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恩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恩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这几个篆刻是什么字,这章是谁的?
谢谢你的邀请。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千千千里马。你提问的篆文是孔子的一句话“游于艺”。这是谁的印章,真难于知晓。
看了朋友的回答说是广东人邓尔雅,真不知道有这么厉害的一位大学者篆刻家。
不过据介绍,他的外甥是现代文字学家容庚先生,那就非常景仰邓尔雅先生了。
我看了他的印,确实功底深厚,印文的书法取自三国时代吴国的碑刻《天发神谶碑》,这个碑刻作于天玺元年(276)是篆书系统风格独特的一个碑刻。对后世影响很大。清代篆刻家吴熙载就学习过这个碑。现代篆刻家齐白石也是学习这个碑的。
邓尔正学习取法《天发神谶碑》是一种慧眼。
这个印布局疏密合理空间错落,字的大小也错落有致,突出了一个“游”字和“艺”字,足见主人在一方印语之中,寄托的人生感慨与欢乐是非常丰富的。
不过,边款的“丙申之秋”这个干支纪年,与文章介绍有很大矛盾。
据前面楼主朋友介绍,邓尔雅的生卒是(1883-1954),但是,1954年的农历干支是甲午年,丙申是1956年。
而上一个丙申年是1896年,邓尔雅先生应该只有13岁多,还不到14岁。真是邓尔正13岁的篆刻,那就非常宝贵了。因为,只有13岁的一个孩子,能够这么用心与艺术,而且章法安排如此周密,实在是有一些艺术天赋的。这枚印章足足陪伴他走过了42年的漫长人生,这就是一个奇迹。
印文释读:篆书“游于艺”——邓尔雅篆于绿绮园中 ,岁在丙申孟秋。
【作者简介】
邓尔正(1883-1954)原名名溥,后更名万岁,字季雨,号尔雅,别署宠恩,以号行。广东东莞人,生于江西。壮年留学日本,归国后久居广州,晚年居香港。富收藏,擅金石考 订,与甥容庚、婿黄般若常切磋。善诗词,书法清新明快,画亦见功力,对文字训诂学颇下功夫。
篆刻宗法黄牧甫,印文融古籀和秦、汉、六朝文字于一体,刀法生辣犀利,布局善虚实变化,是黟山派在岭南的继承者。
著有《文字源流》、《邓斋笔记》、《艺觚草稿》、《绿绮园诗集》、《集唐宋诗联》、《聊斋索引》、《篆刻卮言》、《印雅》、《邓斋印谱》等。
谢谢悟空邀请。接题后已有六位同仁作答,他们与我鉴定的结果是一个答案,而且对邓尔雅这个篆刻家的生平及艺术特点都作了教科书式的介绍,已经很完美。这个问题恕我不再费此笔墨了。谢谢
同学习、互交流、共进步!
谢邀。
上图朱文印:游于艺;
边款:邓尔雅篆于绿绮园,中岁在丙申孟秋。
未及考证,以进一步探究真伪。如果是提问君的家藏,所得甚幸。
邓溥霖(1883-1954年),字季雨,号尔雅。书画作品多以号落款,所以以邓尔雅闻名于世。邓尔雅先生擅长篆刻,工善书画,是“南社”诗人,但主要还是以治印驰名海内外。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与潘达微等创办《时报画报》、《赏奇画报》,可算得上早期艺术“报人”。著有《绿绮园诗集》、《文字源流》等,后人汇编了《邓尔雅篆刻集》。
邓尔雅先生家学深厚,精通“小学”(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其父邓蓉镜,与篆刻名家黄牧甫交往甚密,邓尔雅先生也自称为黄牧甫***。虽然他未得黄牧甫亲炙,但艺术成就尚能与黄牧甫抗衡仲伯,源于深厚的文字学和书法底子。
邓尔雅先生之所以在篆刻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与他追求艺术的主张休戚相关:
上追甲金石,旁及陶瓦砖,三代同风气,印人所以传。
原西泠印社社长沙孟海在《沙村印话》对邓尔雅治印有此评价:
集字书法可不可学?有哪些好的集字书法值得推荐?
我是一人。集字书法算是一个雅趣。
书法爱好者都知道和学过集字帖《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学习行书最佳范本。
每每说到集字帖,总会说到书圣王羲之,历史上有非常多的人集王羲之的字成文。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一个简称,如果把所有信息完全写出来就是:怀仁和尚集王羲之字,拼凑出唐太宗李世民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
据说怀仁和尚花费二十几年的时间集王羲之的字成一块碑,集字碑、集字文非常不容易很不简单。
唐太宗撰写的《***三藏圣教序》,有很多版本。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碑》,王行满书《招提寺圣教序》,《同州圣教序》翻刻自《雁塔圣教序碑》。
问了一下,得到的回答是,看集字的水平。可,或不可。
原书写者,原本的上下两字往往气韵连贯。又比如同一字处于不同的地方写法和形态可能大相径庭。
好的集字读懂其中的韵,集字的作品也宛如一气呵成。反之就可能气韵上断断续续,尤其是行,草,行草…
集字书法当然可以学,当然是要有一定的基础之后。把集字书法当做字典用,因为他的可取的地方比较多,提供的基数比较大。字数多,提供的元素就多,这样整体上就很丰富,就像背单词一样,单词量越大当然越好。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以及于右任的标准草书等都会是不错的选择。
俗云,天下百草,无可用不可用,是在善用。前人精典无可学不可学,当在善学耳。北人窃思,治学之途不可垒墙,垒墙院便不大,岂可做茧自缚?亦忖吾辈初学,取法乎上亦仅得其中矣。
古代王羲之行书重要传承碑刻《圣教序》,就是怀仁和尚等人受皇帝之命,花了前后20年时间集字而成的作品,是我们现代学习行书的不二法门。
宋代四大行书家之一的米芾,也是从集古字开始学习书法的,他的经验就说明集字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
集字学习至少有三方面好处:一是开阔眼界,择优而学;二是由临摹入创作,道路更近;三是不仅习字,更能欣赏优美的文字内容。
除了古代留下来的集字作品以外,现代也出版了一些集字作品,可供临摹学习,附图几幅如下:
释文:
爱尔无羁束,云山恣意过。一身随远岫,孤棹任轻波。世事关情少,渔家寄宿多。芦花浅淡处,江月奈人何。(送苏修游上饶)
释文:
正当楚客伤春地,岂是骚人道别时。俱徇空名嗟欲老,况将行役料前期。劳生多故应同病,羸马单车莫自悲。明日相望隔云水,解颜唯有袖中诗。(答皇甫十六侍御北归留别作)
嵇康打铁,刘伶***,王羲之高卧东床,魏晋名士为何自我意识爆棚?
魏晋时期,人自我意识的觉醒是自两汉以来历史前进的结果。在两汉时代,经董仲舒改造的、掺杂着阴阳五行理论的儒学流行于世,在这种类似神学的儒学统治下,谶纬宿命论支配着人的行动,人的自我意识被压抑和蒙蔽。东汉末年以来,社会动荡摧毁了汉朝的统治,也摧毁了董仲舒儒学对思想的统治,个人自我意识才开始觉醒。
与盛唐的海纳百川不同,魏晋是中国本土文化自我蜕变的时期。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魏晋士人非常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再盲目崇尚舍身取义,而且非常注重生活,追求美。
1、社会动荡
魏晋时期社会经历了一次次的大动荡,许多名士死于非命,如何晏、陆机、潘岳、刘琨等人先后被杀,残酷的政治迫害和生命的担忧,使得魏晋士人的人生充满了无尽的忧虑恐惧和深重的哀伤。魏晋社会的大***带来了人的思想的大解放,大面积引发人的个体存在意识。
提起魏晋名士,我们的普遍的反应就是,他们或抚琴,或狂歌,或炼丹服药,或大醉酩酊,个个似乎都是世外高人,整日里谈论的是超凡脱俗的玄学道理,与凡夫俗子划清界限。这样一群清高又自命不凡的人,他们的生活简直是飘飘欲仙,似乎沉重、悲惨等等字眼与他们扯不上关系?
其实,魏晋名士们正是因为凡俗之中过于沉重,这才躲到玄理和药酒之中逃避,他们的超凡脱俗,不过是一种自我保护。从这种自我保护之中,他们对个人生命的存亡产生了极其深刻的体验,从而形成了魏晋名士风度,展现他们对生命的看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恩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恩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