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苏字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苏字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大寒”两个字怎么写好看?
今日大寒,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
过了大寒,就该过春节了。
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先生,今天在他的头条发了他写的“大寒”,说实话,我不大喜欢他的行书,总感觉像老干部体,俗,没精神。
写“大寒”,我认为要么用魏碑,写出刀斧金石之气,以凛冽、峻利之意表现其天寒地冻之状;
要么以草书尤其是狂草,以苍涩、飞扬、一泻千里之意,写出大风起兮飞沙走石之势。
视苏***这般,以行书悠悠然、施施然书写,不适合写“大雪”,倒适合写“春分”。不过也可理解,苏***既不会魏碑,也不会狂草,向来以篆书、行书示人。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大寒”,时令节气,可以用行草书来写,“大”字字形简单,可以粗壮笔画,“寒”字比较较多,可以张扬一点,笔画轻细飘扬一点,则会有对比,显得灵活生动。
下面我先用签字笔演示一下:
出自1、宋 · 米芾 · 晋纸帖;2、宋 · 米芾 · 从天竺归隐溪之南冈诗;
出自:1、晋 · 王献之 · 授衣帖;2、晋 · 王献之 · 薄冷帖
“大"字的笔画少,结构难掌握,应当舒展,而“寒"字笔画多,结构好掌握笔划要精,结构应当紧凑,根据字体结构,合理布局!多临古人帖,结合自己艺术个性多练,逐步达到完美状态!
“大寒”,这两个字一个笔画少,一个笔画多,两个字要写出不同的风格,可以用行书来写,“大”字字形简单,可以粗壮笔画,“寒”字比较较多,可以张扬一点,笔画轻细飘扬一点,则会有对比,显得灵活生动。
【大寒】二十四节气之一。寒是寒冷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故称之大寒。这里用集字的方法集成五体书法十幅以供欣赏。
楷书【大寒】
【大】字对称结构,为了使其不至于显得呆板缺少灵动之,宜打破这种对称的布局,符合自然美的基本原理。横画宜左低右高,位置据中篇上,撇居中上段略竖,收笔弧度大些捺画由轻至重,收笔饱满。撇略高,捺略低,以调整横画因斜度偏大造成的斜势,使整个字【复归平正】。字势有人大步行走的运动态势。
【寒】同样是对称结构。整体左低右高。上点偏右和下部右竖近一条线上。底部撇不过宝盖左竖点,右捺粗重和撇画整体上仍然有左低右高势,下二点,上点具中,下一点略有偏右意味。三点形态各异。横画起笔收笔略有变化,中段因不属于主笔且具字的内部,故用笔简洁。
左右二竖画形态各异,与和谐统一中见变化。左竖变化幅度大,右竖线条变化相对单一且下出头。下二点形态富有变化,方圆兼具,轮廓线上圆中见方,下轮廓线直中见曲。
草书【大寒】
行书【大寒】
隶简【大寒】
篆书【大寒】
为什么田蕴章、田英章少写行书草书?
二田正楷字名满天下,由于其正楷字的确工整规范,又善于操作,广告效应好,深得初学者追捧。
爱屋及乌,由于是初学者,看不出楷书的好坏,更看不懂行书的好坏,至于草书就更不用说了。
因此很多初学者觉得二田的草书、行书比楷书更好。不能怪他们,因为学识不一样,见识也不一样,审美观点也有高低。
这幅行书单个字看不出有练过行书的痕迹,既看不出二王,又看不出颜、米、苏、黄,单个字没精打***,整个章法死气沉沉。不入晋法,不得唐宋气韵。。。。。一个字“俗”。
这幅草书更是纯爱好者水平,没有临摹过二王、二张、怀素、黄山谷、王铎、孙过庭
等大神的痕迹。
属于自娱自乐的水平。
1.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问题!首先田蕴章和田英章二位是当今书法界非常有影响力,并且是饱受争议的书法家。一个是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的书法专职教授,被称为津门欧楷第一人,一个曾是***院任命书写员。二位对书法的普及所做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
2.田氏兄弟的书法,不仅精通欧楷,而且还兼善行草。之所以我们很少见他们二位写行草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3.第一个原因是二者都是欧楷大家,其中以欧楷在当今书法界的影响最大,以至于楷书把行草书所掩。我们不管是从电视上,网络上还是他们所出版发行的书法教材上,我们最常见的都是他们在讲解欧体楷书的技巧,分享楷书经验。所以留给人们的印象是很少见到他们书写行草书作品。
4.第二个原因是他们二位大书法家一直在倡导书法回归传统,普及书法教育。而且田蕴章老师一直说楷书是最能体现书家基本功的一种书体,一位真正的书家不仅要会写行草,而且要精通楷书,楷书是最严谨的一种书体。他们二位不仅是这么说的,同时也是这么做的。
5.那么田氏兄弟的行草书水平如何呢?我们可以上网搜索一下,他们的行草书也是上乘的。例如,田蕴章先生的书法讲座中,我们经常看着他楷行草三种书体同时示范。而且也可以看到田英章先生临摹的兰亭序。由此可见,他们不仅精通欧楷,同时也善于行草,只不过他们的楷书影响力要大于行草的影响力!
田氏兄弟的书法特长是欧楷,靠楷书扬眉吐气丶傲视书坛!是功底深厚丶点划精到丶中规中矩的实力派书法家!但也遭到不少非议,是被讥讽为书匠的代表人物!但钓客很为田氏兄弟抱不平,你如果收看一下北方网田蕴章先生的《每日一字》《每日一题》书法讲座视频,田先生的书法学识与修养及举一备三的讲解与精彩示范,相信会有你自己的收获与判断!
如果你看过田蕴章的每日一题.每日一字的话,就不会有这个问题。每日一字节目中,田先生都是以楷、行、草各做一遍示范。并把所说的要点,以流畅的行书书写出来。可以在网上查看。
看待问题,要实事求是。不能用“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去抹杀他人的成绩。自己手中的矛,是攻击别人的,盾,是用来防护的。不是用来自相攻防的。业有所长,术有专攻。他们的楷书写的特别出色,就用他们的楷书去否定他们的行书草书,就像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一样的逻辑。如果卖矛人说:我用矛刺你两下看看会有什么结果。矛盾这个词可能就不会产生了。
张芝、钟繇、王羲之三人。草书张一,王二,钟三。楷书钟一,王二,张三。综合评分,王羲之第一。这就是孙过庭书谱说的偏工易就,尽善难求。
田氏兄弟他们能写行书草书,只是不如他们的楷书出色罢了。
先不论二者的书法写的怎样,但就题主的这个问题,我觉得每一个人的主攻方向不一样吧,他们二位主要学习的方向是楷书,写其它书体的机会就自然会少一点。
而且他们的时候发也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书写习惯,这种习惯是很难去打破的,练习楷书对于行书和草书是有一定的帮助的,但是长时间的练习楷书,行书就很难写好。
因为楷书和行书是两种书体,他们在笔势上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楷书追求平整,行书、草书追求变化、错落,楷书节奏比较慢,行草书的节奏比较快,唐代的楷书更注重结构,而行草书更注重气韵。一个普通人是很难同时驾驭这样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的。
所以,我们看即使是历史上的书法***也都主要擅长一种书体,最多也就两种,当然,书圣王羲之是一个例外了,书法家是很难五种书体都擅长的。
但是,作为书法的学习,我们还是五种书体都要学习的,每一种书体都要会写,最好能够打通五种书体的技法,这样才能真正的学懂书法。
这二者其实并不矛盾,五种书体都会和只精通一种书体之间并不矛盾,就像我们读书,有精读、泛读、浏览式读书,而有一些名家名句还要背诵,目的就是学懂文学、学会作文。
书法也一样,有的需要精临、有的需要背临,有的临上几遍就可以了,有的则只需要看看就行。总之都是为了最后的创作服务的。
最终都要靠一种或者两种书体来表现,田英章就是这样吧。
行押书是是什么书体?同行书有什么关联?
行押书也有写作行狎书,是对行书的早期称呼。押,署也,本指押字。宋岳珂《程史》卷一《晋盆杆》:“押字之制,世以为起于唐韦陟五云体’,而不知晋已有之。”而实际起源应更早一些。唐韦续《墨薮》卷一《五十六种书》之四十六:“行书,正之小伪也。钟繇谓之'行押书'。
行书是汉字书体之一,最为常用。唐张怀瓘定义为:“不真不草,是曰“行书’。”清宋曹曰:“所谓‘行’者,即真书之少纵略,后简易相间而行,如云行水流,秾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适圆,乃楷隶之捷也。”一般认为起于东汉刘德升,晋卫恒曰:“魏初有钟(繇)、胡(昭)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刘德升,而钟氏小异。”钟繇三体中之“行押书”即行书。钟繇之后二王造其极,遂大行于世。行书又可分为两种,清刘熙载曰:“行书有‘真行’,有‘草行’。”真行近真而纵于真,草行近草而敛于草。晋代的王、谢、郗、瘐诸子,唐代欧、虞、褚、薛,五代杨凝式、李建中,宋代苏、黄、米、蔡等皆为行书大家。而王羲之《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行书第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苏字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苏字行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