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妙笔行书字体下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妙笔行书字体下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名帖:“三大行书”哪个技术含量全面?
《兰亭序》整篇笔力遒劲,笔势笔画富于变化,重复出现的字都有不同写法,如“之”字,“廿八行三百字,之字最多无一似”。这篇帖技术含量十分丰富,艺术价值极高,第一行书之名当之无愧。《祭侄文稿》和《寒食帖》也是不可多得的传世佳品,但就技术含量看,较之《兰亭序》还是有所欠缺的。
笔法是否挥运得体,是否精彩如意,是否高难超人,谁看得懂?说得清?
技术含量全面,就是说能按笔法写书法了吧,最全面,是不是说笔法写得面面俱到?也就是笔法写得最好?以什么笔法标准来审定?
笔者曾提出新笔法理论:合笔法,出笔锋,极笔性。既包括技术含量,又包括艺术层次,这样才能区分书法高低,区别笔法技术含量的最与一般。
传世三大行书都能做到了合笔法,但是以出笔锋来衡量笔法,则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稿》笔锋挥运明显胜过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再以极笔性这个最高标准来分析,则第三行书苏轼《黄州寒食诗》的笔锋特性发挥得最好,又胜过了《祭侄稿》。
《黄州寒食诗》的笔锋挥洒具有四个特点:
一、变化最大:自然挥洒的笔锋使笔画的大小、长短、粗细、疏密对比悬殊,组成了一首高昂低吟变化莫测的乐曲。
二、笔意最放:豪放的笔锋使笔画和字形的组合达到了笔性的极限,字与字之间大小对比达到了十倍以上,已极尽笔性之能事。
三、神理最妙:苏轼说过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可以看到帖中写出了很多既有个性又有魏晋风度的妙笔。
四、诗情很浓:写自作诗,多诗情画意。
三大行书分别为:《兰亭序》-东晋.王羲之。《祭侄季明文稿》-唐.颜真卿。《黄州寒食诗》-宋.苏轼。三副行书,分别代表三个不同时期书法造诣的巅峰之作。而且是三种不同的风格。书法作品也是作者直抒胸臆的一种情感表达。相比之下,推荐《兰亭序》,章法自然,结构精致。笔法潇洒飘逸。
谢谢您的邀请:
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和苏轼《黄州寒食诗》,是被后世公认的三大行书,其排名也早有定论。
所谓书法的技术含量。无非是指书家对笔法,章法,墨法等综合技法的运用。单从这一点,王羲之则胜出颜真卿,苏轼很多。按现代话说,王羲之是地道的科班出身,“专职书家”,其中偶有从政经历,但终其一生,主要还是从事研究书法理论和技法。颜、苏却是“***”较多。《祭侄文稿》和《黄州寒食诗》能跻身于三大行书之列,更多得益于鲜明的艺术风格,以及后人对其人格尊重有关,因此,论技术含量,《兰亭序》排在三大行书之首,令人信服,当之无愧。
此仅为一家之言,不妥之处,请书友指正。
(以下是本人临的王羲之、颜真卿和苏轼的部分墨迹)
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行书帖?
《祭侄文稿》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祭侄稿》是颜真卿为祭奠就义于安史之乱的侄子颜季明所作。唐天宝十四年(775),安禄山谋反,平原太守颜真卿联络其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叛军。次年正月,叛军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颜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并先后遇害,颜氏一门被害30余口。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颜真卿命人到河北寻访季明的首骨携归。颜真卿喝醉后,把首骨摆在书案上,挥泪写下这篇留芳千古的祭文。由于颜真卿心情极度悲愤,情绪难以平静,错舛之处甚多,时有涂抹,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寒食节是清明前一天。苏东坡到黄州后,精神上寂寞痛苦,生活上穷困潦倒,《寒食帖》正是在这种心境下写成的。神气充足,跌宕恣肆,飞扬飘洒。苏东坡将心境感情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读来能感受到郁闷、牢骚、悲怆,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名家评点这幅作品“绵里裹铁”,说它“江河渲泻,放逸不羁;环环相扣,气脉通连;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生花妙笔,无二神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位于台北市郊阳明山脚下双溪至善路2段221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妙笔行书字体下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妙笔行书字体下载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