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江湖字体行书书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江湖字体行书书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江湖字”和“书法的庙堂字”是什么?
谢***兄邀请!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金庸先生曾言: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江湖再大,大不过庙堂!
芸芸众生,千奇百怪,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规矩,就拿书法来说,也有江湖字和庙堂字之分!
江湖字
江湖字,很明显就是野路子书法的意思,江湖中,三教九流,千家百态,人物形形***,受地域文化,个人爱好,生长环境的影响,就拿书法来说,不同地方的人写出来的同一个字也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就是为什么秦始皇统一中原后,首先要统一文字的原因!
什么是书法?
书法,就是将文字以艺术的方式写出来!比如中国书法,***文书法,蒙古文书法等等,这都是特有的几种文字,比如日文,韩文一类文字,就搞不了书法,因为要是稍***动一下,那他们自己也不认识了!
现在我们说的江湖书法和庙堂书法并不是对立的,现在的江湖书法指的是不临帖,写出的书法作品没有出处,完全靠自己的想象或者参考一些格调地恶劣的书法作品写出来的,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属于野狐禅。
有一些江湖书法还会伴有很夸张的书写形式,比如用刀、拖把、勺子、舌头、胡子、头发写书法,有的会伴有很夸张的动作,比如书写之前要先运气,或者打一段太极拳。
我之前参加活动,就看到过这样一位“***”,他写字必须要喝酒,不是写字之前喝酒,是要边写边喝,还要求必须是啤酒,他左手端着一碗啤酒,右手拿着毛笔,写一笔喝一口,边写自己还边给自己叫好,其动作和形式之夸张让人忍俊不禁。
我觉得这就是江湖书法的一种了,他和正常的文人的写字,以及书法家写书法作品不同,他更强调形式感,缺少内涵。
但是有一点是值得说的,不是说居庙堂之高就能写出好的书法作品,就能写出具有庙堂气息的书体,这个是需要训练了。
而居江湖之远的很多书法家却能写出非常好的书法作品,比如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八怪、齐白石等等,虽然没有居庙堂之高,却能写出艺术水平非常高的书法作品。
相反,那些居庙堂之高的人反而写的缺乏生机、没有新意,被人称为老干部体。
能不能写出具有庙堂气息的书法作品,和是否居庙堂之高和居江湖之远有关系,关键还是要靠后期的自我修养和技法的训练。
一提到"江湖字”,许多人喜欢以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字为例来辩解,说什么郑板桥的字,当初就被称为江湖字,又称野狐禅。但是现在却被许多人所推崇。
其实现在提到的"江湖字”与郑板桥时代的“江湖字”绝对是两个概念。 郑板桥时代的所谓的江湖字,是指没有被专家认可的,创新意识过浓的,具有个人色彩的书法。但是这种书法是在临帖基础上的创新。
郑板桥本人就是临帖大家,他对“二王”,颜真卿、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的书法,对篆隶和魏碑都有很深的研究,但他对古人法帖的学习,只求神韵,不求外形,因此自创了一种有他自己风格的,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的书体,俗称"板桥体”。
而现在的所谓的江湖字,则以狂怪,粗野,没有章法为特色,这些以写江湖字为能的人,则大多不临帖,不遵守书法的规则,甚至不以毛笔作为书写工具,只注重与众不同,只宣扬创造,创新,胡涂乱抹,光怪陆离,给人以视觉上的怪异,这样的江湖字,毫无章法,完全是对书法的一种颠覆,或者说根本就不是一种书法。
而所谓的"书法的庙堂字",这种提法让人感觉奇怪,依我的理解,大约是指那些厚重典雅,古朴老辣,适合挂在庙堂之上的书法。这些书法大约就是那些临帖多年的老先生们所自诩正统的书法。
庙堂字大多尊重古法,中规中矩,肃穆庄严,大气端庄,一看就让人生出一种面对长辈,不敢妄言的敬畏之感。
在我看来,所谓的庙堂字过于保守,需要加入创新元素,而所谓的江湖字,这过于浮泛,没有根基,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应该吸收庙堂字的厚重,以增加江湖字的内涵与气度。
(江湖字)就是随着书法者的心情任意发挥的作品!往往这样的作品有一定的创作性!但却被那些什么(家)们得不到认可!就是他们说的(野路子)!所谓的(庙堂书法)是沿着古代书法的路子模仿出来的!中规中距!固然很好但没有创新意识!似乎仍停留在王,颜,柳,张,苏等古人的圈内!一点没有突破感!我认为江湖字只要不是恶搞,在庙堂字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还是挺好的!
人们总爱以某一个人树标立本,其它都是异端。孔子成了千年不变的圣人,连偷渡而来的阿三释迦摩尼,也成了人人跪拜的佛祖,但凡谁有一句不敬,信徒们便有拼命之势。有永恒的经典嘛?历史的发展观哪里去了?
于书法而论,王羲之的至高无上,是对书法的催残,千秋万代,唯王羲之不可超越,书法到了王羲之手里,再无书法,成了绝笔,兰亭序埋葬了书法的延续和发展。被神化的某几个人,永远代表了书法,这对弘扬汉字的美感意境,利大于弊。谁能代表博大精深的书法呢?历史走到今天,没有一个人可以说自己就能代表书法。当人们墨守成规地恭维着历史中的人,这其实是一份人性的丑陋,是一种嫉妒,他们不愿意承认身边的人,把荣誉给古人,给某一个人,这样大家心里平衡。
书法的历史里,很多人远超了那些所谓的庙堂丰碑,也许儒家思想里生活的人,就有一种千百年来养成的习惯,不越雷池一步,人云亦云。江湖体?书法有江湖体嘛?只有书法高低,没有【江湖,正统】之分。书法是华夏人独有的精神食粮,每个人都喜爱书法,只是专业和业余的区别。业余爱好,也是书法,千变万化的书法意境,没有统一的格式,每个人有自己的境界。虽然在规定的字体上,功夫有限,能写出正确的字来,就是书法。没有江湖。在书法上讲三纲五常,是迂腐。
当有人把自己鼓吹为正统时,是对书法的污辱,没有绝对的正统,只有跃然纸上的汉字才是正统。你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他也可以清风徐来,半斟半酌。你气势恢宏,他可以小桥流水。对书法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是唯我独尊。书法是民族的,不是某一个群体的。书法家,书法未家,大家都是对华夏文字的热爱,正统的热爱是什么?江湖的热爱又有什么不同?可能唯一的区别是,正统的庙堂字可以卖钱,每平米上百万千万,炒作正统,只不过是为了钱。真正纯洁的书法,是被看不起的江湖,那是真正对书法的爱,用美妙的书法陶冶情操,没有商业性。
被称为江湖字的书法,是中国书法的基石,真正的正统,就是由他们一笔一笔写出来的,不是某些人创造发明的。中国书法字典里,没有江湖,是一些自称正统的人江湖了。尊重书法,就要发扬光大民族的瑰宝,不是把书法的好处垄断在自己手里,涂鸦别人,让自己的字换钱。写在庙堂前的字,也是寻常字,只是进入了寻常百姓家,看到大家都提起笔,那些大家们,正统们有了危机感,才把字分成三六九等。
像我这种江湖体想改掉,适合练谁的行书古帖?
看你的是硬笔字,你的路子哪应该是二王一路,但是每个字都是独立的
像你这样的风格,可以练文征明的小行书,如滕王阁记等等,文征明的字单个字是非常漂亮的,只不过是章法,不是特别的好,字字独立,这大小都基本上一样,你适合写这样的字
滕王阁练习熟了以后,可以再练二王的行草书字帖,圣教序,二王手札都可以
李邕、宋高宗、赵孟頫、文征明的行书都很好。可以上〈书法欣赏网〉仔细查阅一下。
千万不要练当代名家的硬笔字帖,等于舍近求远,因为,他们也都是学毛笔古帖的,而且,少了一些传统元素,多了一点个人的现代习气,有的单看字形挺好,笔法动作方面有些地方不对,画蛇添足……学这样的字体及其写法岂不是白搭工夫?
特别提醒一下,临帖时,不要直接照着字帖写,必须要先用摹写法把笔法、字法研究明白……如图:
书写技法、训练方法是永恒的主题,书法实验尤为重要,凡事不要凭空想象……
以上是我的教学研究心得,仅供参考。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想了解更多的练字方法问题,请关注我,翻阅之前发布的相关信息。我的抖音、火山、西瓜里面有小视频,兴许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谢谢支持!
密切关注书法与写字教育发展动态,潜心专注书写技艺方面的课题研究,努力推广实用型硬笔书写技法,做有良心的书法家 ——潘茂生•寄语
老师的字已经比较不错了,想要学毛笔书法,那就得零距离走好学古的路子,篆隶入手,深入学习,要是单学[_a***_],咋们这江湖书法也没什么不好,当然,适当的借鉴古贴还是有助于提高的。
现在人,动辄江湖体伺候,其实,硬笔书法的江湖体没有什么不好,只要你把字写的漂亮美观实用即可,甲骨文不江湖,可没实际意义,祭侄文稿之类随名垂千古,可你写成钢笔字作文可能得零分。
江湖体之所以一直存在,自然有他存在的理由,也不是你我让他存在的,尤其是硬笔字,江湖体的分量占据着绝大多数位置和空间,并且,很多江湖体洒脱飘逸,令人回味,有什么不好了。
适当的借鉴一下二王,学学圣教序,看看书谱,描描篆隶,对结字和线条有所提高,然后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咱们就写咱们得江湖体,万一江湖体颠覆了怎么办。开个玩笑,但事实却是事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江湖字体行书书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江湖字体行书书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