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颜体字体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楷书颜体字体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说这幅颜楷没有一个字写的好,写的到位?
为什么说这幅颜楷没有一个字写的好,写的到位?
我来谈谈看法。
看的出来这是一个初学者的作品,因为是初学,
就应该给以肯定,何况,作品中还是有很认真的态度,
比划起收,结体布局也有了初步的轮廓,对初学者还是
要给予肯定的。
对于临帖一事,从要求上讲,要争取做到既能形准,又要
神似,一板一眼,绝不可马虎。但现实是你根本就做不到。
初学者,字写的还是不错的,点画基本准确。唯一不足之处,就是间架结构不准确,若是结构准确了,那是相当的好了。胳膊腿都安装得体了,那水平就可以向书法家看齐了。初学者的水平真的挺好的。比我写得强上几十倍了!给你点赞!
为什么说这幅临写的颜楷没有一个字写的好,写的到位,那是因为作者从笔法上就很多地方写的不到位。在最起码的字形整体把握上也不够,从这幅临帖的落款来看,应该还是有一些书法功底的,所以对作者临帖的肯定不能像要求刚入门者那样低。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和书友一起先简单分享、了解一下颜真卿《多宝塔》的一些基本层面:《多宝塔》是公元751年(天宝十一年)颜真卿四十四岁时书写的,是为数可数的代表作之一,该碑由岑勋用隶书书写了《大唐多宝塔碑感应碑》的题额。该碑是探究颜真卿书法原点的最好作品,在临写时,要体会其端庄雄伟、气势开张的风格,临写时要注意其结体的宽博,笔画要有筋有骨。宋朱长文《续书断》里曾评说:“点如夏云,钩如曲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
下面我就把原帖和这副临写的作品放到一起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这样一对比,我相信书友们就知道为什么说这幅临作没有一个字写的好了。整幅字,每个字写起来基本都是在描画,书写性不强,有很多笔画根本就是一笔写出来的,人为描画痕迹太过明显,而且还不到位。为了说的更清楚一些,我简单举几个字的例子吧:
大家看一下“而”这个字,原帖的三竖,各有形态,从落笔到收笔,斩钉截铁一气呵成。而临作从起笔就不果断,收笔又磨磨唧唧,千篇一律,状若墨猪。
再看“佛”这个字,原帖穿插避让,纵横有象,分布均匀,低昂有态。而临作呢,左右分离明显,“弓”的竖折弯钩的小短竖过于靠右和中间两竖的分布纠缠一起,分布不均。从整幅作品作品来看,千篇一律,状若算子。
再说落款,和正文过于靠近,上下留白也不够!
一家之言,仅供书友一起探讨,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方家多多指正,我们一起学习进步。我是爱书法的博勤董老师,请大家多多关注!
这幅颜体楷书作品临摹的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代表作品《多宝塔碑》选段,“天而不违,纯如之心,当后佛之授记”,虽然这不是一幅完美的楷书临摹作品,个别的字还存在着一些结构和用笔的问题,但整体上看,作者已经入门了,也不能说没有一个好字,没有一笔到位。
或许是作者对于自己的要求太高了吧,我倒是觉得有几个字写的非常好,比如第一行的“而”、“不”、“纯”、“如”四个字,我觉得基本没大毛病,结构和用笔都没大问题,算是比较完美的了。
其它的字,其实也可以,有一些结构的问题,但是问题都不大,比如第一个“天”的捺画用笔有点问题,“违”字中间的“韦”字部分写的太大了,造成整个字太过于突兀,这个字的主笔是走之旁,中间的部分一定要写小。
“之”字的结构非常难处理,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写好,要处理好点和撇以及撇和最后的捺的夹角问题,大部分的初学者写“之”字都和题主一样,这个字需要单独拉出来反复练习。
“心”字的结构其实没有太大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三个点不要太重了,这样的话卧勾支撑不住,另外卧勾还需要再弯一些。
“当”字的口和上面的字头距离太近了,“后”字右边多个撇折没有处理好,“佛”字的单人旁没有处理好,另外竖折弯钩和竖撇的距离没有把握好,离得太近了。
另外就是落款部分,题主打算用行书写,可是又不会写行书,所以落款前边部分用的楷书,后半部分用的行书,很不协调,有点尴尬,作者初学楷书,建议还是用楷书落款,楷书配楷书,很和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颜体字体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颜体字体侠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