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锋的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锋的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书如何用“锋”?
感谢邀请。
关于书法如何用“锋",我们首先对“锋"的概念要有正确的认识。举个例子:书法中的“锋"就如犁地的犁铧,扎进土壤,逆势而行,中间留下一道犁沟,两边翻起泥浪,远远望去,有非常强烈的立体感。这就象写字时会中锋行笔一样,锋在笔画中间,能扎进纸里形成强烈的磨擦感,在周围副毫的***作用下,写出质地很好的线条。
行书的用"锋"与别的书体基本一样,在起承转换中要尽快将侧锋调整为中锋,因为在书写过程中,不可能每笔都是中锋,当锋偏了后要能感知到,要通过合理使转技术将偏锋调整过来,让书写进入正常轨道。在书写的过程中,出现侧锋也无可厚非,因为这样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只要分清主次便可。
谢邀。
笔锋确实应该特别强调,其作用甚至超过了笔腰的弹力,在这方面,古贤之遗迹可谓汉牛充栋,但若我们不用心去揣摩其如何露藏,如何调整,也就是使转,那没有任何意义。
再说其它撑握用锋的方法,向老师学习,老师手把手教你,当然进步相对较快,不久就像模象样,看似非常流畅,但缺点是容易程式化,非常不易变通,不易姿态万千,个性鲜明,这就是有人提出的书法家不是教出来的理由。
自己边学边揣摩缺点就更多了,一是时间长,一生也可能一无所获。二是孤独寂寞冷,如果没有足够的恒心,极有可能在半道上止步不前,优点只有一个,所有的经验都是自己的,无论结局如何,你我会很充实。
书法之路如同用锋之路,是一场解决无数次自我矛盾的斗争,战胜自己的心理困惑,才是惟一出路。较之前者,谁愿做此选择?
妄言之处,求读者谅解!
“笔断意连”,孙过庭在草书《书谱》中,如何巧妙处理?
孙过庭自己在《书谱》中说到:“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
大意就是:每逢观看书法作品中悬针垂露般的奇异笔法,雷声滚滚、高峰坠石般的奇特结构,鸿雁翱翔、野兽骇窜的姿势,鸾凤飞舞、龙蛇惊走的动态,陡绝的河岸、倾秃山峰的气势,面临险境、凭据枯木般的形状,有的像乱云一样厚重,有的像蝉翼一样轻巧。行笔如泉水喷注,顿笔如泰山安然。笔画纤巧像新月岀现在天空,结构疏密像群星分布在银河。
这种神奇奥妙同大自然一样变化万千,不是人力的运作所能够达成的。确实可以说是智慧与技巧的巧妙结合,得心应手,心与手和谐通畅。用笔不可盲目,下笔必定要有缘由:一画之中,有起有伏,变化微妙;一点之内,衄锋挫锋,区别分明。
笔断意连,就是笔画之间虽然没有实际连接在一块,但是笔势之间仍然是连通的,跟我们现在所说的“呼应衔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表现在笔法上,就是笔离纸之后,笔在空中并没有停歇,在空中蓄势,顺势又落纸写下一笔。如《书谱》中的以下诸字:
提画和接下来的短竖之间
三个点画之间相互呼应
最后两笔,一笔回带,然后笔在空中划过,之后入纸写曲平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锋的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锋的行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