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常用草书有多少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常用草书有多少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分别产生的时间?
我国汉字字体演变的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甲骨文出现在商朝,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因为考古发现那时绝大多数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因此称之为甲骨文。
金文产生于殷商到秦朝统一之前,主要是浇铸在青铜器上,因此也称为钟鼎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文字统一为小篆(因为金文又称大篆),统一后的小篆更均整美观,也便于书写。
小篆字体很漂亮,但书写起来较麻烦,于是到汉代,便产生了隶书并不断发展成熟,更易于书写了。
草书中的“草”,含有草率之意,最初的草书是章草,出现于汉末,由隶书演变而来,是隶书的快速书写方法,后来进一步发展为今草,最后到狂草。
楷书最接近于今天所用的字体,传说是三国时期钟繇整理加工而成,经过两晋到唐代,楷书发展到顶峰,出现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一批楷书高手。
行书介于草书与蒋书之间,多数人认为出现在魏晋时期(因为它应在草书和楷书之后),其最繁荣时期是东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就是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相对而言,行书最为实用,书写比楷书便利,又不像草书那样难以辨认,因此行书至今仍是普遍受欢迎最常用的字体。
1、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2、金文之始,实在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距今约3300年。
3、小篆又称秦篆,是秦统一后经过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种通行书体,距今约2200多年。
4、根据出土简牍,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距今约2200年。
5、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约形成于汉末、三国时期,距今约1900多年。
6、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距今约2000多年。
7、行书出现的时间大约同八分楷法差不多,在汉末即有雏形,距今2000多年,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
有人说,汉字有九万个,只要认得三四千个常用字,就可写长篇大论的文章了,是这样吗?
汉字的总数确实有九万左右,但是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平时的信息交流中用不上。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是三千五百字左右。作为使用汉语的人来说,只要掌握了这些字,一般的书籍都可以读懂,写普通文章都基本没有问题。
当然会遇到要用常次用字以外的字的情况,比如古文用字、地名用字、人名用字、科技医学术语用字等,文化水平有限的人可以临时查字、词典。而要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自然要多掌握更多的汉字,特别是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人,与古文字打交道的人,就要掌握比三四千字多得多的汉字。
只是全部掌握八九万汉字的人恐怕很少,一般人更没有必要。有兴趣的话,买一部大字、词典,查一查生僻字就行了。不论哪个字,在文章中它出现得多了,记住它就行了。也就是说,咱们普通人,光掌握被激活了的汉字就行了。暂时没有人用的字,只要你也用不上它,就让它在那儿睡觉去。
八十年代,有一篇当时的总理所做的***工作报告,有好几千字吧。有心人做了统计,文章里全部出现的汉字有八百多个。可见,在信息交流中用汉字多少,是根据具体需要定的。并不是用字越多越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常用草书有多少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常用草书有多少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