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常用行书字体对比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常用行书字体对比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现代汉字的楷书和行书在运用的场合和字形上有何区别?
区别:
1、行书和楷书的形态不一样
2、行书和楷书的用笔不一样
3、行书的笔顺可根据具体情况改变楷书原有的笔顺
4、行书和楷书的笔数不一样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和艺术性相对不足。相比较而言,草书艺术性高,而实用性相对不足。
有人说楷书学柳体,那行书学什么好?
楷书学柳体有一定道理。因为唐楷中,欧阳询的九成宫代表作,其用笔和结字均平稳无奇,笔画变化太少。作为初学者是再好不过的范本。再看颜真卿,其多宝塔碑严格来说欧体的用笔和结字还依稀可见,字体总体来说求平稳秀媚多姿是他们的共同特点。然而,到了颜勤礼碑虽铸就了气势磅礴,雄放清整,结字更趋宽绰,运笔更苍劲有力之风格的形成,但对今人而言其夸张之态仍然无法全面吸收。所以学颜体者非孤傲之性格而无法领悟其精髓。反观后唐柳公权,其字集欧颜之所长,自成一体,,其书法结构爽朗,用笔中侧兼备,字体险中求稳,稳中寓险,笔画变化多端。柳体看似很难,实则很容易上手。只要把握中宫敛聚,四面开撑,中锋为主,侧锋为辅的原则,就可以随性练习而不拘泥于小节。况柳字用笔结字对今后的行草用笔结字很有帮助。因此练楷就应该练玄秘塔碑,而行书当临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虽然看不到真迹,临本也可以说是行书之天下第一。其特点英气伦绝,遒媚健劲,用笔信马由缰,结字千变万化。凡临兰亭集序得一二者,其行书手段皆不可小觑。所以练行书从兰亭序入手是最佳选择。
最后奉上作者临兰亭集序视频部分,敬请评鉴,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加载中...人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见图),是学行书的经典之作!
从东汉到东晋这个历史时期,质朴奇古与风流工巧的两种风格的真、行书体是同时并存的,王羲之的历史功绩,正在于对业已成熟的行书做了整理、提高和播扬。
《兰亭序》的点画形态变化丰富,特别是在用锋变化上更见神妙,但是初学者不易摸到门径,很容易得柔媚之弊!如果走帖学之路,建议不妨从智永入手,也就是在学《兰亭序》之前,临习一段时间智永的《真书千字文》(见图),为什么?因为智永真书的点画变化明显,用锋方法丰富,而且与《兰亭序》很接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智永的《真书千字文》,就是静态的《兰亭序》。
学习行书的要点在哪里呢?就在学习态度上,要象学楷书一样,心手两用,要看得准,落笔准,结体准,不能因为行书的特点是"行如走",而片面地信笔率意去写!
在此,鹏誉轩笔庄(淘宝网),祝广大书友朋友,写出体现你们的气质、审美情趣、人格精神的"楷为立"、“行为走"、“草如飞"的书法作品!
(仅供参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常用行书字体对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常用行书字体对比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