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丑书法字体楷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丑书法字体楷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时候写字认真写很好看,楷书,但平时写字却感觉很幼稚很难看怎么回事呢?
艺术不是数学,水平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较大。像题主这样,对自己的字感到时好时坏,是一种很正常很普遍的现象。举个例子,王羲之写就了《兰亭序》,不仅别人鼓掌称羡,他自已也觉得非常满意。后来反复重写十余次,皆不能遂意。由此可见,即便是书圣,也讲究一个妙手偶得,亦不能做到篇篇俱佳。
客观上,书法之学本就是螺旋上升的过程,当书写者在某个时期对自已的字相当不满意,甚至见之可恶的时候,也就是“眼高手低”了,也可能恰恰是自已的思悟、审美已跃升到新的高度,自已书写水平将会有较大的提升。千万不可自怨自艾甚至是自暴自弃,一定要坚持,要坚信黑暗之后必见光明。
而主观上,则会表现的更为多变和不可控:
一是看心情。心情大起大落是最不适宜写楷书的,比如焦虑、困倦、心事重重之时,干脆就别动笔。否则写一张、揉一张,甚至是写几笔就揉一张,很常见的事。而心情平静恬淡之时,正是写字的好时机。很多有经验的书法人,在写字调墨时会等一等,称之为醒一醒墨,同时也是在调整疏缓一下心境,省一省脑。
二是看状态。好的状态,多有神来之笔,就像打高尔夫,或者斯诺克,运气是一方面,状态更为最重,可以促进高水平发挥。写字也一样,好的状态之下,一撇一捺点画精当,上下左右结构到位,心想字成,甚至写出来的效果明显好于预期。相反,不在状态的情况下,拿手的字也写不出效果来。
三是看工具。笔顺不顺手、墨酣不酣畅、纸张的质地好与坏,甚至是纸笺的纹路、尺幅、颜色,都会对书写者产生一定的影响。不顺手、不顺心、不达意,怎么办?有时不妨尝试更换一下文房四宝。
有经验书法老手们经历得多,也更善于自我调节个人的主观因素,在更为丰富扎实的习练中,能够润物无声地尽量减少书写中受到这些主观因素的干扰,使自己基本保持一个相对恒定的情绪状态,从而确保书写的稳定发挥。对于新手来说,这也是需要平时下真功夫来摔打磨练的。
写字最真理的是不断积累,不断学习,如此就会不断进步。我不是天才少有天赋,就是喜欢爱好,且眼高手勤,几乎每天都要动笔,一动笔心之燥烦就烟消。所以几乎读了清以前的所有帖,不是都临,选择性临,临自己喜欢的。今可谓稍得古法,亦有己见。不敢言有成,但还是能看来今古之不同在。
题主的问题好!大家应该也有这个感觉,临帖的时候觉得写得很好,平时写点字就很不满意。
下面贴了两个图片,一张是田英章老师的硬笔行书字帖,一张是田老的作品。我们不论字帖里的字体方正刚健,字字玑珠;作品里的字流转大气,潇洒飘逸(当然对田老的字很多人有不同意见)。我们只说一点:字帖的字和作品里的字不一样!
当然,我们临帖和平时写字能一样吗?答案是否定的,临帖的过程要求专心致志地让我们的每一个笔画尽量和字帖相似,点画到位,形到才有可能意到。所以写出来的字就相对好看啊。
可是平时实际使用的时候就有很多干扰因素,要分心,不可能写一个字先想怎么入笔,左偏旁怎么样和右偏旁相互避让。除了想要好看之外还要提高书写速度,不可能像临帖一样二十秒写一个字了,这样就会把以前的一些老毛病又使用出来。
综上所述,题主问的这个情况非常正常!
但是我们临帖就没用?当然有用。我们平时使用的可能只占到临帖学到的一小部分,临帖学到的越多越好,平时发挥的自然越好。而且平时书写的时候必然为了加快速度会使用一些自己积累的行草书行笔特点,要把这些行笔方法和临帖学到的方法好好的融合得反复长时间的实际应用!
结论是,别纠结这个问题了,尽管练吧,练到一定功夫自然就能在平时体现出来了!和高考一样,高中学了那么多,高考其实只考到一小部分,但是所有的内容都学得很扎实的人高考肯定就成绩好!
我是小郭老师,一个硬笔书法爱好者,很高兴和大家交流!
写字时是需要心态如何才能把字写好。心无杂念,写字时心气下沉,写了很长时间自己都感到时间过的太快。这时写出来的字当时感觉还可以了。但是过一段时间,把这字拿出自己看时自己觉得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觉得应该改进提高。寻找书写更好的办法把字写好。不用说你书写软笔字在不断进步。如果你这样不断延续。你软笔字进步很快。
书法和字帖是有很大区别。书法就是书法。不论谁写的字手稿都有很多问题。字帖是经过很多次修改的。特别是在结构上,是手写书法原稿无法可比的。
所以越写软笔字,越觉得以前自己写的软笔字不好。那太恭喜你了,说明你的软笔字越写越成熟了。
如果你心态没在书写书法上,只放在展示上。那行内人一看便知,恳定没有平时没人打扰时写的好。这就是不成熟的表现。
欧体楷书可以写大字吗?
谢邀!
首先说说欧体: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个人认为,每个字有每个字的特点,有它独自韵味,每个人也都有他独自的不同于别人的特点,或者身高马大或者娇小玲珑,各具一格,不尽相同!
往往一个人在做某一件事时,主观因素和客观事实都是能够影响事情左右的。欧体楷书独树一帜,有它的特点,难道让你在一张大纸上写小字你不会了?或者给你一张大纸让你写与这张大纸符合的字就不能写了?
纯属个人观点,不妥请指正!
欧阳询的书法作品传下来的真不少,但是还没见到欧楷三尺大的字,由此可知欧楷书放大到一定尺寸就不成其书法了,欧字不像颜鲁公之楷字中楷放大十几倍不变样,这就是颜楷的妙处所在。但是欧阳询的九成宫写的静如冢地之夜可怕的很。所以学欧楷只要学好间架,笔势、笔力也就可以了,欧阳询写字的境界我们后人根本就作不到。谢谢方家教正。
欧楷可以放大数倍写,但是,从视觉上看,艺术美感远不如中楷小字。因为,欧楷原本是中楷,不宜放大临摹。如果出于创作,仅仅是想取其笔法、字法当元素,写多大都可以。
不过,由于欧楷固有的特性所致,不宜写大,除非是书***夫很深厚,而且有字外功,善于融会贯通,经过适当的技术处理之后,方能写出欧楷原滋原味(不一定与原帖不差毫厘),否则,即使硬写,出来的效果往往大都是“僵尸”似的,不精神不活脱。其中,重要的因素除了技法不娴熟之外,主要是由于书写用具、材料不适合造成的。
由此说来,不论小楷、中楷哪种书体,都可以写成大字,但是,有一点必须清楚,那就是,小字、大字,虽然书写法则相同,但是,执笔法、运笔法等,很多细节上各有技术规则,有相对固定的应用领域,不能混为一谈。事实上,由于小笔和大笔的构造、材质、性能不一样,写出来的笔画形状与神***韵味各具特色。因此,之所以将小楷、中楷、大楷、榜书、巨书,划分的十分清楚,不单单是根据字体大小划分的,其分类标准,关键在于它们分别自成体系,并有相对独立的技法准则,以及特定的训练用具及方法套路。
常见很多人学欧楷,一起步就写大字,至少8厘米以上,而且***用枕肘法,甚至***用不正常的枕腕法(把左手垫在右腕下),把字帖放置一旁照着写,看一眼写一画……这种作法是严重违反〈书法训练操作规程〉的! 正因如此导致训练周期长,效果不理想,一个帖练了几年、十几年都写不像,当今书法界这种现象很普遍。
以上是我的见解,仅供参考。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谢谢支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丑书法字体楷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丑书法字体楷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