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怎么背诵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怎么背诵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人说,学习草书必临《十七帖》,请问该如何临习十七帖?
《十七帖》是李世民收集王羲之信札汇集而成,可谓是王字荟萃,加上其中字数过千,有助于学习者尽可能多的掌握草法,故历来是学习草书的首选法帖。
一、《十七帖》的特点
1、用笔上,提按顿挫明显,方起方折,呈现出断金切玉之力。起笔藏露锋兼施,出锋畅,收笔果断,点画间多以意连,提按方折用笔明 显,笔速不徐不疾,中速行使。
2、结体上,布白自然,法度严谨。字间点画少映带,跳动变化小,没 有大起大落之笔,在欹正穿插中求平衡,给人以恬静适意之美。
3、章法上,气势通畅,节奏感强。《十七帖》是以信札汇集而成,故章法上顺势结字,上承下接,前后协调,在节奏、韵律中抒发作者的情感。
二、《十七帖》临习要点
1、注意方笔的提、按,起笔侧锋逆入后调转笔锋中锋行使,方折笔时 要重按侧锋快行,快提笔。行笔时要注意 速的疾迟。上字末笔与下字首笔呼应或相牵,或若断若连的处理都要恰到好处。
2、一篇一篇地临习。临写时可先选一篇,认真揣摩,从用笔、结字、章法,反复临帖,做到不仅能临似,还要把字形、章法熟记在心,这样一篇一篇临习,字形、章法自然在心里形成印象,在作品创作时就能应用自如。
3、熟记草法。学习草书不同于其它书体,草书***用了大量的化繁为简的书写方法,把偏旁部首用一种符号来代替,所以, 临写时要写好各个字的草法,不能随心所欲纵情挥洒。
4、体会风格。《十七帖》的书写心态是不急、 不躁、不狂、不怪,是一种平静又充满***的状态,临写时应尽量调整自己的心态。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十七帖》是王羲之写给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信札汇编,书写时间前后长达十四年,书体基本一致,为典型的今草。
而今草是相对于章草而言,是基于章草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王羲之正是把今草发展推向高峰的人,所以这卷历时十四年的王羲之今草信札汇编,就显得尤为重要,他是研究王羲之草书发展的重要资料。 也是草书学习重要的范本。
后世对《十七帖》评价都颇高。说“此帖逸少书中龙也”,也有说“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中流出者。”意思是说《十七帖》笔意从容,不拘泥于法度,乃是自然流露,充斥着天然美。
因为《十七帖》是今草作品,而今草又是从章法演变而来,所以在临习《十七帖》的时候,我建议可以先学习一下章草的作品,了解书体发展的来龙去脉,了解笔画的演变发展,更有利于《十七帖》的临习。
既然《十七帖》是今草作品,那么临习时,就要准确把握今草的书法特点。
第一,减少了章草中带有隶意的笔画,用圆转代替了方折。
第二,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形断意连,气息贯通。
根据个人临帖体验感受,十七帖,学草书的典范。初学者,应该学习其草书符,学其连贯之气,还是有困难,王羲之的笔画都是追求流便状,换言之就是随心而动,自然而然,具有法外之妙。
因此练习其草符,对鉴赏识读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同时在习书过程潜移默化中理解用笔规律。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有一定具备草书基础者,研读临帖过程,会感悟多一些。初学草书,只有学其形,尔后慢慢领悟十七帖的畅然态。
如何临帖,这个问题,也很难总结归纳,一般是结体与笔画的体验领悟。按照王羲之手札书写的随意性,去理解。书写时候应该大胆尝试书写速度要快,若是慢慢一笔一笔写来,不会出现十七帖的顺畅状貌。
另外写几遍后,把原帖翻译识读,背诵过后,背临十七帖,然后进行对照。观察自己笔意与十七帖笔意的差别。只有坚持不懈临池,定会找到学习十七帖的特征。
唯有习练。方有真知,一万个说辞不如躬身亲笔。
迷信巧之方法,只会邯郸学步,因而本人学十七帖,注重习练,后来得其笔味少许。并且兴趣有所增加。
随着时间推移,再临十七帖,感知笔画渐行渐入其境。
默《圣教序集字古诗》有哪些速成方法?
谢悟空老师邀请。题主这个提问标题可能漏字了。是不是在默后加个“临”字,变为“默临《圣教序集字古诗》有那些速成方法”,这个问题就完整了?另外,你说的圣教序是集王(羲之)字圣教序,还是褚遂良的楷书《雁塔圣教序》还不清楚。我就权当《集王字圣教序》回答你这个问题吧。
大家知道,《集王字圣教序》是隋智永师用数十年时间,从当时遗留的王義之字帖里一个字一个字挑拣出来,然后按行文的排列,组合成一幅名传千古的行书碑帖。时下临习此帖的大有人在,并掀起了学习集王字圣教序的时风。而从此贴中又选字,集成古诗的所谓“集字古诗”应运诞生。这是现代人的贡献,无疑为现在人们学好王字圣教序提供了更接近由临到创作的途径。
那么如何快速临习好这些集字古诗呢?有以下三个方法。
一是先临好《集王字圣教序》。如果你没有临习过此帖,而直接临写集字古诗,由于对王字的陌生,不知道点划形态,不熟悉结字规律,不了解其换行贯气,就等于从零开始。那么你想快速临习好集字古诗帖,也就无从谈起。
二是临写时,先熟悉掌握书写内容,最好把诗句背下来,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字与字之间的连贯行气。另外,从最短的五言绝句开始,因为字数少,便于全局掌握能把每个字临熟临精。在初临时,我们完全要按照集字古诗的格式去实临,以此依照对比,对于与原帖不相符的地方,能及时强化补习把错误改过来,达到相似相近满意的效果。
三是循序渐进,不可盲临。习书者最大的弊病是不讲究方式的乱临。一首接一首的抄写,带来的后果不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完全背离了临习集字古诗的初衷。那么怎样临习好呢?就是先从一首诗开始,待点划、结字及整幅布局都完全掌握到手后,然后再临习下一首,这样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的走,看上慢,实际上是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
要快速临好集字古诗,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得靠个人动脑又动手的勤学苦练,除此而外,别无它途。书友友们你认为我说的有道理吗?在此祝愿题主在学书路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我是晋风。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等知识方面同学习,多交流,共提高!
张远忠“读临六步速成法”
对于题主的问题,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习体悟来互相交流一下。
众所周知,《圣教序》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唐褚遂良的,一个是唐怀仁集晋王羲之的。要学习行书,书圣王羲之的集字《圣教序》是公认的经典范本。但《圣教序》毕竟是深奥的古文,洋洋洒洒一千多字,没有一点古文基础是理解不了的。对不懂的内容,反复去机械临写,效果又大打折扣。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将王羲之的字集成对联、古诗,既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途径,又可以品味古诗艺术,可谓相得益彰,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题主提的问题“圣教序集古诗有哪些速成的方法?”我想另辟蹊径。从不同的、被人们忽视的角度来进行探索。对于想速成的人来说,还是有所帮助的。
学习书法离不开临摹,但有的人效率高,有的人效率低,这是为什么呢?肯定是有原因的!
有的人,一上来就对着字帖写,根本不去分析这个字的结构、特点。这是盲目的临写,效果肯定不好,那正确的方法是什么?
临写准备。气定神闲,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调匀气息,心无旁骛,(很重要)。就像凸透镜聚焦于一点,才能点火燃烧,古人书法前都有净手焚香的习惯。
一、读帖分析字形。什么结构,正侧姿势,笔画的变化,要目识心记,并用手在空中或桌上书写,要能背下来,再胸有成竹的去写,就顺利多了。(可能很多人没有做到这一点)。
二、摹帖描写。对着描红或双钩书写,体会每笔的使用方法,如有基础,可以跳过这一步。描摹时一定要精准,不可多不可少,也不要反复的去描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怎么背诵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怎么背诵的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