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书法字体演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行书书法字体演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用笔千古不易”,难道千百年来篆隶楷行草字体在演变,而笔法却没变吗?
谢谢你的邀请,也谢谢你的提问。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在《定武兰亭跋》中提出:“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那么,赵孟頫提出的“用笔千古不易”的用笔不易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关于赵孟頫的这句经典,由于是赵孟頫有感而发的一个题跋,没有人现场提问他,“用笔”“不易”如何解释,所以引起后人的种种猜想。主要是现代人诘问赵孟頫:中国书法经历了篆书、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的不同发展阶段,已经证明用笔是明显不一样的。为什么会“千古不易”呢?
你能用隶书的用笔写草书吗?
但是,赵孟頫本人就是精通真草隶篆的大书法家,你说他的“用笔千古不易”就是这个意思,那老赵不是自打嘴巴了吗?
还有人说,用笔没有错,不易是用笔不容易,也就是用笔最难。
赵孟頫也讲的很清楚:他在这个题跋中,主要是说用笔与结构,从他的
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来看,他所谓的“结字因时相传”已经在说真草隶篆,各有各的结构。而用笔“千古不易”,是指笔法高质量的用笔之美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也就是说,凡是优秀的书法作品,尽管字体风格不同,但是,就书法的用笔的美不胜收来说是一样的。
而要达到这样美不胜收的用笔8,那是不容易的。
所以,不是你写了楷书还是行书美不美的问题,也不是像不像王羲之的而美不美的问题。
我国汉字到了汉朝末年各种字体都开发出来了,笔法体系己臻完备。所谓用笔就是笔法的应用,也有的叫做用锋,古人把驾驭毛笔的过程即笔势也囊括进去。其实作为笔法也就是中锋、侧锋、藏锋、露锋、提按、顿锉、铺毫、跪笔,加之运笔的逆势涩进、顺锋直入、折锋、搭锋、使转等等。当然笔法也有个丰富过程,例如篆书就是纯中锋运笔的一笔书。隶书就是中锋运笔加一个波画称为两笔书。到了楷书和草书笔法就基本齐全了。这些笔法的应用是永远不变的。然而写出各种不同的字体那是书写者不同的艺术修养和个性所决定的。使用同一种笔法可以写出不同的字体。例如使用纯中锋用笔可以写出大篆和小篆。使用中锋和波画(由提按写出),可以写出千姿百态的隶书。根据毛笔的特性,笔法是有限的。每一种笔法技巧是固定的。写什么字选用哪些笔法由书写者去选择。这方面是永远不变的。
谢邀。赵孟頫身为元代大好家,他確实说过: 结体因时而宜,用笔千古不易的话,上下文联起来看,这不易二字确是不变之意。要理解这句话,不能离开他身处元代这一背景。他不能直说我不甘生在此时,他只能借书体随时代演变而心向往之,元代人称我为元代用笔,但我用笔何尝脱离过魏晋,唐宋呢?愚以为这才是他所谓用笔千古不易之真正用意。
全文应该是“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古人的文章精简。要准确理解,必须要上下连贯。用彼时笔法技巧和规律。它不像结字,会随着时代和个人喜好的特征改变。哪怕是篆隶行楷草五体的变化,从一笔一画的正书,到线条流美的草书,也不能改变笔法的核心规律,只是用笔技巧的侧重不同。因为笔法的核心根源是汉字和书写工具赋予它的。只要我们不改变书法的对象汉字,更不改变书法工具毛笔,那么用笔就会千古不易。哪怕你是站着坐着或者用脚来写字。
古人喜欢毛笔这种书法工具,那柔软的毫毛和弹性的笔锋。能最好的抒发汉字的技巧和情感。几千年来对毛笔的使用研究到极致。所以在很久以前都不可能有任何的进步,就像我们的中餐一样。只要你是做中餐,你就脱不开煎炒焖溜炖等方法,不管是哪一种菜系。所以求求有些大神们,不要自创什么笔法,你没有那个能力。这是我对这句话的一些浅见,相信是正确的,若有不当,请师友们指正,也是抛砖引玉。
谢谢悟空邀请!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篆书有篆书的笔法,隶书有隶书的笔法,草书有草书的笔法,楷书有楷书的笔法。行书有行书的笔法。以上五种书体的笔法都是经过古人潜心研究、创造出来的,且已约定俗成,流传于今。这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用笔千古不易”,说的就是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五种书体的的用笔之法,千百年都没有改变过,若改变了,那就不是“书法”了。
汉字的演变和发展过程是这样的:
大篆(金文)→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唐之后的书法人,一直继承和沿袭着古人的笔法进行书法创作。即便是书法创新,其笔法也是建立在唐之前的书法基础之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书法字体演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书法字体演变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