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字体草书字帖临摹大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字体草书字帖临摹大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习草书,临摹什么字帖好?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个人喜好更重要,初学建议:
1、从魏晋王羲之学起,先学王书《圣教序》,再学王羲之手札,再《十七帖》、《兰亭序》
怀素《论书》
颜真卿《祭侄文稿》
苏东坡《黄州寒食帖》
米芾行书
黄庭坚手札
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列传》
谢邀!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行草,行草书法简单地说就是行书与草书的结合,兼具行书与草书的特点。
行书代表作品:
唐代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
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则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草书代表作品:
2、怀素 唐 《自叙帖》
可供选择的很多,因为历代留下的草书佳作以及草书取得大成就的书家太多了。
如果初学草书,建议王羲之《十七帖》和孙过庭《书谱》。这两个可以同时学,因为风格接近,都是二王一脉的正宗。《十七帖》因为是碑刻拓本,学起来不太直观,与《书谱》互相参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十七帖》
《书谱 》
为什么首先要学二王的草书?因为草书的对于初学者难点在于草法,就是认识、记住草书的写法。草书,不是将笔画连起来就可以,而是书法在书体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过来的、具有造字规则的书体,草书字法要准确,必须从正脉入手。草书发展到明清,许多大家的草书字法已经变得不太严谨了。为准确计,须先明白什么是正途。
这个问题好,书法史上凡留名的几乎都擅长行草,故而行草书作为书法中流动性最强的书体,其难度不用多说。
书法专业在考入大学前的行草学习,通常会选择米芾、王铎等人的作品作为学习对象。
譬如上图。
通常就是精临然后创作,创作的方式是集字创作。
对于行草书的学习,一定要学习王羲之《集王圣教序》,集王圣教序的作用就相当于一部行草书字典,我们知道不论米芾还是王铎,书法的源泉就是王羲之,在创作时用到的字通常可以用王的字形,所以圣教序是必须要重点学习的。
但是初学学习圣教序的话,对行草书连绵的气韵以及各种各样的关系,欹侧关系、收放关系、包括字组等等不理解,因为圣教序是集字而成,字与字之间缺乏呼应,与楷书章法无异,故而圣教序可深学,但是不宜仅学圣教序。
最后关于行草书学习思路。行草书帖学一路以二王为重,故而历代都学习二王,但是在我们今天的学习上,我们可以以明代如王铎、徐渭、倪元璐等入手学习,这样选择的道理是先易后难,先掌握二王一脉更直观的东西进而深入二王进行学习。我们都知道知易行难的道理,道理简单,但是做起来挺难。所以还是希望您入手学习,只要动手学了,自然就有学习的思路了。
一金堂书法篆刻工作室,致力于书法篆刻技法传播推广,感谢您的关注!
想练好行草,必须先弄清什么叫行草书,这里既含有行书部分,又有草书的内容,行草书既是二者组合体。我认为先把行书写熟丶写好,再把草的内容渗透进去,反复地练,最后达到协调一致,通畅和谐,便就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才算是行草书。练行草书得分三步走,不能急于求成。第一步:先练行书,书帖如《: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巜兰亭叙》`丶颜真卿《祭姪文稿》、巜争座位帖》。这些都是行书的根,根不扎实,其他行书都是空琰。第二步就是草书。行书有行书的书写规律,草书有草书的书写规矩。练草书要摸清草的规律,先练习草书口诀,如王羲之的草诀巜百韵歌》,还有于右仁关于标准草书论述等。结合口诀练习王羲之的巜十七帖》,和孙过庭的巜书谱》。这两部分要精练、熟练、反复练,待上手之后,再练张旭、怀素的大草,再结合后来的苏、黄、米、蔡、等人的草书,愽众家之长。第三步就是把行书和草书的有机结合。要结合在一起,就要练习王羲之的行草书帖,如快雪时晴帖、二谢帖丶`得示帖等书信帖,这里也有行的部分,也有书的部分。待这些练得上手后,再练后来大家的书贴。只有这样日积月累,才能练出超凡脱俗的行草书来。。
书法学到一定程度后想学草书的话,怎么练习草书比较科学?有什么推荐的草书字帖可以临摹?
上面师傅说的不错,你要想学习草书,临摹是最累的,你要明白草书是如何书写的,在你的基础上慢慢演变,这样才是属于你的风格,也可以在成品之后对比和修改,一味的临摹只会失去自己
行书同楷书相比有明显的流动感,这是由于书写的快捷、笔画和牵丝索带而导致的结果,这也是行书自身的特点。初学行书帖推荐王羲之《圣教序》,运笔章法一气呵成,尤其对初学者建立行书结构的基础非常合适。也可以临李思训《云摩将军碑》但要注意克服瘦赢的毛病。
王羲之《兰亭序》
赵孟頫《洛神赋》《胆巴碑》
米芾 《蜀素帖》(非常好的行书范本,也适合 初学)《苕溪诗帖》(相当精彩的行书,学此可以体会行书灵动之气)
我老师经常临摹王铎行书,我们绘画和书法分不开,说王铎的书法出轨入矩,张弛有度,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要有一定的功力。董其昌,文征明的行书都不错
这是因人而异的,并不代表着书法家就是万能的,什么形式、风格都可以一蹴而就,最能代表你风格的流派只有在长期的雕琢中才能体会到,这一点,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
根据个人经验与体会:按常规要把字的间架结构(结字)写扎实就最好先把欧阳询的楷体临几遍,时间不能太久防止走不出来和放不开。“先行后草”是学习书法的基本顺序,王羲之行书集字《圣教序》是学习今草的最好铺垫,要下很大的功夫和时间去临摹、揣摩、理解它。
在对行书比较熟练以及近似的基础上就可以练习、临摹今草最基本的用笔、章法以及了解今草“以圆化方”的技法。
今草是以书圣的《十七贴》为先,它字字珠玑、飘逸而洒脱更容易辨认,临摹吃透再临摹书圣的《尺牍》(内容形式较多可有选择的临摹),最后还要临摹***孙过庭的《书谱》,边临摹边阅读《书谱》有关书法的内容。
更重要的是:要拥有几本民国国学、书法***于右任的《标准草书》,里面有很多有关今草特殊的偏旁字符,这比临摹名贴还要重要。
临习草书一开始也要临习楷书一样,精致临写,笔笔到位,速度也要很慢,技法到位,然后可以慢慢熟能生巧,增加自然书写感。推荐字帖《书谱》,《大观帖》,《智永草书千字文》等均可学习。
初学练字(硬笔),临《兰亭序》合适吗?
初学硬笔字,建议最好先写规范字,首先把笔画写准确,然后把字的间架结构搭稳,也就是说,先追求共性,因为初学基础很弱,对《兰亭序》这样极成熟的作品理解不了,也不符合学习的循序渐进,等你有了相当长时间规范字的学习,领悟和积累。基础扎实后再去学习更高的艺术,就能水到渠成!
初学练字,而且是硬笔书法,我觉得临《兰亭序》不合适。原因有二:
《兰亭序》是魏晋时期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得意之作,被 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深受历代书法爱好者的青睐,也是练习毛笔行书必临的法帖之一。其书法的精妙之处在于牵丝引带、游龙舞凤,而笔法中的提按转折、中侧润枯,只有毛笔才能淋漓尽致的表现,这是硬笔书法无法实现的。
二、《兰亭序》是非常成熟的行书作品,初学书法最好从楷书开始。
《兰亭序》是非常成熟的行书作品,一般[_a***_]具有很扎实的书法基本功的书者才适合练习,而没有多少书法基础的初学者不适合直接从《兰亭序》入手。
初学书法,尤其是硬笔书法,建议最好从楷书入手。因为刚开始接触书法,从楷书开始可以有效地帮助书者提高线条的训练和单字结构的掌握,而行书不太注重单字结构的准确性,在笔法上也更草率和连贯,对于初学书法者,尤其是处于认字期的儿童不利于对汉字的学习和认识。
建议:
1、从楷书,最好是欧楷入手临习。当今硬笔书法比较好的书家有田英章、卢中南等欧楷***,建议从临习他们的字帖开始,或者直接用硬笔临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2、如果就是喜欢从行书开始,也不要从《兰亭序》入手,建议先临习王羲之的《圣教序》,这个帖离行楷更近一些,有利于书者对笔画的理解。
不合适,兰亭序是行书精品,是王羲之和众文人雅集之时即兴而作,笔墨感空前绝后,连带、起转、变化玄妙无比,即使用毛笔作工具,没有一定书***力的人也很难临出其神韵。而硬笔主要是练字的结构,把方块字写稳当、写好看,用兰亭序作范本一无必要,二无较大帮助,应选偏于行楷、变化较小的字帖来临习为妥。
以上为本人一点体会,只供参考。
初学不建议临《兰亭序》。喜欢可先练《圣教序》!
《圣教序》是王字的集字帖,有王字风格神韵!因为是集字,上一字和下一字可能是两个帖中的字!字的笔法结构没得说,但字与字的连贯承接,行气章法同《兰亭序》没法比!初学能将王字的笔法结构临象就不错了!
学《兰亭序》要对全序内容,当时书写环境,作者心境等有深刻理解练习才能学到东西!许多人喜欢《兰亭序》尤其认为其中″之”特别惊彩!每个都各不相同!其实最难得的是每个都用得恰到好处!连王自已都认为再写也没这篇好!初学更难把握!
学书法目标是学习前人的笔法、结构、章法并加以应用!并不是要和前人写的一样!降龙十八掌练会了还要知道点么用!否则就是一套广播体操!说多了!
初学新手能将字笔画写到位就不错了!慢慢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字体草书字帖临摹大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字体草书字帖临摹大全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