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单行书字体写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单行书字体写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单从颜值讲,古代谁的楷书、谁的行书最好看?
要说古代书法,那真的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
但是单论楷书,还是楷书四大家名气较高,分别是赵孟頫,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这四位的楷书自成一体,被世人称为“赵体”,“颜体”,“柳体”“欧体”,成就都比较高,但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若要评出个一二三来,个人还是最喜欢赵孟頫的字。
老赵的字比较圆润清秀,端正严谨,但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非常耐看。
最后提到行书,虽然萝卜***各有所爱,但是如果我说王羲之的行书天下第一应该有很多人赞同。虽然古代还涌现出诸如黄庭坚,苏东坡,董其昌等行书大家,但是都不能动摇王羲之天下第一的名号。
第一,单从颜值讲,古代人的楷书当数楷书鼻祖钟繇的楷书、卫夫人的楷书、王羲之的楷书最好看。智永的楷书也不逊色。另外,魏碑书法和唐代虞世南、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也最好看。还有就是当代卢中南的楷书和田英章、田蕴章的楷书也最好看。
上图为晋人王羲之的楷书。
上图为唐人颜真卿的楷书。
上图为唐人柳公权的楷书。
上图为卢中南的楷书。
单从颜值来看,古代谁写的楷书和行书好看,我们说的颜值一般指的五官比较端正,而且五官的比例非常的和谐,组合在一起看起来非常的舒服。这个就像楷书里面的结构吧,颜值高指的是楷书或者行书的结构写的非常的标准、美观。
抛开风格、功力、气韵、用笔,单单看一幅书法作品的颜值,也是大部分人评价书法的标准,就像很多人说现在是一个看脸的时代一样。
单看颜值,楷书里面我觉得欧阳询的开始是非常的漂亮的、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颜值也很高,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赵孟頫的楷书也都很好看。
真正颜值高的楷书,我觉得馆阁体可以说所向披靡了,馆阁体是一个统称,它和明代的台阁体、宋代的院体以及干禄体都一样,属于官方考试用体,是参加科举考试的必备书体。想要考上古代的公务员,这个是必须要练好的。
行书里面我觉得赵孟頫的行书比较好看,王羲之的《兰亭序》颜值也很高。
隶书我觉得《曹全碑》比较漂亮,篆书里面我喜欢李斯的小篆,草书喜欢怀素。
个人觉得楷书更好看,楷书从习书的角度来说是其它书体的基础,而且艺术感强。楷书练好了,转其它字体都比较容易。更重要的是,深厚的楷书基础能给予你更为长期的书法记忆。这不仅对于自己的硬笔书法有所提升,更在将书法作为自己爱好的条件下适合长期的练习和发展。
要想学好楷书其实也不简单,由于楷书更讲究笔画的内涵、结构的严谨,以及楷书的书写速度相比其它书体较慢,这导致楷书并不是一种可以速成的书体。半年到一年的楷书基础只能说是蜻蜓点水,要想练好楷书,多年甚至一生的努力是必须的。
综上所述,每种书法风格各有千秋,根据个人喜好学习,个人拙见,欢迎点评。
单从颜值,我猜测作者是想摈除所谓书法背后意义的影响。比如被评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涂改巨多,书法史在解释时都强调因其反映出作者的悲痛和气节,所以高评。
再者,现在书法界怪咖频出,并且十分鄙视那些只喜欢“漂亮字”的人们,认为是外行,是不懂欣赏。
但其实,书法的欣赏和我们看美女帅哥是一样的,首先是颜值高,其次才是内涵美。那些把书法搞得玄之又玄的人,都是在故弄玄虚。
说到古代书法家的楷书、行书谁的颜值最高,应该说凡在书法史上留下名号的名篇,其颜值必高,其名气都不是盖的。楷书而言,欧颜柳赵四大家名不虚传,行书而言,天下第一、第二、第三的排名也都实至名归。
当然,既然是就颜值论,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必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这也是“文无第一”的道理所在。何况仅有颜值的书法并不可爱,就好像网红脸,颜值不能说不高,但大部分人久看必厌。书法上就好比“馆阁体”,楷书极其工整,但没个性,评价不高也符合历史规律。
欧阳询以楷书闻名,本人正在学习中,请问他的行书可以学吗?
欧阳询的用笔很有特点,楷、行两体笔法技巧相近,原则一致。你在学欧体,***学一些欧阳询的行书,有助于掌握欧楷。但只是***,如果单学行书,欧的行书个性强烈,笔法谨严到极致,这种不具备行书一般规律的流畅和圆转行书体,学好难度很高,故不适合作为初学行书帖。
欧体行书中动作多、速度快、兼容杂、学习难度较大,不适合初学者学习。当然,如果在学习欧楷到一定程度,钻研到位,能够看到并看懂欧体行书中的复杂动作,并将这些动作适当的应用,那就也可将欧体行书作为范本来学习了。
不过现在有很多的书法家都在学习欧阳询的行书,主要的原因是欧阳询是王羲之的忠实粉丝,而他肯定是见过王羲之的真迹的,现在王羲之的真迹都没有了,他们希望从欧阳询的行书里面找到一点王羲之的笔法。
欧阳询将北碑用笔特点融于二王书风,但“笔法险劲,猛锐长驱”(宋徽宗评语),不适合初学。
此外,他的行书作品流传下来的也不多,只有4种:《仲尼梦奠帖》(真迹)、《张翰帖》(唐人钩填本)、《卜商读书帖》(唐人钩填本)、《行书千字文》(真迹存疑),且质量最高的是《仲尼梦奠帖》、《卜商读书帖》。
硬笔行书怎么写得“飘逸”?
行书顾名思义,就是把字写得像在行走一样。行书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具的书体,洒脱俊逸,飘逸本身也是行书的内涵之意。如何把行书写出飘逸的姿势气韵,抱庸以为有三个关键点尤其需要重点把握。
飘逸在于形意。意在形中,点画要活脱起来,变楷书的呆板为活跃,变草书的狂放为内敛。简言之,就是结字要美观,或雄奇峭拔,或秀美端丽,或厚重古朴,方寸之地既要讲规矩、也要求个性,最终达到姿态万千、行云流水的即视感。
飘逸在于呼应。起笔呼,承笔应。楷书可以相对个体独立,而行书必须于众取势。笔断意连,上下连贯,是行株之间共同营造不宜分割的整体美。单字漂亮,连贯起来更漂亮,俯仰之姿,疏密之态,勾连之意,尽在其中。
飘逸在于体势。抱庸所言体势,意即通过形体状态体现出气势韵味。楷书的凛然正气,草书的狂傲之气,行书则是取其中,刚柔并济。太柔则媚,太刚则唳,柔中带刚是为上品。书法之境多由势出,这是需要认真打磨的。
抱庸浅见,仅供参考。
硬笔书法也要通笔法。庞中华的硬笔书法,顾仲安的硬笔书法,以及现代一些硬笔书法写得好的人,都是非常精通笔法的。如何才能掌握硬笔笔法,一定要从传统毛笔书法中汲取笔法、结体等法则,并在长期的硬笔练习过程中,不断探索硬笔书法法则,形成规律。至于写的飘逸,其实,飘逸不一定就是好硬笔书法。有二种情况,一是随手写的,信手拈来,一气呵成,自己满意,别人看了也赞好,这其实还不具备书法之美;二是长期写硬笔,比如一些老师、医生等[_a***_]关系,形成自己的书写习惯,也具文字书写之美,这还不能算硬笔书法。这二种情况的书法,有的已经写的相当飘逸了,其实也就没必要再去花时间练书法了,否则,要改去自己的书写习惯很难,而且搞不好,连本身的写法都丢了,字越练越难看,就是这个道理。真正把硬笔书法写的飘逸美,首先,养成良好书写习惯,选取适合的钢笔,一般来说,普通的钢笔就行,有人喜欢美工笔,也无妨,习惯了一样。其次,要从不飘逸入手,也就是从硬笔书法的楷书入手,从一点一画开始练基本功,这对成年人来说有难度,不妨穿插练毛笔的楷书,更易理解点画的来龙去脉关系。用钢笔练习时需注意,硬笔书法的字体小,行笔要慢,一定要有起笔、收笔动作,这和毛笔是一样的道理;硬笔不像毛笔有弹性,但也要注意用笔的提按和节奏,转折和钩是硬笔书法最难写好的,要有顿挫的动作;结体要注意紧凑,最好选与字帖同样大小的格子练习。另外,你说的个别字如何才能写的好看,这其实还是一个基础问题,如果点画笔法、结体都懂了,自然通了。如图是顾仲安先生的六体钢笔字帖选,包括楷书、行书,可作为练习硬笔书法参考,也可作为字帖。近年来,也有不少硬笔书法的好字帖出版,都可作为练习字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单行书字体写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单行书字体写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