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欧体毛笔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欧体毛笔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分辨欧、颜、柳、赵四种字体?
欧体、颜体、柳体、赵体并称楷书四大家,如何分辨这四种字体?前面的答主似乎多是一些已成套路的泛泛而谈,我就说一下我个人的经验吧。纯粹是个人感觉,不代表书家认可的观点。
1.颜体宝相庄严。
按年庚来说,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分别是初唐、中唐、晚唐的书法家,赵孟頫是元代的书画家,所以这四种字体的面世次序应该是欧体、颜体、柳体和赵体,但是我最先接触的是柳体和颜体,对欧体和赵体只是略微认得而已,所以就先从自己熟悉的字体说起。
小时候和妹妹一起练过一阵书法。那时家里刚好有两本字帖,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不知道为什么,我对柳体一见钟情,对颜体怎么都喜欢不起来,于是强制性地把颜体字帖分配给妹妹临摹,自己学了柳体。
我为什么不喜欢颜体呢?因为我不懂书法,纯粹是个人的视觉感受。颜体的辨识度很高,第一眼看上去就是一种“肥头大耳”的感觉。颜体是很端正的楷书,一笔一划起承转合,运笔是很清楚的,但总体结构就是很圆润的感觉,让人想起唐朝那种丰腴的美。肥是真的肥,但是也是肥得有骨头的。或者这就是在内行的人看来,颜体水准很高的缘故吧。只不过像我这种肤浅的视觉动物,就是不大能接受肥美,所以颜体不合我的眼缘。
(颜体:多宝塔碑帖)
当然,现在我知道颜真卿在行家中的评价很高。所以为了尊重起见,我现在更愿意用宝相庄严而不是肥头大耳来形容这种丰腴的字体。
说个个人的判断经验:颜体中横竖笔画的粗细差别比较大,横笔很细,而竖、竖钩、竖弯钩等笔画,中间部分总是特别粗。总的来说,就是横笔中间细两头粗,像扁担;而竖笔是中间粗两头细,像梭子。
2.柳体风骨嶙峋。
分辨的方法有五种:
1.从形状上分辩。
欧体比较四方, 颜体和柳体长方, 赵体略显扁圆。
图为欧体
2.从笔法上分辨。
欧体、颜体、柳体都以方笔为主; 赵体以圆笔为主。
图为颜体
3.从线条上分辨。
欧体、柳体以直线笔画为主; 颜体、赵体以曲线笔画为主。
图为柳体
很好辨别的啊,一眼就看出来了。
至于勉强要说说理论根据,则愚以为颜体除《多宝塔》这种早期作品,《颜勤礼碑》、《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很明显笔法无一不是来自篆书。
柳公权亦然,但他与颜的区别是特别注重点画的“骨”,所以有“颜筋柳骨”之说。他的结体,不如颜整齐,有些支离,也不像颜那样内松外紧显胖,而是显瘦,结体紧,骨头在外摆着。总之,柳字在四大家中是比较独特的。
欧体的笔法明显来自隶书,与颜柳相比,用笔侧锋较多,尤其竖弯钩的收笔,很像隶书。
赵字是回归传统,再续二王余脉,与颜柳欧相比,为秀丽一路,与颜真卿的壮美更是不同。
我不是专家,按我的感觉胡乱说了些,希望对题主有一点点启发。
分辩正楷书欧,颜,柳,赵四种字体,有五种方法:1,整体布局:赵体字矮小,但柔美,笔断意连,柔中带刚。柳体,清瘦骨感,结构修长峻峭。颜体,健壮,丰满,形态变化但不失方正,结构紧凑又不失舒朗。欧体,横平竖直,古拙不失变化,结构十分严谨。
图为欧体。
2,看笔画:欧体笔画平正,粗细均匀。颜体笔画厚重,横细竖粗。柳体笔画瘦劲,细而有力。赵体笔画柔中带刚,笔断意连。
图为颜体。
3,看线条,欧,柳体,以直线笔画为主。颜,赵以内线笔画为主。
图为柳体。
4,看笔法,欧,颜,柳体以方笔为主,赵体以圆笔为主。
图为赵体。
5,看形状,欧体是四方,颜和柳体是长方形。赵体是略显扁圆。
“楷书四大家”的说法不知源于何时,此论虽有一定局限性,但基本上包含了几种主要风格的字体。此四种字体的分辨,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书界有种说法:赵孟頫无真楷。此话是说赵孟頫的楷书连带较多,点画之间多呼应,带有很多行书的写法。而其他三体的笔画干净利落,基本上没有牵丝引带。这是赵字与其他三体最大的区别。
楷书的结构有两大类:平画宽结、斜画紧结。平画宽结就是类似隶书那样的结构,横平竖直;斜画紧结就是呈放射状的结构,中间紧密,笔画向四周舒展。
怎么样,比较一下颜体与其他字体,区别是不是很明显?
我们知道,欧体最大的特点是“险峻”,柳体最大的特点是“骨感”,但对于初学者来说,什么是险,什么是骨感?不清楚。
但笔画的粗细很容易看出吧。欧体硬瘦,笔画自然纤细;柳体吸收了欧体的结构与颜体的宽博,因而结构属斜画紧结,但笔画粗壮,且一改颜体横细竖粗的特点,横竖同样粗壮。
怎么样,区别这四种字体的办法学会了没有?
欧体楷书可以写大字吗?
欧阳询的书法作品传下来的真不少,但是还没见到欧楷三尺大的字,由此可知欧楷书放大到一定尺寸就不成其书法了,欧字不像颜鲁公之楷字中楷放大十几倍不变样,这就是颜楷的妙处所在。但是欧阳询的九成宫写的静如冢地之夜可怕的很。所以学欧楷只要学好间架,笔势、笔力也就可以了,欧阳询写字的境界我们后人根本就作不到。谢谢方家教正。
谢谢🙏。经典碑帖魅力近乎完美,故书写不宜过于放大,欧体尤为如此。理由有三,其一,笔法、笔势走样,欧楷原迹字径大多为一、二公分,如果临写,字径不要超过五公分,创作也应控制字径在十公分左右,这个大小合适,点画往来、起承转合,笔法还掌控自如。如过于放大,难免会走形,差若毫厘,失之千里。即使如同电脑同比例放大,也是神韵欠佳,有失原书风***。其二,有悖审美习惯。人之审美,会固有思维模式,一旦违背,深感奇丑,欧体之精妙,堪称楷书之典范,稍有变动,字形就不美。举个不恰当例子,前段时间播放的电视剧《延禧攻略》,剧中角色魏璎珞,虽非西施、贵妃之美,然精致的人物造型,加之机智的性格,美感已为大众所接受,如若将魏璎珞放大到2米以上似篮球运动员身材,就算严格按照同比例放大,亦毫无美感可言。其三,功力不达。书法之奥妙尽体现在点画线条变化之丰富,结体严谨之神韵,这完全依赖于人的书写功力,操控和驾驭点画和字体的书写。好比打太极拳,完成整套拳法之一招一式,节奏不乱,如行云流水,才会达到内外兼修,给人以美的享受,达到此境界,一定是太极拳高手。欧体楷书不像篆书,点画线条单一,也不像隶书,结体开张(其实就是篆隶,比较适合写大字,但也不能过于放大)。欧楷点画线条精气内敛,结体严谨,放大一倍,功力须翻倍,否则,点画线条毫无精气神,结体难以控制。因此,欧楷大字最难写,尤其是榜书难乎其难。有位前辈沙孟海,擅长大字,参入魏碑笔法,精神十足,是为榜样。时下,流行写榜书,追求视觉冲击力,大多是粗制滥造,没有美感。
谢邀!
首先说说欧体: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个人认为,每个字有每个字的特点,有它独自韵味,每个人也都有他独自的不同于别人的特点,或者身高马大或者娇小玲珑,各具一格,不尽相同!
往往一个人在做某一件事时,主观因素和客观事实都是能够影响事情左右的。欧体楷书独树一帜,有它的特点,难道让你在一张大纸上写小字你不会了?或者给你一张大纸让你写与这张大纸符合的字就不能写了?
纯属个人观点,不妥请指正!
当然可以,欧体最大的特点就是规则严明而且丰富,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王羲之的法则,架得住放大很多倍!还有柳体字。
但是要注意一件事,就是放大以后我们应该做哪些调整!!
第一执笔法,者寸以内的字不用悬腕,而写五六寸的字必须悬腕,否则挥舞不开,妨碍书写。而且执笔法,书写环境会随着字的放大不断调整。比如可以用捉管,以大指小指倒垂执管,三指攒之,就地书大幅屏障。
再比如握管。四指中指节握管,沉著有力,书诰敕榜疏。
第二笔法调整,用笔要粗重些而不要太细,否则留白太大,显得虚弱,毕竟欧体容易写的特别细,且不要描头画足,写的太做作,本来字就容易挥舞不开,再做作用笔则会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字的连贯性。
第三就是注意大字以庄重为美,不要过于倾斜,有些欧体字倾斜险绝,所以要注重他的应用场合。
以上回答希望您能满意!!!
欧楷可以放大数倍写,但是,从视觉上看,艺术美感远不如中楷小字。因为,欧楷原本是中楷,不宜放大临摹。如果出于创作,仅仅是想取其笔法、字法当元素,写多大都可以。
不过,由于欧楷固有的特性所致,不宜写大,除非是书***夫很深厚,而且有字外功,善于融会贯通,经过适当的技术处理之后,方能写出欧楷原滋原味(不一定与原帖不差毫厘),否则,即使硬写,出来的效果往往大都是“僵尸”似的,不精神不活脱。其中,重要的因素除了技法不娴熟之外,主要是由于书写用具、材料不适合造成的。
由此说来,不论小楷、中楷哪种书体,都可以写成大字,但是,有一点必须清楚,那就是,小字、大字,虽然书写法则相同,但是,执笔法、运笔法等,很多细节上各有技术规则,有相对固定的应用领域,不能混为一谈。事实上,由于小笔和大笔的构造、材质、性能不一样,写出来的笔画形状与神***韵味各具特色。因此,之所以将小楷、中楷、大楷、榜书、巨书,划分的十分清楚,不单单是根据字体大小划分的,其分类标准,关键在于它们分别自成体系,并有相对独立的技法准则,以及特定的训练用具及方法套路。
常见很多人学欧楷,一起步就写大字,至少8厘米以上,而且***用枕肘法,甚至***用不正常的枕腕法(把左手垫在右腕下),把字帖放置一旁照着写,看一眼写一画……这种作法是严重违反〈书法训练操作规程〉的! 正因如此导致训练周期长,效果不理想,一个帖练了几年、十几年都写不像,当今书法界这种现象很普遍。
以上是我的见解,仅供参考。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谢谢支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欧体毛笔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欧体毛笔楷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