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字体行书练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楷书字体行书练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都说楷书是基础,要想写行书一定得从楷书练起,这话对吗?
"草出于章,行出于真,虽曰行书,各有定体,纵复晋代诸贤,亦不相远。《兰亭记》及右军诸帖第一,谢安石、大令诸帖次之,颜、柳、苏、米,亦后世之可观者。大要以笔老为贵,少有失误,亦可辉映。所贵乎秾纤间出,血脉相连,筋骨老健,风神洒落,姿态备具,真有真之态度,行有行之态度,草有草之态度。必须博学,可以兼通。″一一姜夔《续书谱》。
楷书是行书结构的骨架,是行书的根基,练习楷书可以正骨力,正结构。提高功力。增强对法度的认知。才能下笔有源,结字有法可依。学行书不仅要学楷书,其它书法须博学。取篆隶的古拙,草书的纵笔快意,风神洒落。楷书的筋骨老健。其行书才有内涵,有功力。
有一位老师对我说,他练了三年行书,是写得龙飞凤舞,但缺骨力,结构有欠缺,后来又回头从楷书学起,才有了很大进步。
一,提笔和顿笔指笔锋运行中的提按动作,提笔轻而笔画细。按笔重而笔画粗。刘熙载说:"书家于提按二字、有相合而无相离。故用笔重处须飞提,用笔轻处须实按,始能免堕飘二病。″
二,疾与涩。在行笔过程中,不是均速运动。是有快慢节奏的,行笔较快的为疾,行笔较慢的为涩。不同的书体,有不同的节奏变化,不同的风格,因人而异也为不同的快慢节奏变化,有的创作书写较快、有的创作书写较慢,灵活应用。
三,转笔和折笔。在运笔过程中,笔画方向变化,就有转笔和折笔出现,转为圆笔,折为方笔。在楷书中,折笔应用较多,在行书或草书中,转笔应用较多。
(上图为欧阳询书《黄帝阴符经》小楷,纸本,尺寸26.46厘米x7o厘米。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楷书是最难练好字体,能草能篆的人也未必能写好楷书。楷书至尊颜柳欧赵,行书以兰亭序为准。但楷书是练字的基础,尤其是对行书而言是重要的。要练习好行书,有揩书的基础为好,进步能快一些,但并不是说要写好行书非先练好楷书不可。
行书习惯称“我字体”,写起来比较随意,也比较实用。行书一人一个写法,一人写出一个样,但要写好也非易事,除用心勤练以外,和其它艺术创作一样,还得有点灵感。就像《兰亭序》,王夫子在此后多次重复抄写,也没有超越首次所作,均不满意。
我回答这个问题。回答是肯定的,不练楷书也能写好行书。这也是行书大家张旭光先生的观点。
当然有楷书的基础肯定是好的,楷书和行书有好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提按、顿挫、轻重、快慢等技法,它们都有训练,楷书的基础打好对行书的学习是有很大的帮助。不论学习什么书体,选择字帖、寻找方法是很重要的。看见你练习的是《兰亭序》,帖子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开始学习行书不宜从《兰亭序》开始,因为它是作者技法与情感高度统一的完美作品,里面的顿挫、方圆、提按、欹侧、顺逆锋、牵丝映带等技法作者运用的炉火纯青,尤其是作者感情的抒发、与自然的书写、以及书法技能高度地糅合在一起。建议你先从《圣教序》开始学起,它汇集了王羲之的很多字,接近2000字,是王字的集大成者。
一是它的字多,便于我们学习更多的单字,能为我们今后的创作打下很好的基础。二是这里面的字字字珠玑,涵盖了王羲之的行书技法,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后来的书法家很多人都学习它,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怎么学习呢?认真读帖,充分了解行书的笔法特点,熟练掌握基本笔画及变化笔画的写法,精准把握每个字的结构特点,攻打重点字、常用字,反复临摹,努力背临每一个字,同时与集字创作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下去,吃透这本帖子。这样你就把王羲之的行书掌握了大半,再去学习《兰亭序》就很容易了。练习书法要有侧重,不能随便换字帖,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念,有学不成不罢休的毅力,这两个帖子交替进行学习,你会提高很大的。最后,在临习的同时,加强学习,要学习书法史,书法理论,美学等,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眼界,审美能力,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如有不妥,请指正!
请老师指点,我想先学习一下楷书,再学赵孟頫的行书,应该怎么练?
赵孟頫名列书法史上楷书四大家之一,可以先学他的楷书,代表作是《胆巴碑》。然后学他的行书。这样专心一门,更能学到其妙处。赵是古代书法家中留下书法作品最多的人,可以找他有代表性的作品如《洛神赋》《前后赤壁赋》来临。记住,临帖很重要!
看你现在写的字似乎是有点欧楷的影子,不过既然你说了想学赵孟頫的行书,那还不如现在就直接学习赵孟頫的楷书,等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再转学赵孟頫的行书就很容易了。
赵孟頫作为“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楷书被誉为“赵楷”,是十分优秀的一种楷书书体。只不过因为某些历史原因,例如什么贰臣啊、忠节一类的,这本身其中就有很多的偏见,使得后世很多人不敢学赵孟頫的楷书。我小时候就这样被吓退的,后来转学的柳楷。
而现在大家已经对这个问题看的比较开了,也能用辩证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赵孟頫的书法了。赵孟頫的楷书不同于唐楷,是真正的简牍书,而且他的作品大多数都是墨迹本传世,就凭这一点就高出碑拓本不少,所以启功先生曾经说过“半生师笔不师刀”。学习墨迹书法对于我们了解古人的笔法更加方便,特别是现代的影印技术,能非常真实还原原作,这也是当今学习书法者的福音。
赵孟頫的楷书有碑版楷书和小楷,初学者最好先学习他的碑版楷书,就是为了刻碑写的一些楷书作品,例如《三门记》、《湖州妙严寺记》、《昆山淮云院记》、《胆巴碑》等等。那么如果题主决定学赵孟頫的楷书的话,我建议先从《湖州妙严寺记》或者《胆巴碑》开始入手,这两本都是赵孟頫成熟期的代表作,《胆巴碑》是其晚年的代表作更加炉火纯青,但是初学《妙严寺记》更好一点。
赵孟頫的楷书本身其实就是有一点行书笔意的,很多地方的写法就是行书的写法。在学习赵孟頫楷书的时候,主要要学习三个重点,一个是笔法、一个是结字、然后是笔势的问题。其实笔势也决定了笔法,很多笔法的应用是跟笔势有关的。因此在学习笔法的时候要刻意琢磨他的笔势,摸清了笔势,你就知道这一笔他为何要这么落笔和收笔了。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你这个问题实际上分二部分,第一你要先怎么学好楷书?第二、你要怎样学好赵孟頫的行书?
先说第一个问题,由于不知道你学习楷书是从那位书家的帖入手,光看上面发的一张图片也无法判断,所以没办法对你的楷书作品做针对性解答。
一、找一本自已喜欢的传统经典字帖,赵孟頫《胆巴碑》、《仇锷墓碑铭》和《福神观记》,欧阳询的《九成宫》、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勤礼碑》,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等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赵孟頫《仇锷墓碑铭》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二、认真细致的读帖,勤奋持久的练习,把握字帖的风格特点。
三、时不时找老师虚心请教,与书友交流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书法学习进步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以上三点对你学好楷书,打好基础会有帮助。
1、学习赵孟頫书法,极易流俗。其书平实之中有妩媚,端正大方之中寓奇崛,自非普通人勤学苦练可成,其文人书卷气息难以企及。
2、从楷书入手学习赵体,可从颜真卿多宝塔碑入手。多宝塔平正简易而风神奕然,适合初学者。且赵子昂书,亦有颜底。
3、初学赵体行书,可研习胆巴碑、妙严寺记、千字文,以及洛神赋等。其书集晋、唐之法于一身,颇有成就,须耐心品味研习。
其实看你的字笔画巳具一些使笔的基本功力,只是要多写多看才能自如。这书法无有捷径可走的,须学古人书临百遍的精神!
你说先学楷书再学赵梦頫,我认为楷书无需学他家。可学赵梦頫胆巴碑、千字文,我小时候极爱书法也无大人指导学写了很多帖;什么欧、虞、褚、颜、柳、赵等,因自巳年幼什么也不懂结果字写得“四不像”,因现在网络时代可在网上搜视频或就近找个师傅少走弯路。
另赵体看似很“和蔼可亲”接地气,写起来也不容易,点划看着很随意其实极为精到,可购买“影印版字帖”来临,就是“升级了的描红”,会事半功倍。
我个人觉得毛笔先用羊毫、[_a***_],等知了笔性、间架结构后再行整篇通临,等心里的有创作灵感***澎湃时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了……
楷书有点基础后想练习行书可以吗?该如何练好行书?
董先生个人观点:
一,书有点基础后想练习行书可以吗?这是很多人都干活的事情。当然可以。前提是你确实想这么干。如果说你是少年儿童,那么一定要把楷书进行到底,楷书是一个人书法之根本。所以如果是青少年,董先生建议你继续楷书练习为上策。
二,楷书练习有一个标准,就是你选择的临摹的原帖每个字不看帖能写到七八分相似就可以了。这个帖至少要300字。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去临摹行书了,这个过程一定要有。否则一辈子写字到头来楷书跟不上到头一辈子遗憾。
三,现在靠行书行走江湖的人还是有点基础的,有些靠草书糊弄人的所谓书法家比比皆是。这些人很多楷书都不到位。甚至都是草上飞,没有楷书的基础。
四,如果年龄大了,楷书确实学不进去,写写行书钢笔体也是可以的,修心养性不为别的目的也算是一件好事。毕竟自娱自乐也是幸福。如果要卖艺,还是不合适的。
五,说了半天,意思只有一个,楷书基础一定要牢固,行书才能走远。不然钢笔体的行书写的再流畅,也不算正道。
六,如果要选择行书字帖,还是要多看,看看那个你喜欢,你能有信心驾驭,这样的字帖才是适合你的字帖。
董先生,书法文字旅行美食,欢迎交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字体行书练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字体行书练习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