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设计方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设计方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书如何创作?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感谢邀请!
关于书法创作,其实就是一个用已经掌握的技能去表现一个主题。
就题主所发的图片来看,已经具备创作的技能。题主临的是米芾的《苕溪诗贴》和苏东坡的《寒食帖》,虽然这两幅临作属于工临,也临得非常不错,但这两幅临作已经有创作的元素来里面。
- 这两幅临作在章法上没有完全按原贴布局,这就是您在临写的时候,加入了自己的谋划和想法。
- 通过章法的调整,在笔势上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点画,单字,和行之间的呼应也比较好,保持了顺畅的行气,同时也在布白上也中规中矩(在这点上应该可以尝试一下布白的变化)。
- 虽然是工临,您在点画上也做了一些细微的调整。
所以,题主应该已经具备了创作的技能,也有一定的创作意识。如果说要提一点建议的话,也许可以尝试在创作(包括临作)之前,对一幅作品的整体风格进行定位和谋划。
一点建议,希望能给您有一点帮助。
行书作品的创作,这个题目有点大。因为写一幅字,首先是看用途,确定其实用的功能,然后才有创作。比如送人,参展,参评参赛,自己欣赏等等等等,先看用途,而后定内容,定尺寸,定风格,立意境。
根据自己的书法能力,尽量把字写的规范,不能信马由缰地乱写,行书字有自己的特色和规范,历代书家都是有成功的范例,有些规矩不能不守。
初学创作重要的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循规蹈矩。人们对你作品的评价,首先是用传统书法的美学标准来衡量,而不是看你能乱到什么地步。
创作也不能完全照搬,要在遵守规则上变通。如何变,哪些地方能变那些地方不能变,在于你的审美能力和水平。
1.行书如何进行创作才能出有质量的作品?
首先得了解行书的特点,并能够应用到书法实践当中。行书有如下几大特点:
A.用笔上多以露锋为主
B.化线为点,化点为线
C.方圆结合,以圆笔为主
E.由缓逸到劲疾,动感增强
F.以敧代正,姿态万千
技法能掌握越多,体会越深,则在创作中更能游刃有余。
一副完整的书法作品应有: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的回答如下:
行书创作通常有二种方式:
这二种创作方式,在中国书法艺术中,具有广泛的内涵。它们既适用于行书的创作,也适用于任何书体的创作。
一般而言,我们在进行行书或其它书体的创作前,我们应首先将自我的创作意识调动起来。那什么是创作意识呢?简言之,就是“我想写”,主观意识中有创作的冲动。说得直白些,就是兴致所至,想写上几笔。这种创作意识的产生可以来自于各个方面。
比如说,最近感觉临帖水平有了进步,想检验一下这段时间在书法学习上的成果,从而产生创作意识。又比如说,因为心情非常舒畅,又小酌了几杯,想挥毫抒发一下内心的情感,进而产生创作冲动。
还有一种创作冲动,几乎每个学书者都有切身的体会,那就是“笔墨冲动”。所谓“笔墨冲动”就是,当一个书家或学习书法的人,在面对摆放在眼前的“笔、墨、纸、砚”时,都会迅速进入到文房四宝这些书法特定工具所带来的书法意境之中,迅速进入“我想写”的状态,急于体验由“写”而带来的“书写***”,这时创作的意识就会产生。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曾对书法的创作意识与创作冲动以及创作环境等方面的关系,有过极为精妙的总结。他说:
“又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笔畅,畅无不适,蒙无所从。”
孙过庭的这番话,似乎也无需作太多的解释,孙过庭把书法创作中书者创作意识的形成,与各种客观因素的关系讲得非常透彻精妙,所谓“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人在神清气爽,意气风发之时是最容易产生创作冲动的。
那有了创作的意识,产生了行书和其它书体创作上的冲动后,下一步应该干什么呢?是马上挥毫泼墨呢?还是先求“意在笔先”呢?
怎么进行行书章法专门训练?是从字组开始吗?
感谢邀请!想把行书写好,章法极其重要。因为我们欣赏一幅作品时,首先看它的整体气势,再看局部每个字粗细变化。如果章法不行,就给人感觉散乱、不联贯等等…
所以临帖时就要注意这个问题,(当然刚入门时,以练习单字多主。)平时要多读名作,认真揣摩字与字的相互关联映带,行距间的穿插避让。做到心中有数,要有那种潜意识。当你创作书写时,那种错落有致,疏密有间的意蕴就出来了!
还有选帖也要注意,选章法极精妙那种,别选集字一类的。比如颜真卿《三表真跡》,《刘中使帖》。米芾的《珊瑚帖》等都很精***。还有写行书时可穿插着练草书,因草书对章法的要求更高,草书有了基础,再写行书就更加得心应手。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经验,大家不妨试一下。
再就是要多写写书札,给朋友写信时尽量也用毛笔,随意书写。心境平和,伴着茶烟琴韵,任手写心,不经意间,妙手偶得,浑然天成,一幅精品就这样诞生了。
历史上好多大作就是这样来的。
下面是我写的诗稿,请大家品点!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先了解什么是行书?唐代张怀瓘在《书艺》中说:“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
所谓行书章法一般多用纵有行,横无列,或纵无行、横无列两种。字与字之间要有内在联系,行与行之间要有意态呼应,不必故意笔笔相连,贵在气息贯注,笔断意连。通篇字的大小变化、疏密对比、伸缩之宜都要合乎自然,章法要如音乐之有旋律,如诗词之有声律。
章法又称“分间布白”,是研究书法全幅布局的方法。我们学习行书章法如王羲之《兰亭序》,终篇结构,首尾呼应。笔意顾盼,偃仰起伏,似攲反正,血脉相连,一气贯注,章法自然天成。还如苏轼《黄州寒食诗帖》通篇结构随强烈的情感起伏变化,有意无意之中,流露出一种自然的意趣,奔赴腕底,作品表现出豪放雄浑的气势。如果过于工整齐正而无变化、杂乱无章而乏气韵,或过于窒塞局促、疏远神散,就不能给观者美的感觉。
我们进行行书章法训练,如宋代行书大家米芾的章法与他的结字一样能因势生形,旺盛的笔势是交织成攲正相生的章法基调。他常常以下字的重心追随上字的重心,这种既倾侧又紧紧统摄追随的风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米芾貌似颠逸,实则精警过人的内心世界。我们只需细心观察米芾组成章法的笔势是富有节奏感,如《张长史帖》中有一气呵成六字的连绵,更有笔断意连的上下应接。
我们只有通过多看名家名帖,多做临帖训练,在实际创作中多注重通篇的章法布局,才能有上佳的作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设计方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设计方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