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字体讲解技巧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楷书字体讲解技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零基础毛笔书法,自学如何入门和学习?
1、没有任何基础的话,建议找一本关于书法入门的书先看看,对书法史、历代代表人物、代表书作、各种字体的特点、笔墨纸砚相关知识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然后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字体,一般建议从楷书练起,但现代很多专家认为可从隶书入门。
3、选好字体后,再选择练谁的字,也就是选帖。楷书建议从颜真卿(《颜勤礼碑》或《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中选,欧阳询、赵孟頫的不推荐;隶书建议从《乙瑛碑》入手。
4、选好帖后,建议到京东网或当当网买一本该帖的基础教程,如《名碑名帖书法基础教程》系列就不错。
毛笔的选择根据所练字体各有不同。建议中锋羊毫,控笔能力有所提高后,建议转为长锋羊毫。
零基础学习毛笔书法,需要打好基础有以下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一、临帖最好选碑文原拓本,字大清晰为佳,因为描红本虽然看起来比较清晰但都是经过修补的,从某种意义上失去了原帖的韵味,字体的细节也看不清楚。
二、学习书法如果从楷书入手的话,建议从颜体入手,推荐《勤礼碑》、《多宝塔》;练习基础后在转柳体(如果喜欢柳体的话),俗话说“颜筋柳骨”,柳体是在颜体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风格而创立出来的,柳体推荐《玄秘塔》、《神策将军碑》。我有个老师有个很恰当的比喻:他说颜体就像一棵原木,柳体就像原木锯出来的木材,欧体就像木材做好的家具。因此练习楷书的步骤应该是:颜—柳—欧。
三、初学书法练习楷书毛笔选狼毫、兼毫为上,大小根据自己书写字体大小决定(书法讲究大笔写小字,小笔不能写大字),一般中大号为好。练习纸用毛边纸,廉价而有效(用粗糙的一面写)。
四、临帖最好不要描红,这样练习会产生依赖情绪,早期建议对临(就是看着字帖自己写),这样也许见效慢,但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字体的特征、风格,为后期创作打基础。中后期背临、集字(不看字帖写,写完后对照字帖强化记忆,并从字帖里抽字集联、警句)。
最后说下关于请书法老师的问题,个人觉得找个书法老师是有必要的,前提的你必须有一定的书法基础,否则如果找的书法老师是用来教你如何拿笔、描红,那何必劳师动众还花钱呢?书法老师的作用是为你后期做铺垫,为你指导创作,而不是手把手的教你临帖。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包涵。
可以找自已喜欢的帖,进行临摹。首先要摹,所谓摹就是描红,这样能够先让自已掌握帖的点画架构结体,和字法,笔法。熟练之后,转为临帖。在临前还要读帖,认真的看帖的字法笔法,章法墨法,及笔势神***。读临结合,慢慢地進入书法之门。
掌握以下几个方法可以有助自学毛笔书法。
(一)写竖不写横。
既按照过去毛笔字的书写方式,自上而下竖式并从左至右书写,其练习效果要比横式书写更好更快。
(二)写繁不写简。
凡练习的字有繁体版本的,最好按照繁体版本的书写。用毛笔写简体字通常情况下远不如繁体字更入眼。
(三)写悬不写垫。
一般初学者为稳固手臂,其肘关节是不离案的,这样其实对初学者是不利的,只有自始就悬起肘部练习,会进步的更快。
(四)写润不写干。
初学毛笔书法者首先要掌握毛笔的润墨,既不能过饱也不可过少。更不能出现墨干笔划以防止出现二次描笔。
以上回答希望有助于朋友的练习。
毛笔书法入门,依据我们辅导众多初学者的经验来说,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选帖:
建议选择“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中任意一种,以自己的喜爱来定。
2、用笔:
普通兼毫即可,不硬不软,中锋为宜,初学不要选择长锋,短锋也不太合适。毛笔需要去专门的书画笔墨市场买,一般超市里的不能用。
3、用纸:
普通带格子的毛边纸,初学者一定要带格子,严格按格子来写,写整齐,这样才会对自己有个严格的约束。
楷书哪一种字体最好看?
首先应该说你喜欢的那种楷书最好看!
你的问题有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哪一种”,第二个“好看”!
先说“哪一种”,这是一个选择的问题,每个书法爱好者都会首先碰到的问题!你希望有个选择的范围,但这个范围内的书法一定要是历史上大家公认的好书法!那么有哪些楷书是大家公认的呢?
1.楷书鼻祖钟繇的书法。见图
2.王羲之的楷书。见图
3.唐楷四大家的欧阳询的书法。见图
4.唐楷四大家颜真卿的书法。见图
5.唐楷四大家柳公权的书法。见图
6.唐楷四大家赵孟頫的书法。见图
再说“好看”,以上楷书都好看,你喜欢的就是最好看的!或许你喜欢的楷书不在这里面,但很多书法爱好者都有个体会,人的审美观是会随着自己的欣赏能力的提高而变化的!现在你在好的楷书范围内选择是不会错的,等以后鉴赏能力高了,就自然知道谁的楷书是最好的了!
魏碑(碑刻,墓志,摩崖,造像)
碑刻代表有《张猛龙碑》
墓志代表有《张玄墓志铭》
《李壁墓志铭》
摩崖代表有隶书《石门颂》
楷书《石门铭》
造像代表《始平公造像记》
密不透风,疏可走马
大多数朋友可能会喜欢唐楷和赵体。唐楷代表有很多:像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欧体,柳体,颜体,褚体我就不用多说了,这些实在是太熟悉咯😄
还有元朝赵孟頫的赵体代表作像《三门记》
楷书四大家:颜体、欧体、柳体、赵体各有千秋,总的概况颜体雄秀端庄,结构方中见圆而有向心力;笔法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筋骨饱满,笔锋内敛。浑厚、雄伟。适合大字,如牌匾;
一,美观和形势上,褚楷温润如玉,笔画精到,如美少女一般,非常灵动曼妙,婀娜多姿!
二,笔法和气势来看,褚楷笔法非常灵活,一笔有一笔粗细变化,每一笔的起、收也是不同的,行笔中锋为主,中侧锋并用,变化无穷。气势上来说,稳重而又活泼,给人带来美感!
三,从文化背景来看,褚遂良官至宰相,是唐太宗钦定的辅政大臣,唐太宗闲暇时书法每与他交流,得笔法也。同时,褚遂良精研《礼器碑》,把《礼器碑》的用笔的灵动,在他晚年的楷书《雁塔圣教序》中体现出来。褚遂良是正宗的得二王者,把王羲之的笔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并且在王羲之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体会。
所以,我喜欢楷书《雁塔圣教序》,并将多加精研!
楷书中哪一种字体好看?书法历史上哪些些经典的楷书作品都好看,都是出类拔萃的。
不过从个人的欣赏角度来说,不同艺术修养的人,可能因为审美取向不同,会因人而异,也可以说与个人的性格有关。从唯美的角度看也确实有一些非常看着比较舒服的一些[_a***_]的作品,但就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性丰富角度来说,仍然是以钟繇、二王和以后的欧颜柳赵为代表。比如褚遂良的楷书确实好看,就像一位曼妙的***在蹁跹起舞,但归于儒雅了,就是说兼容并蓄不够,而如王羲之的楷书就不同,其风格是兼容并蓄众美兼备的,所以他的书法更有艺术性,有在书法的发展演变历史上更有创新和引领意义。
我们学习书法就要取法乎上,要从宏观角度来欣赏书法,而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种感觉到舒服。所以,按照这样的观点来看对楷书字好看与否,需要从综合的角度来考虑,而不能态狭隘了。当然自己的品味的不同,或者说自己喜好不同,完全有自己选择大自由。从理论上说,历史上好的楷书作品和书法家,仍然是以钟繇、二王和欧颜柳赵为主流引领,现在还可以加上魏碑一路风格的书法也值得我们去学习,但作为入门级的范本,仍然建议以欧颜柳赵为入门之首选字帖法式。
如何把握欧楷毛笔字笔画的肥瘦?
谢邀
既然要学欧楷,第一要对欧楷有一个清晰、正确而全面的认识,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粗细变化,如:欧体敧正、笔画粗细变化长短适中、四面停匀、八方俱备等等。第二欧楷的执笔,可读一下率更的《执笔法》,第三欧楷的笔法可读率更的《用笔法》,第四结构解体《三十六法》还有欧阳询的《八决》,当然临帖是少不了的《九成宫》、《皇甫诞碑》、《化度寺》等,进一步的反复学习,总之:功夫+坚持+方法,功到自然成!笔画只是欧楷的基础,笔法、结构更重要![祈祷]祝友学书愉快!
其实,不只欧楷,肥瘦(或叫粗细)都是很重要的。控制点画的粗细,无非提按,提则细,按则粗。但欲点画有筋骨(弹***),则非中锋行笔难为。至于哪些要粗,哪些要细?就字而言,点画多宜细,点画少宜粗。一字之中,长宜细,短宜粗。撇宜细,捺宜粗。横宜细,竖宜粗。这只是常理而言,也非绝对,古人说因势布形,这个形自然也是包含粗细的。连续出现点画少的字时,一味粗,肯定也不美的。要很好掌握,还是多读帖。看原帖欧阳率更是如何安排的。一点拙见,望对先生有所补益。
首先要纠正对欧楷"肥瘦"的认识:欧楷的好坏不以字的“肥瘦”来判断,点化的肥瘦本属于字的形态,书法价值并非取决于此,而是透过外表,观其内涵和神韵,一味的追求“瘦硬”也非好作品。
前人有很好的论述:
清冯武《书***传》中将“枯槁生硬”列为书法“八忌”之中。朱履贞《书学捷要》:书贵瘦硬,其实清挺非瘦硬也,故瘦而不润者,为枯骨也。
所以要想从整体整体上把握欧楷相对比颜体,属于瘦硬一派,但是以瘦硬概括欧楷特点未免太狭隘。
与其关心字的肥瘦(最终状态),不如去把握字形成的过程:欧楷笔法和用墨。
1.欧楷笔法
欧楷笔法无非体现在中锋与侧锋,藏锋与露锋,方笔与圆笔三个方面(概念性的东西,这里就不赘述了。)。其实写的多了,就会有一个感觉:肥瘦不是刻意表现而得,是书写过程中自然产生出来的。
2.用墨
用墨不可太浓,写出来粗笨,且行笔会出现很多圆笔;不可太淡,会洇湿造成视觉上的不美观,以及失去欧楷的挺秀之感。
至于说什么行笔“提按”“顿挫”等等,这其实都是笔法中的很自然的东西,也是表象问题,不必拿出来解释。这都属于“欧楷笔法”中的外在表现。要了解欧楷的“本真”。
三个办法:
一、选择笔肚小、弹性好的毛笔,线条粗细变化容易控制。如图:
二、行笔时控制好提按幅度。如图:
三、***用描红法,或双勾填勾法练习,尽可能的使笔锋边缘与字口恰好吻合,借以体会提按动作大小与笔画粗细的关系,能直接感受到原帖书写过程。。如图:
此外,特别提醒一下,注意几点:
1、千万不要照着字帖写。先用摹帖法把笔法、笔画、结字法研究明白。
2、欧楷字体宜小不宜大。原帖2~3厘米,尽量不要超过两倍,临摹时放大到4~5厘米左右就可以了。
3、以侧锋法为主书写,轻而易举,笔画起止处的形状均可一笔完成,不用描画。
注意,点、横、竖、竖钩等画的收笔处,千万不要附加一些描画和修饰性的笔法动作,画蛇添足,是错误的!
4、书写过程中,注意控制好行笔节奏与速度,不能慢慢的匀速的写,同时要注重笔断意连一气呵成。千万不要写一画停一下,像摆积木式的……
欧体楷书点画清晰、结构严谨、字形方正,是初学书法的最佳选择,目前比较好的欧体临习范本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君碑》、《化度寺碑》、《虞恭公碑》。
欧体楷书中笔画的肥瘦规律,有些书家说是横细竖粗,上横细下横粗,左竖细右竖粗。其实也不尽然,根据欧阳询原帖来看,其笔画粗细根据每个字的字形特点变化万千,其实好多情况都是随意安排,于平正中见险绝,规矩中求变化。初学者很难把握其其特点。
欧体楷书的最大特点是“险绝劲健”,关于如何学习掌握楷书的这些特点,孙过庭《书谱》中亦有论述:
若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思则老而愈妙,学乃少而可勉。勉之不已,抑有三时;时然一变,极其分矣。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仲尼云:“五十知命”、“七十从心。”故以达夷险之情,体权变之道,亦犹谋而后动,动不失宜;时然后言,言必中理矣。
想要更好地掌握欧楷的这些规律特点,建议初学者先选定一本好帖,精细临摹,正所谓“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每写完一遍,对照原帖找出不足之处,再次临写,再找不足,如此往复,直至临得与原帖一模一样为止。通过不断临摹,久而久之就由勉强而入自然,进而随心所欲,使法度了于心而熟于手,从而彻底掌握欧体楷书的笔画和结构规律
个人拙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附本人欧体楷书的日常临帖图片,欢迎书友们多多指教
本人临《九成宫醴泉铭》
本人临《九成宫醴泉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字体讲解技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字体讲解技巧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