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书法字体抄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行书书法字体抄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业余中只练行书,差距太大,有何建议?
确实有问题。题主是真正在练行书,可惜不是临摹行书玩,出现差距大,是正常的,因为不得法。学习书法是有方法的,就是临摹,不会临摹,不懂临摹,不能严格按照字帖去临摹的练字只是写字虽然从表面看都是拿笔对照范字在纸上书写,其本质是有天壤之别的。写字是跟着自己的感觉去写,书法的临摹一点一画都是有法的,我们看题主所附作品,显然是随意书写的,完全没有按照字帖上的字去写,几乎就是小学生抄课文般的练习,显然是一种错误的学习书法的方法。我们粗看题主写的字似乎有毛笔字的点画意识,实际上,仅仅是粗浅的感觉而已,临摹之前,并没有认真的去读帖,去分析范字点画结构技法,只是凭借印象书写,甚至有相当大部分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写,这不是在练字,所以作品中许多字都不规范。
书法上的练字,严格意义说应该叫临摹,临摹要先读帖,对原帖范字进行分析,做到胸有成竹,然后再去对临和背临甚至为了精准掌握字形,还要***取描红的办法去临摹学习,让一点一画都从字帖中来,一点一画都要见规矩 见法度。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法去书写那不叫练字。如果不相信,可以拿自己的字和原帖范字比较一下即可。
从题主这三幅习作来看,您的笔性非常好,写得潇洒流畅,骨力通达,是个练书法的好材料!只要方法对头,坚持练习必然会有成就。目前的不足,个人觉得在两个方面——
你现在临写的是今人的字,或者是学的钢笔字,虽然写潇洒流畅很好看,但是境界不高,没有渊源,缺乏毛笔字的韵味,少了经典书法的古拙与文雅。这种字作为实用很好,比如写个海报,写幅春联,都还不错。作为书法艺术,入展就难。
习作中笔法还有很多钢笔字的套路。选其中几个字来说,如“酬”字、“望”字这种拖泥带水的连笔,“路”字这种三角形的“口”字,在古帖中是几乎看不到的。
再如“影”字、“年”字、“神”字这种笔法在毛笔字里就是败笔了!所以从整体来看,这两幅都算是用毛笔写的硬笔字,没有脱离钢笔字的趣味。
给出建议——
从你的个性来看,建议找“二王”、赵孟頫或者米芾一类的行书练练,丢掉自己固有的习气,从古人经典之中去钻研,通过长时间的临帖训练,相信你的字会脱胎换骨,焕然一新!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你的字只能说是用毛笔在纸上画出了字的形状,墨浮于纸上,飘移不定,缺乏书法基础,纯粹是按自己的理解乱写一气。
我曾见过一位刚退下来的领导,与人谈到书法,他说喜欢写行草书,提笔就可以写,不需专门练习。
说罢,他还提起毛笔,现场书写起来。只见他笔杆向前倾、笔头在后,拖着毛笔在纸上扭来扭去。
看着他的表演,我真替那张宣纸心疼,那可是红星啊,10多块钱一张的!
这哪是书法。从字面来看,所谓书法,就是按一定的法度来书写。如果只是简单的写字,那还要那个“法”干什么?
你的字犯了那位领导同样的错误,即不临帖,不学习笔法,不讲究法度,信笔而书。你将自己的心与书法家的字一比较就可以看出,差距不是一点点。
1、从“永字八法”入手,学习最基本的笔法。在书法中,即便是最简单的一个点画,也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书写时一个不可省。
此外,书写时正确的姿势是笔杆略后倾,笔头在前,以力推着笔头前进,如此,方可将墨杀入纸中,达到入木三分的效果。而那位领导的姿势正好相反。
2、行书、楷书同时练习。一般我们主张,初学书法时,先练楷书再练行书。但也有书法家,如潘伯鹰先生,主张可在练习楷书的同时,练习行书或草书。
我赞同这种观点。这对小孩子可能不适用,但成人理解能力强,同时练习两种书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笔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书法字体抄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书法字体抄写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