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变成草书字体了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行书变成草书字体了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行书之后就没有其他书体?
从中国书法的进化过程由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行草书也就是越来越好辨识,越来越写方便简洁。行书,汉字书体之一,最为常用,不真不草,所谓行者即真书之少纵略,后简易相间而行,如水云水流,乃楷隶之捷也,是人们书写最方便的字体了,何须再创新体?
魏晋,行书形成200年,今草书形成,因有王的存在,这时期真的是中国书法的巅峰吗?
把魏晋书法说成巅峰不妥,在书法的历史长河里,就书法而言,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秦以前的大小篆,东汉的隶书,东晋二王行草,唐代颜真卿,均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书法高度,不能区分谁高谁低,只能说各具特色!
今草书的形成是在章草发展而来,今草前驱张芝最负盛名,影响甚大,被后世尊为“草圣”。
书到魏晋主要以“二王”书法体系为代表,学习“二王”书法进入高峰期。自唐至今,特别是行书《兰亭序》步入了书法艺术的殿堂,成为书法学习的时尚。
當今,才是中国书法的巅峰时期。
古人也非常羡慕今人,到处是“书法家协会”的牌子,遍地的“书法家”,今天打“比赛”,明天“搞展览”,所以,书法兴盛巅峰在当代。
魏晋时期的书法之所以称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正是因为有了钟张羲献的存在。
他们四人,只是这个时期的杰出代表,还有很多的优秀书法家为基石。这四个人,草圣张芝,楷祖钟繇,书圣王羲之,亚圣王献之。三个圣人一个祖,空前绝后的阵容,哪个朝代能与之抗衡?
草书方面,张芝有《冠军帖》,《冠军帖》的得名,是帖中有“冠军”二字,不过在历代的草书作品中,《冠军帖》却是名付其实的“冠军”。钟繇的楷书虽然留存下来的不多,《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等作品,你可以把后面的随便任何人的楷书拿去和他相比,你会有一个心悦诚服的结果。王羲之《兰亭序》,不要说是李世民把他捧红的。历史上的大书法家多着了,为什么人家就能把王羲之尊为书圣?打铁要靠自身硬。王献之《玉版洛神赋》被公认为小楷的极则。还有什么可说的!
在魏晋时期,还有一大批的一流书法家。卫凯,卫桓,卫瓘,卫家三杰。还有王羲之的师傅卫夫人卫铄。索靖,韦诞,钟会,郗愔,陆机,庚亮,谢安……他们不但是书法家,更是在政治、军事方面的杰出人物。
即便是书家倍出的大唐盛世,尚不能与魏晋相抗衡,宋元明清合并起来都不能挑选出一个象样的阵容。至于现代,洗洗睡吧!
自魏晋下溯1800年的书法发展史,涌现的书家可谓数不胜数,无论唐初四家,还是欧颜柳赵、苏黄米蔡、甚至江南四才子、董其昌王铎傅山、清中四大家、赵之谦何绍基…,有哪一个不是取二王笔法?又有哪一个自称超过二王?既然如此,二王不是巅峰又是什么?
当今的书法创作及书法队伍,是历史上花样最多的、协会最多的、封官最多的、水平最烂的顶峰时期。为何要这样说?道理很简单,往前的不说了,你就仅看看清末民国初期的书法,再比比当下的所谓国展的获奖作品,谁高谁低一目了然。
更可笑者,这还不够又弄出了书法硕士、博士,还有了专门掌管写毛笔字的***官员。真是热闹之下无奇不有。
谢谢邀请。
为什么有了隶书就有了行书和草书而甲骨文金文为什么没有行书和草书?
本人从快速书写性的探索过程中发现,在急速书写草篆时会自然的进化成隶书。(本着战争时期怎么快怎么书写,坚决以快速书写为原则)
草篆演化成隶书的关健节点就在于笔画的转折调峰上!
早期汉简隶书的率性夸张特征其实就是草篆的笔画转折调峰简化版本。
由于隶书是篆书的自然实用演化字体,这种自然性涉及到行书草书就属于意料之中的必然规律了。
甲骨文与金文由于缺少书写性,并且又最先被溶化在了篆书之中。因此,只有篆书才能生出这个健康宝宝,这个宝宝只能叫做“隶书”。
随后的行草书就像***生宝宝一样自然了……
以下字体是本人进行的急速草篆书写研究,很多夸张线条不是为了潇洒,而是快速书写调峰的顺其自然行为。
甲骨文和金文只是现代文字的过度,其笔画和结构都还停留在远古或近古的时代,深深地带着古文字的烙印。若用今天的文化标准来衡量还不够规范,至少它与现代文字的整体系统而言是断章和脱节的。如果用现代人的眼光来识别甲骨文和金文会非常困难。即便是用楷书书写出来的古文字,许多字也都会让人费解,那么如果写成了行书或是草书就会让人感到不只是金文和甲骨文而是有些像天文了。从书法的角度看问题,一种文字不管从字形上书写得多么漂亮和美观,如果从文字的内容上无法理解,也会从根本上贬损其书法艺术的价值。所以金文和甲骨文不利于使用行书或是草书来表现。至于隶书,他的笔画和结构已经进入到了标准文字的时代,犹似楷书一般,已经属于比较规范的字体,所以再将其演化成为行书或是草书,都没有失去汉字发展的连续性。为此,隶书却可以使用或者说可以上升到行书或草书的艺术层面来表达。
梅园老人喜欢的就是行草书,并对此有过钻研,觉得题主提的这个问题可从两个方面来解读。
其一,由隶书而生成草书和行书,而不是由甲骨文和金文直接生成草书和行书,这是按汉字和书体的演化顺序来确定的,总的来说,汉字的演化顺序是由繁而简,汉字的演变直接影响书体的生成,也是由繁琐而变得简单,流便,我们知道,甲骨文是最原始的文字,是古人刻在龟甲上用以占卜的,金文俗称大篆,因刻在青铜器上而得名,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有了小篆,小篆有着里程碑似的意义,使我国的文字正式走上正轨,加速了书体之间过度,隶书只经过汉代一朝的演变就过渡到了草书和行书,而行草书在魏晋时期就已经非常成熟,准确的说,草书由草篆而来,由隶书而生楷书,再由楷书而生行书,行书当是出现最晚的一种书体。
由甲骨文和金文直接过渡到草书和行书,有没有这种可能呢?梅园老人也常常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常说某某的行草书有金石气,大概有这种可能吧,像吴昌硕的行草书,金石气特浓,而吴昌硕擅长的正是篆书,无论大小篆,那种高古的气息,有几人能及,他的行草书受篆书影响之深显而易见。还有清代的傅山,他的草书篆籀气也很重,***也许研习过甲骨文和金文,只要我们脑洞大开,不是没有可能,由此可见!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分别产生的时间?
1、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2、金文之始,实在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距今约3300年。
3、小篆又称秦篆,是秦统一后经过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种通行书体,距今约2200多年。
4、根据出土简牍,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距今约2200年。
5、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约形成于汉末、三国时期,距今约1900多年。
6、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距今约2000多年。
7、行书出现的时间大约同八分楷法差不多,在汉末即有雏形,距今2000多年,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
我国汉字字体演变的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甲骨文出现在商朝,是我国[_a***_]的文字,因为考古发现那时绝大多数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因此称之为甲骨文。
金文产生于殷商到秦朝统一之前,主要是浇铸在青铜器上,因此也称为钟鼎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文字统一为小篆(因为金文又称大篆),统一后的小篆更均整美观,也便于书写。
小篆字体很漂亮,但书写起来较麻烦,于是到汉代,便产生了隶书并不断发展成熟,更易于书写了。
草书中的“草”,含有草率之意,最初的草书是章草,出现于汉末,由隶书演变而来,是隶书的快速书写方法,后来进一步发展为今草,最后到狂草。
楷书最接近于今天所用的字体,传说是三国时期钟繇整理加工而成,经过两晋到唐代,楷书发展到顶峰,出现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一批楷书高手。
行书介于草书与蒋书之间,多数人认为出现在魏晋时期(因为它应在草书和楷书之后),其最繁荣时期是东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就是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相对而言,行书最为实用,书写比楷书便利,又不像草书那样难以辨认,因此行书至今仍是普遍受欢迎最常用的字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变成草书字体了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变成草书字体了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