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字体笔画规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楷书字体笔画规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书法的笔画粗细比例是多少比较好?
楷书书法的笔画粗细比例这个问题也没有一个完全的公式,完全是取决于多方面的。就算一个字,被几个人写出来,而且都写得很好,你能说他们都是写得一样吗?可能有的大不一样,但整体效果切很好。所以,字的排列,结构,力度,笔画搭配、粗细等是决定一个字好坏的主要原因。
经过多年也总结出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个字的笔画的粗细往往在横和竖当中最明显,其中横在大多数毛笔正楷书法中书写时是笔画偏细的,对于竖的写法,一般是要重于横的,也就是说竖一般较粗,而且一般都是横的二倍或以上。横竖之所以这样配合,也是出自于中国汉字笔画结构之表现、轻重和特点,从而在笔画当中读出字里行间的味道、韵味。
这四个字就是横细竖粗
每个书法家用笔方法不同,笔画粗细也不尽相同,有用一分笔的,有用三分笔的,比如欧颜柳赵就各有特点,建议选择自己喜欢的相近比例,然后检索一下书画名家的作品,临摹成熟之后再形成自己的风格。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楷书书法的笔画粗细是非常重要的(写成一样粗就成印刷体了),但具体的粗细比例因人而异,因帖而异,具体跟我们所学所临摹的字体有关,下面举例来说明:
看下面柳公权这个“张”字,六根横画,笔笔不同,每一个粗细都不一样,写得特别有精神。一般说竖画要比横画粗,从柳公权的字看并不是这样的,如顶上两横,明显要比竖画粗。
在颜真卿楷书中,很多帖是横轻竖重的,体态丰腴,向外扩展,特点非常明显,如下图张字。
而在欧阳询的楷书中,横竖笔画的粗细变化就没有那么明显了。但是从艺术角度来说,笔画的规整统一,粗细一致,并不见得是高明。
没有严格的比例,各人喜爱不同,有胖点或瘦点。太胖叫墨豬,太瘦叫墨猴,适当即可。也有人喜欢瘦金书,也有人丰满的,有人喜欢苍劲有力,有人喜欢流丽圆滑的。各有风格,不可立死规,百花齐放才好。
楷书笔法?
楷书基本笔法,有得于古人十分聪明,用一个字来概括楷书的基本笔法,这就是“永”字,这一个永字把楷书的笔画基本总结和概括了。古人称永字八法。分别是“侧、勒、努、趯、策、啄、磔”八划。根据古书记载中解说:(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
(2)横为勒(如策马之用缰);
(3)竖为弩(用力也);
(4)钩为趯(跳貌、与跃同);
(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正楷字怎么写?
要想写好楷体字必须掌握好笔法和字法。
执笔——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五指执笔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笔杆(适当高度),保证笔杆不脱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笔的外侧,既加强食指捏笔的力量,又发挥把笔往里钩的作用;无名指的甲肉之际抵在笔杆内侧,起着把笔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无名指的指肚下部,***无名指把笔往外推。握笔时要如古人所说:“令掌虚如握卵”,这样便于运笔。学书要经常练习握笔、钩回、推出和旋转笔杆(加上腕的作用)练习画直线和弧线。执笔的高低和是否悬腕、悬肘,由所书字的大小来决定,小字低执,枕腕;大字高执,悬腕;再大则需悬肘。
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所谓笔法主要的就是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点画)的用笔方法。
提按——笔按下去写,笔划就粗,提起来就细。就像人走路的两只脚,一只落下,一只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样,笔在写字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产生出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来。
每写一个笔画,都有入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入笔有“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锋藏在笔画中,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使锋尖常在点划中间运行。为使笔画有力度,还要学会涩势用笔,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华。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画呈尖形,如悬针竖、撇、捺、钩),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如垂露竖,笔画尾端呈圆形)。
结字——又叫结体或间架结构。启功先生曾指出,写毛笔字一要把握间架结构,二要练好笔画特点。间架结构比点画特点重要。间架好的字,笔画特点不突出,也还顺眼;反过来就不行了。因此,认真研究并把握好字的结体规律十分重要。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学写字应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临帖是练好字的必需手段。不临帖,全凭自己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字体笔画规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字体笔画规范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