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书法小篆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书法小篆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书画***都是篆体的?
篆刻兴起于先秦,盛于汉,衰于晋,败于唐、宋,复兴于元、明,中兴于清。印章为什么选择篆书?这和秦汉官方标准有直接关系,历代沿袭所至;也是明清印人以秦汉印章为宗,大力学习推陈的结果。但更重要的应是与篆书本身的特点有关:
1、篆书精整匀一的线条可以随意改变线条的方向,以适应篆刻那“方”的形制。而隶书、楷书、行书等字体的美主要集中在起收笔和转折处,线形丰富变化多端。笔画具有极强的规定性和方向性,每一种笔画都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固有形态,任何一种笔画的方向和形状的改变,都将破坏由不同形状的笔画所构架的字形的美。
2、篆书以外的书体入印的探索,相比较而言,显得用力不够。历代有以隶书楷书入印的,但尝试者少,未成一种风气。作为一种艺术的探索,审美经验需要经验的积累,同时得有人欣赏和运用,这样才会有个长期的发展。在长期的探索中还需要将其雅化,元押在当时不可谓不盛行,然元以及元以后的篆刻家不甚重视,这是为什么?推测其原因就在于元押不够古雅,制作草草,虽有奇趣却难以俘获文人雅士们的芳心。
3、崇古的思想在篆刻的用字上也起过一定的作用,篆刻作为文人雅事,自然需要保持其作为一种技艺的神秘性和难度,这是一种标榜。篆书在宋元以后退出实用范畴,属于古的东西,因古而雅,文人们还掌握着这一古雅之事,因之越发重篆书入印而轻其他文字。
谢谢邀请!
首先书画印不是一定要用篆体来刻,只是习惯上用篆体来刻而已。
第二要区分官印和书画印章。战国玺印 、秦汉玺印和唐宋官印是以实用为目的的。元以后的书画印章主要目的是雅玩怡情。一般认为,元代以前书画是不用印章的。书画从什么时候开始用印章并没有肯定结论。比较多的说法是从赵孟頫开始。赵孟頫的书画作品里大量的使用印章。
书画印章使用篆体来刻印的背景是:实用系统的印章从战国到秦汉一直是使用篆体来刻印的。秦汉时期官方认可的入印文字是篆书。
书画印开始使用的元代,从书法到篆刻走的是一条复古之路。所以也就遵从了篆书入印的传统。也因为篆书有一定的神秘性和难度,对文人雅士来说也是一种标榜。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汉字定型以后,书法作品多为隶楷行草。篆书为印,从美学的角度来说 ,也是一种很好的搭配。
但是,近代以来书画印也有使用其他书体的,比如楷书。当代也有一些书画家创新使用楷书印,只是没有流行开来 。
印章从殷商时就有了。印章又叫印信、印鑑,不论官印、私印从产生到现在一直起取信作用。自明朝以后形成文人刻印,装饰成分多了,形成了一门专门艺术,用于书画相得益彰。使用篆体更显古雅。
篆刻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新中国成立前都是用篆体入印的,新中国后都是现在的文字入印,但书画章印还是用篆体,我之前***也是用篆书,最近我灵感来了,用篆书和隶书的结合体入印,本来隶书就是由篆书演变而来的,我首创铁线隶篆刻,感觉也不错。
这是因为印章最初用在十分正式的场合,表示家族、官职、机构的名称,世界各大的文明的印章开始都是这种用途。只有后来中国印章渐渐与书画结合,成为一门极具中国风的艺术。
王国维纪念碑
其实,最早在商代,在与家族、身份有关的用字,就体现了这种用字保守趋势,也就是所谓的金文【族徽字】。
什么样的印章可以用小篆?
印章可用的字体很多,较为常用的是篆书书体,篆书有一定的艺术观赏性且历史悠久,适用范围较广,比较适合多种选择。也可以选择隶体,隶体稳重、秀丽、结构扁平、笔法奇纵,还可以选择字体方整、端正、笔调灵活、方便书写的楷体,或者是选择行云流水,生动活泼的行体。
印章用的字体可以是大篆,也可以是小篆。篆书作为一种文字具有较强的装饰性,用篆书刻印章有一定的艺术观赏性,是一种沿袭古人的做法。书法家和画家的书画作品上,绝大多数印章都选用篆书书体刻制的。
关于印章,用于书法的篆体印章,使用阴刻或者是阳刻应该怎么选择?有什么讲究么?
书法用印一般用篆书,所以也叫篆刻,也有用甲骨文入印的。笔画线条凹进去的叫阴刻,也叫白文,风格比较厚重粗旷;笔画线条凸出来的叫阳刻,也叫朱文,朱文一半比较纤细婀娜。
使用阴刻和阳刻应该怎么选择?有什么讲究?
怎么用要看具体作品情况,行草书等比较飘逸的作品,多会选择白文印,白文厚重,压一压,让整幅作品中和;反之端正楷书作品则可以考虑用朱文,用以弥补端正有余飘逸不足。这是文末的落款用印,如果需要用两枚印章,则朱文在上,白文在下。一幅完整的作品,收尾一定要完满,末字要稍微重一些,作为结束,用印也一样。
用作引首印章时,就是作品右上边,一般在开头的一两个字右边,盖一个小印,这个印叫做引首章。——一般用朱文,不显山露水的锦上添花的作用。当然也见过有用白文的,很个别。盖这个印不能喧宾夺主,要以衬托字为主要目的。
书画印同源,书法作品用印主要是基于章法布白上考虑,有几大原则:
一是画龙点睛:
二是相得益彰,锦上添花;
三是补缺补漏补不足,作品上感觉缺少什么就补上什么,有些地方写得很密,盖上一方印章,遵从“密不透风疏可乘马”的原则,如果达不到这个效果,则要考虑在疏处盖一方印,具体作品具体分析。像压脚章,也就压角章,就是盖在作品纸端下边的两个边角部位,就是因为整幅作品缺乏平衡,需要盖一方印章“压“住,封边拦角,田补空虚,这个印章就需要厚重端正,像一座山一样稳重方能达到效果。
像上图华世奎的作品,最好的印章既是落款印也可以看作压角章。
以上是一点小看法,我是学习书法的颜二,欢迎讨论交流学习,谢谢!
书法作品的用印不但要讲究,而且也是一门学问。总得来说,印章是为作品服务,让作品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从印章的镌刻方式来分,印章有白文印和朱文印两大类,也有比较特殊的情况,就是一方印章同时包含朱文和白文。
二、从作品用印的人群分类,一幅作品有创作者印章,题跋者印章、收藏者印章。每个人都有可能用一方或多方印章,朱文印和白文印都可以使用,没有什么严格限制。
三、从创作者来看,这也是今天问题最关心的重点。一幅作品的用印一般是1--3方为宜,包括引首章、姓名章、斋号章或闲章。作品题款后可以单用一方朱文或白文的姓名印章,或加盖一方斋号或字号印章。用一方印章可朱可白,如果用两方印章最好是一朱一白,而且是先朱后白为宜。从作品整体布局出发,考虑到平衡、协调、呼应等关系,有时候可以加盖一方引首章。可朱可白,可以是闲章,也可以是肖像印章。
四、特殊情况的处理,根据作品的实际需要或者是作者的审美情趣不同,有些作品用印会有4--6方,或者更多,甚至有些作者在一幅作品上用印多达十几方,几十方。这完全取决于作者的喜好,以及他对作品的整体把握能力。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喧宾夺主。不但没有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却变成画蛇添足。这样就得不偿失了,反而是不用或少用为妙。
上面所说的也只是一个大概,实际情况一定要根据实际作品。精心构思、慎重考虑。印章的大小、形状,朱文还是白文,用一方还是多方,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发,为作品服务,真正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效果。
最后,所用的印章刻工一定要好,要精。尽可能选用名家治印。切不可滥竽充数,让作品大煞风景,以免贻笑大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书法小篆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书法小篆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