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立春字体设计草书作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立春字体设计草书作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大书法家们如何写“春字”?
古代书家写春字,不是随便写的,那都是用心在写。
王羲之的“春”在兰亭,“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稧事也。”一群文人在兰亭搞了一次春游,玩了一次聚会,便留下风流千古的兰亭雅集。王羲之用心在这个春天里写了一篇日记,记录当天的聚会,一不小心成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王羲之惜春,感慨时间流逝的太快,而“俯仰之间,已是陈迹”,如今我们在谈论书圣的春,他也早已想到,“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时光荏苒,逝者如斯夫,还是活在当下,好好珍惜这个“春”吧。
杜牧的“春”是春情与春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江南的春天总是烟雨朦胧的,连绵不断的细雨总会无来由的让心中充满愁绪,诗人自恃才高八斗,却一生难有抱负,大好的青春就在青楼中虚度。“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而这个薄名,竟然无法得到心爱的女人“张好好”。
当张好好被迫嫁与他人的时候,为杜牧写下了“孤灯残月伴闲愁,几度凄然几度秋。哪得哀情酬旧约,从今而后谢风流”,从此一入后门深似海,杜牧也只能落花流水空余恨。后来杜牧对佳人的怀念,天天想着“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最后抑郁而死,佳人问讯,悲愤不已,瞒着家人去长安祭拜杜牧,想起之前的爱恨离别,竟自尽与坟前。杜牧的“春”有点沉重。
苏轼的“春”孤苦无比,“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寒食节,又逢苦雨缠绵,望着漫山啼血的杜鹃花和空中飞舞的白纸,诗人想家了,于是把这份苍凉多情抒发于笔墨之间,挥毫而就写成了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
从此死了苏轼,活了东坡,“小舟从此逝,江海度余生”。苏轼的“春”在苦雨中焕发了人生的第二春,成就了那个为后人称道的苏东坡。
就奉上这三个春吧,再多脑子就不够用了,我还要去看“春”呢。
春字啊,楼主好雅兴,哈哈。那就来看看历代各种春字吧!先来看看甲骨文拓片版的春字吧,风姿各异、希望君能大饱眼福!
北魏《元怀墓志》晋《爨宝子碑》
兰亭序(冯承素摹本)
春,生机的意思,比如春回大地,一问告诉你,从古到今,春字是如何演变的。
春字在甲骨文里是这样写的,
吴昌硕的大篆里是这样写的,
清代赵之谦的小篆是这样的,
到了汉代的简牍帛书,和现在的春已经很相似了,是这样写的,如下图:
在汉代的隶书里,和现在的春就基本一样了,这是汉代隶书《乙瑛碑》里的春字。
到了南北朝时期,春字和现在一摸一样了,只是那三横有点长,字体浑厚大气。
草书的春,简化了很多,这一张是章草。
这一张是张旭的大草,如走龙蛇,真敢写啊!
行书里,这是兰亭序的春,清新雅致。看着有点歪啊。
下图是蔡襄的,写的挺个性的
下面是楷书,欧颜柳赵的,按着顺序来的
最后一幅是启功先生的楷书
你觉得哪个好看啊?
喜欢的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我是江上人感谢您邀请!其实《春》字最常用的汉字。书法家们要是能把它写美写绝不是易事。楷书还好,因为没什么变化。一幅作品中遇到几个《春》字,还可以写雷同。要是草书作品中《春》字雷同,人家肯定要说话了,每个《春》字要求有变化。才能写出一幅好的草书作品来。楷书作品中出现雷同不显眼,在草书作品中要是出现雷同还是非常显眼的。所以我们平时练习当中要总结,最好能学会写几个不雷同的《春》字。不光是《春》字还有其它的汉字。所以草书学起来,要比楷书复杂一点。
我写的《春华秋实》中的《春》字。字形瘦高与下面的《华》字写的宽,形成对比。注意造型与笔力,才能写出美感来。松紧有度,笔断意连意境十足。《秋》字写的紧凑一点,《实》字写的松一点,宝盖头要写的大一点,就像大房子把下面的东西罩在里面,不被雨淋到。书法看着非常简单,能写好书法绝对不简单。
如我处理《阳春白雪》用了两笔写成。看到没有松紧有度,粗细变化,大小变化。这里的《春》字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与上面用纤丝连接又要与下面用纤丝连接。一气呵成。看上去舒服不舒服。如果你感觉舒服就已经很美了。写草书要注意方方面面,你看人家写的很快,其实人家有这个功力,完全在法度之内,不会出法度之外。出法度之外就是闭着眼睛瞎画了,那是不行的。
《说文解字》里说:春,推也。即春阳抚照,万物滋荣。
甲骨文中,这个字很有意思,像颗小草从地里钻出来,可能在古人眼里,这才是春天该有的景象。
《爨宝子》里,这个春字有特色。
书圣果然是书圣,“春”字一个比一个俏皮,从章草直接写到今草。
不过最实用,雅俗共赏的还是《兰亭序》里的这个“春”。
四方格写福字怎么写才好?
“福”字在甲骨文里的意思是:两手捧酒坛把酒浇在祭台上的会意字。左边是“顺天垂象”,右边是“腹满”。所以整个字的含义是上天赐予惠泽,人们可以吃饱,可以和顺康宁地生活即是福。所以在方格里写福字,宁正勿斜,宁繁勿简,需要表现出圆融大度,开合自然之气息。
随手拿了一支秃笔试了几个丑字,仅供参考。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魏碑。
四方格写“福”字,一般都是用于张贴的,区分张贴的位置不同,写法有2种。
以对角线为上下正位的方式书写。是很多春节福字的通用写法。
这种风格的福字,一般用于门头或门上、院墙等位置张贴,一些附带其他“配件”的方形福字,也***取这个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门上的“福字”不要倒贴,室内的、柜子上面的单个福字,可以倒贴。
有些场合为了配合周边的书法等装饰的视觉效果,也可以***用常规的方向书写,如2边有对联等情况。
手工书写的福字,一般都是以斜向的为主,正向的多是美术字或者做了装饰的春节用品。
春节或者立春,书写福字,民间很早就有这个习俗了,到清朝的时候,皇帝开始“书福以颂天下”,尤以康熙皇帝曾以以书写“天下第一福”治愈了孝庄太后的故事而流传至今。
四绝四艺是什么?
四绝:读音sì jué。解释有2种:1.传称四种高超的技艺或难得的事物。2.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日。
传称四种高超的技艺或难得的事物。
(1) 南朝陈洪偃貌、义、诗、书号为“四绝”。见唐·道宣《续高僧传》卷七。
(2)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郎馀令》:“ 馀令善画,唐秘书省内落星石,薛稷画鹤,贺知章 草书, 馀令 凤,相传为四绝。”
(3)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 庆历中,滕子京谪守巴陵,治最为天下第一。政成,重修岳阳楼。属 范文正公为记,词极清丽,苏子美书石,邵餗篆额,亦皆一时精笔,世谓之‘四绝’云。”
(4)指《诗经》、《楚辞》、草书、画。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下·四绝》。
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日。
古代四艺,即琴、棋、书、画,通常指中国文人所推崇和要掌握的四门艺术,又称为“文人四艺”,或“秀才四艺”。
“琴”指的是弹琴(多指古琴)、“棋”指的是弈棋(多指围棋和中国象棋)、“书”指的是书法、“画”指的是绘画。
在古代是文人雅士把玩的艺术,是相当风雅的事情,它综合了一个求艺者的志趣追求和艺术修养,文人雅士们以“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自豪。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立春字体设计草书作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立春字体设计草书作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