五个大字时,我以为找到了答案!因为杨老师德高望重,名气大书法好,认识他的人很多。有位书法家老者问杨:“现在那么多歪七扭八的字,动不动还获奖,登到媒体上,就没人管吗?”杨老师的回答是:“我就是个教书先生,我管不了…”从其话语看出了老师的无奈,也看出了立场所在。
在头条,我经常敬听田蕴章先生的书法讲座,其对不堪入目的丑书从来都是严厉批评。
鉴此,作为阅读的我们,应该学会明辨是非,学会普世价值观。好比戏里有:生、旦、净、丑之角色。书法中出现类似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需要懂得准确定义,歪歪扭扭并不代表其精美。书法的精髓在于:运笔、结字、章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太美太丑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太美太丑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