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方正楷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方正楷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中柔软的毛笔是如何写出“方笔”效果的?
谢谢邀请!
在书写时,重点掌握好毛笔的调锋,并随机做好毛笔的转折即可。
这是本人用方笔临的汉碑选字:
建议题主看看李松书写魏碑时的示范。李松和张继都是把方笔用得淋漓尽致。
另外,毛笔调锋和转折时,速度要快,要果断,要如斩钉截铁般,切不可犹豫不决。
本人书的小品:
不请自来!柔软的毛笔如何写出方笔效果?首先在这里解释一下什么是方笔啊,让更多喜爱书法的朋友一起认识交流。
什么是方笔
——相对于圆笔,方笔在行笔至转折提勾时比较犀利锋芒,硬挺坚实。在篆书中方笔较多的贴子如《天发神谶碑》。
再举一些实例吧,隶书中方笔较有名的有《张迁碑》,唐朝虞世南欧阳询也喜欢用方笔,多找一些他们的楷书帖子观察就会有所收获。
如何写出方笔
——恰恰正是利用了毛笔的柔软性,上下左右偏斜自由运笔,可以做到”八面出峰”,运笔到转折处,进行调锋处理,提按顿笔再转折,就会形成方笔效果!如果毛笔是硬的,那么这几个运笔步骤就无法进行了。
一只柔软的毛笔,却可以写出铮铮铁骨,意气风发,亦或舒朗圆润,柔情似水。妙笔生花气象万千,让我深深陶醉,倾尽一生去爱。
与君共勉,学书愉快!
我敢肯定的说,书法当中的方笔效果,是用侧锋法写出来的。会写魏碑、小楷的朋友,看到这个问题会笑出声来。
方笔、圆笔,这是两种不同的笔法书写效果,作为技法小常识,练书法必须得懂,否则,怎么读帖、怎么临帖、怎么创作呀?
方笔,在楷书、行书、行草字体当中,比较常见,如笔画的起笔、收笔、折画的转折处,以及字与字之间转换笔势等地方,多用侧锋法。
所谓侧锋法,是一种常规笔法技巧。即为笔锋的尖部在画的某一边缘,笔腹(折弯处)在与其相对应的另一边缘。
侧锋法,常以横向、纵向、斜向落笔为主。以横、竖为例,书写时,笔锋多以切入法起笔,停驻法收笔。中间行笔是,笔锋着落纸面后,保持斜势姿态向前行进。笔锋与画的中轴线角度越大,或者说越接近垂直,笔画形制就越显方整。如图:
类似这种写方笔的侧锋法,多用于楷书,尤其是魏碑比较常见。其实,晋楷、隋楷、唐楷等字体,凡是点画中的方笔形状,多是侧锋法写出来的。比如,大家最熟悉的《九成宫》、《多宝塔》、《玄秘塔》等以方笔为主的,基本上都是用侧锋法和偏锋法写的,几乎没有中锋,或者说中锋笔法极少。
用软笔,其实更容易写出方笔的效果来。用硬笔,它没法弯曲,很难写出多变的形状来。
写出方笔,不是靠笔毫的硬度,是靠运笔实现的。
笔毫软了,才能体现出中锋、侧锋、提按顿挫的各种笔法来。
所以古人说,唯笔软则奇怪生焉
这个奇怪,是千变万化的意思,笔软了才能写出变化,中国书法以毛笔为它唯一的书写工具,是有道理的。
之所以能被称为艺术,而不是简单的文字书写,就是因为这种变化的存在。
其实,中国文字从甲骨文开始就已经使用毛笔了,现在留下的很多甲骨文写完未刻的甲片就证明了那时候毛笔的存在。
并不是传说中的蒙恬发明的,也可能他只是对毛笔做了点改进。
书法选择了毛笔,才使它走上了艺术的道路,避免了像西方文字一样,沦为了简单的文字书写。
中锋容易写出圆笔
《柔软的毛笔头不代表写不得直方笔画》
以前我们总会以为只有行书才能写出笔画之间的联丝,显示出那种欲断尤连的暇想。想想当年牛郎织女在雀桥相会,最后了,雀桥中现裂隙,两人无奈,只能依依惜别,两只紧握一起的双手被一寸寸拉开……只可借,胳膊终是长度有限,脱手了。但那两只手依依不舍,努力地去够向对方,即便雀桥已带他们远远,可他们还伸着手遥遥相向。小故事也许会感动你,可能让你最感动的无非是那两只依依惜别的手。遥相呼应的两只手带给无穷猜想。笔画之间形成呼应关系,那种意味悠长就是一种笔意之美!
也许这能代表行楷、行书中,笔画藕断丝连的那种相互呼应的境界。这应该是软字的软联境界。
楷书工笔笔画最能体现其中的原理。"一画三段写",一画分出三个片段,慢工出细活。以柔克钢的彰显中国书法的魅力。
精工雕刻,柔软毛笔写出"刀砍斧剁"方笔戻气,靠的是控笔的方法,调锋的果断。中国功夫都是炼出来的,苦练三伏,勤思数九。书法精美体现的是勤劳的结果。
书法:篆,隶,楷,行,草,用最简单的话描述这几种书体的特征?
篆书:高古线条均匀一部分象形一部分抽象,处在文字的转变期;而小篆标准统一规则,意义巨大。
隶书,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早期隶书,秦时期已出现隶书
第二阶段隶书的中期,大概文帝时期此时的隶书仍有篆形
第三阶段西汉中晚期这时的隶书已经成熟,尤其点、捺明显变多了。虽然偶见篆意的遗留,基本上和东汉时期的隶书写法上差不多。
楷书:隶书发展到后期的时候,去掉些许夸张的写法,等同楷书。用古词“法度森严”,一句话规矩要求比较多,但是又不能写死了像印刷字。
行书,楷书的快写,但是又不能用楷书的规矩来写,自成一套系统;虽是行书不能一味快,又要求有楷书的庄重感。
草书,江湖人士***必备利器之一、梳着大背头之二、身着唐装之三,颇有古人指点江山气势,云里雾里神秘莫测,也不想一想,古人草书写好的也就那几位,汉末张芝、唐张旭怀素、明王铎,剩下的皆是名家,这还是在社会上以繁体字为主的基础上才有这样的结果。究其原因平常人看不懂,你说是啥就是啥?我无力反驳,虽有疑问击不中要害。
简体:中书协认为是俗体,正统地位的是繁体,就如同秦时期小篆是官方规定文字,而隶书是俗体,谁知隶书不断演化成楷体,而篆书成了古体。可知书法的未来是由下及上,上有太多的资本利益牵扯,下才是最自由的最有生命力的。
不好意思,书法的发展史就是文字的演变史,一两句是说不清楚,你的要求太高了,这都还没有说清楚,以后有机会头条再见,分段详细介绍,真喜欢书法还是自己探索,古人的路已到头,因为繁体已成古体。接力棒在简体,最好的结果是为后人试错,因为书法就是这么来的的!
各书体有不同书体,同一书体还有多种不同的体式。各书体的结构特征蕴含着疏密、虚实、展蹙、奇正等对立统一的关系,由此使汉字具备了造型上的艺术特性和美学上的欣赏价值。
篆书:
铁线润且圆,刚柔一身兼。
装饰匀称美,高挑是主旋。
隶书:
蚕头燕尾妙,方圆互相跳。
提按要夸张,势扁两边翘。
楷书:
方正是主题,规整讲平齐。
点划涵筋骨,端庄君子仪。
行书:
篆书体态质朴,隶书体态华贵,楷书体态端庄,行书体态灵动,草书体态流畅。
文字字体的形成,遵循的是便捷。如果从艺术性来讲,正书之中篆书的形态肯定比隶书和楷书更具有艺术性。篆书更接近物象。所以有“书画同源”之说。最初的文字,就是像绘画一样的线段绘制而成的象形文。
书体之态,千姿百态,岂能以一言而能详尽!项羽说:“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工与拙何损益于数哉”?社会之所以进步,是人类不断的追求完美。饮食由野果生食充腹变化精烹细制,装衣由御寒变成了礼仪时尚。文字乃道之根本,精研细修,穷一生之力尚未必能通解,简单的把五种书体描述出来,谈何容易!
单从颜值讲,古代谁的楷书、谁的行书最好看?
从颜值上看古代谁的楷书和行书最好看?这个问题提的有些外行啊,书法成就不能用好看,应该用造诣,好看的字有时候连书法艺术都谈不上。而且***设题主问题成立,答案也是因人而异的啊。
先说楷书吧,唐朝把楷书推向高峰,现在很多人喜欢和练习[_a***_],我十岁开始练习柳体。但我觉得颜真卿的颜体是最好看的,也是造诣最高的。颜体要表达的东西很多,韵味十足,寬博雄强,而且还有含蓄之美,非常难得。从美论上来说,一些中和秀气的字只是审美的初级阶段。
再看行书,行书最好看和造诣最深的当然是兰亭序,还有哪个行书对后人有这样的影响?将近1700年的岁月,经久不衰,时间就是检测标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方正楷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方正楷行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