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书法字体认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草书书法字体认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隶书作品的落款是用章草还是行草亦或还是用隶书?哪一种更好?
谢谢邀请
隶书作品落款大多用行草书,这样更容易与隶书横向的字势产生对比,但也不是绝对的,也有不少书法家会用楷书或是隶书落款。如果用隶书落款,一般字体上会与作品保持一致,这样在章法上也能比较统一,所以只要在章法上安排合理,用什么字体落款都是可以的,艺术本来就是多样性的,如果有那么多条条框框那也就失去它本身的意义。可参考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
一般来说,落款的字不早于正文的字。
小篆作品,不宜用大篆、申骨文落款;
隶书作品,不宜用大篆、甲骨文落款;
楷书作品,不宜用大篆、甲骨文、隶书落款;
行草书作品,不易用大篆、甲骨文、隶书及楷书落款。
以上,仅供参考!
以隶书字体做为创作的书法作品,它的落款字体***用行书字体显得更为适合一些。
其主要逻辑是:隶书是书法三种正体字字体之一,由于正体字讲究法度,因此跟其他字体相比就显得端庄、规范,而行书字体它的特点是自由、潇散,如此端庄和潇散的配合形成了一种一静一动的相称之美。
因此,
用隶书字体创作的书法作品,它的落款用行草字体比***用章草或者隶书这两种字体来的更为适合。
我是书法有云,一个书法爱好者,从事书法软、硬笔基础教学,偶尔有点疯,喜欢,就关注我吧。
很高兴与书法爱好者共同探讨、学习书法知识,共同进步就是目的。
一幅书法作品完成后,落款就是画龙点睛。落款形式多样,内容文字要求考究,所以历来书法家都十分重视。落款也是整幅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正文之陪衬,又为章法之补充,具有丰富与均衡的作用。落款也与书体、大小、位置,要与正文吻合、谐调。
题主所说隶书作品的落款我认为以小行草为佳,隶书也行。
隶书落款,
如果行草写的不多,就用隶书,跟正文风格大小完全一致,当成正文写。如果行草书写的还不错,落款用行草也可以,章草当然也是很好的,一些题跋部分参考古代经典用篆书写个碑额也行。
能经得住推敲,不突兀,就可以。
草书、行书、楷书和隶书,这四种字体中哪一种是其余三种的起源?
谢邀!
现在告诉题主答案:
隶书是草书的爹;
草书是楷书的爹;
楷书是行书的爹。
就这么简单!
汉字的演变和发展过程,请往下看:
根据题主的提问,可以肯定地说:
汉代是文字发展的分水岭,汉代以前所出现的:甲骨文、金文、钟鼎文、小篆等都属于古文字。汉代以后被称为今文字,汉代的官方文字为隶书,在篆书的基础上化圆为方,盘曲化直,由单一的线条逐步演深丰富的笔画,真正意义上的汉字逐步形成。
但文字的出现和演变的主要目的为实用,当人们的书写速度跟不上思维速度时,逐步提升隶书的书写速度,当隶书草化后形成的早起的草书(章草)。在汉代早期的汉简中可以清晰的看由隶书到草书的脉络。
而到了东晋时期所出现魏碑爨宝子仍留有很多隶意。
东晋《爨宝子》
汉《张迁碑》
书体的演变其实很简单。
秦始皇统一六国前,中国文字很混乱,各诸侯国、各地有自己的文字,可统称大篆。
后秦始皇命李斯统一文字,书同文,车同轨,遂产生小篆。
小篆的书写并不方便,在快捷书写过程中,文字由圆变方,于是隶书产生,史称隶变,这在文字史和书法史上是划时代的***,它改变了文字产生的六义,让中国字由象形符号变成了方块字。
后来,隶书在又一次快捷书写过程中,产生了草书,初期草书称为章草。
至于行书与楷书,一般认为,草书书写速度放慢产生行书,进一步放慢产生楷书。但由于行书与楷书几乎出现于同一时间,是行出于楷,还是楷出于行,是有不同见解的。
回到题目,可以肯定的是,隶书是其他三种书体之源。
现在通行的说法,行书,楷书和草书,都从隶书变化而来,而隶书是由小篆变化而来,小篆又由大篆演变而来。
大篆一般认为是周宣王时太史籀所造。班固说:“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大篆以石鼓文为代表。
小篆是个啥呢?《说文解字序》中说:“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秦李斯作仓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毋敬作传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省改,谓之小篆”。所以,小篆乃是取自史籀大篆,简化之后形成的新书体。 前人有“非究於篆,安能得隶”的说法,因为隶书正是从篆书而来。
篆书和隶书,看起来相差太多啦,这怎么能攀得上亲戚呢,别急:“篆之捷隶也”。篆书写快了,就出现了隶书。可以说,后代书体的基本笔法,都是在小篆时代就已经造就了基础,后代的大家,也往往从篆书中获得最为精妙的笔意。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隶书据说是秦人程邈所创,后人把隶书分成"秦隶"与"汉隶"。"秦隶"多用方笔,被称做"古隶"。"汉隶"又称"八分"体,。一九七五年在湖北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就是秦隶的代表。这就看出来隶书和篆书的传承了吧。
这四种书体,那一书体为源,这是中国书法最基本的常识。无疑是隶书。按一般说法,书法发展阶段是篆(大、小篆)隶、楷.行、草这五个基本阶段。隶书是篆书的进_步的简化规范,进一步的实用化。隶书是其它三种书体源头。
草书分哪几种?
草书分章草,狂草和小草。
大约从东晋时代开始,为了跟当时的新体草书相区别。把汉代的草书称作章草。新体草书相对而言称作今草,其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正如李志敏所说:“临于池,酌于理,师于物,得于心,悟于象,然后始入草书妙境。 ”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书法字体认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书法字体认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