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毛笔字体转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草书毛笔字体转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么把毛笔笔法化成硬笔笔法?
毛笔书法与硬笔书法,都***,这点上是相通的。这也是学硬笔书法常常从临传统的毛笔书法字帖的缘故。
但毕竟是用笔的两个系统,要化毛笔笔法为硬笔笔法,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法度有异,法则想通。硬笔字的特点:字体小、笔画细、结体紧凑。虽然在运笔的方法上有别,不需要提锋、竖腕、悬臂,也没有行云流水般的提按、使转和调锋。但其实靠腕和手掌执笔,同样有类似的运笔动作,只是幅度较小。例如点画笔法的起笔、收笔和行笔,也讲究一个稳,也讲究笔法的“干净”、“利落”。起笔的逆锋入纸、收笔的回锋和含蓄出锋,都与毛笔笔法如出一辙。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通过练毛笔笔法继而转为硬笔笔法,是一种不错而有效的方法。
二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硬笔书法字体与毛笔书法字体形态各异,然精神一致。都以汉字的方块字为书写对象,无论何种书体,两者的结体规则并无二致。毛笔书法的笔法,以及由个人笔法而产生的笔势、笔意,完全适合硬笔书法的笔势和笔意。例如王羲之兰亭序的“之”的各种不同写法,也同样适合硬笔书法写“之”。
三是在把毛笔笔法转化为硬笔笔法时,需要注意的是,对笔墨和章法的处理上,不能生搬硬套。例如,毛笔书法在笔法上通过提按、轻重、虚实等表现笔墨的枯湿浓淡,尤其是大草、狂草中,毛笔的笔法通过节奏、速度的变化,而形成大开大合之章法布局。这种毛笔书法特有的笔法处理,不是硬笔笔法特点。硬笔书法,以简洁明快,流畅、通俗为原则。这是不能相互代替和转化的。
笔法和毛笔差不多,也要用腕,慢慢练,矫正一些因为执笔问题而导致的不同之处。
- 注:这是本人用金色油性马克笔1.0写的,也算硬笔哈
注:金色马克笔1.0书写
其实,硬笔和毛笔两者的笔法只是稍微不同,怎么转转怎么折,怎么撇与勾,大体一样,姿势,力法可以融汇贯通。
当然,也必然有所区别,比如轻重粗细的表现力和平衡,肯定会不同,也导致一些结构必须适度调整。多些平衡点自然会找到。
祝进步!
以下本人中性笔1.0书写,欢迎交流。
注:中性笔1.0书写,下同
学习硬笔书法向毛笔书法取经是对的,但是毛笔书法的笔法非常的丰富,“笔软奇怪生焉”,但是硬笔因为笔是硬的,毛笔的很多笔法都是摹仿不来的,如果不顾及自身的性能、优势,处处向毛笔书法学习,最后写出来的字反而失去了书法的韵味。
那硬笔书法应该向毛笔书法学习那些笔法呢?我个人学习经验是,抓好下面几点就好:
硬笔书法练毛笔字,主要学的是毛笔的小楷字帖,例如《灵飞经》,小楷相对于中楷来说(例如《多宝塔》),用笔已经是简化了不少,行笔更加流畅,所以非常适合硬笔书法来练。
学习小楷先学习它的起笔和收笔,这里主要学会是它的凌空切入,或者是凌空顺入,起笔处形成一个切面或者是尖锋。
例如上图中“女”字三个笔画的入笔都是切入起笔,在起笔处形成了一个切面,而另外一个字“有”字,横画和撇画的起笔都是凌空顺入,形成尖锋入笔。这是我们硬笔书法临帖的时候需要把握的。
收笔的时候“女”和“有”字,图中红点标注的地方都是顿笔收笔,而绿点标注的地方都是顺势而出,形成尖锋收笔。
有人说过毛笔书法运笔主要就是“提按”二字,小楷当中更是如此,因为没有过多复杂的笔法,因此提按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我们写硬笔书法的时候,有的时候学习一下毛笔用笔中的提按,就能给单一的线条增加一些粗细变化,丰富硬笔书法的用笔。
上图中是《灵飞经》中的“或”字,右边是我用1.0中性笔临摹的,《灵飞经》是写经小楷,因此书写的时候速度比较快,它是书家在快速书写的时候完成的各种提按动作。
转折有其实说的是当行笔路线发生改变的时候,有转和折两种情况,折指的的是方折,行笔的时候形成一个很明显的方直的圭角,转说的是使转,转折的地方形成圆笔。
上图中《灵飞经》的“处”字,红点标注的地方都是方折的用笔,绿点的地方是使转用笔。硬笔临摹的时候只要注意一下转折处的用笔就好了。需要方折的地方顿笔之后再折,最好是一笔完成,切不可为了要这种圭角,而去描笔画,这就失去了意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毛笔字体转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毛笔字体转换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