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完善的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完善的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中“重复字”不好写,尤其是楷书,柳公权是如何巧妙处理的?
谢谢邀请!
书法中的“重复字”是每一个书法创作者都会遇到的情况,尤其是楷书,因为笔画清楚,大小变化不能太突兀,处理不好就会出现雷同,失去章法之美。很多大书法家在创作时都会巧妙地规避这类问题,柳公权作为一代唐楷宗师,自然在这个方面也是做的很到位。下面,就以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为例,予以说明。
柳公权其人
柳公权,字诚悬生,于778年,逝于865年,享年88岁,是中国古代高寿书法家之一。柳翁是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是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其柳体书法传世千年,同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中国四大楷书大家。柳公权二十九岁时进士及第,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李听幕府。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传世。
柳公权还是一位大诗人,《全唐诗》存其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只是因为其书法名气太大,其诗作就被书法的光环掩盖了。
《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碑文叙述的是大达法师在德宗、顺宗、宪宗三朝所受的恩遇和大达法师的重要事迹。由时任宰相的裴休撰文,柳公权书丹后刻碑而成。该碑现今保存于西安碑林,2013年我曾经到访专程观碑,保存完好。《玄秘塔碑》通篇正楷,共28行,每行54字。其结体紧密,笔法锐利,筋骨外露,阳刚十足,字迹如刀刻一般,且笔画粗细变化多端,风格特点显著,是柳公权“柳体”书法的重要代表作品。柳翁在《玄秘塔碑》中处理重复字的做法
1、相同笔画粗细对比。比如下图中的两个“大”,尽管姿态差不多,但笔画处理上却有了明显的对比变化。第一个字的横画、捺画均比较细,第二个就相反,横和捺都写的较粗,而且两个字的捺脚也有明显的变化;
2、相同笔画不同写法。比如下图中的两个“散”,右边的反文旁,第一个用的是正捺,第二个则写作反捺,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很有趣味。
3、相同的字加减笔画。比如下图中的两个“为”字,在碑中又靠的比较近,为了避免雷同,柳公权在第二个字头故意加了一个“点”,使两个字就出现了视觉上的变化。
书法作品当中,难免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同字。这样的重复字情况如何处理,对于整个作品,有一定的影响。既要便于辨识,又要写出不同之笔,是一种考验重复字的出现,处理的方法:改变字形结构,改变点画形态,换用可通用字等等。通过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来看柳公权是如何在规整的楷书中来处理重复字,柳公权笔下字,外在的字形字态发生变化,只是“相”的千姿尽百态;而手中“法”其实是不变的。不管字形字态如何变来变去,但柳公权“骨”未曾改变。
重复字有几种处理方法,一是字法做区别,比如“為”和“爲”,二是同一笔画做不同写法,你如“木”
字,撇捺可以写成左右两点,三是可以将字的主笔、重心做变化,总之同一个字是有不同写法的。
连续两个单字重复,第二个字以两点代替;
如两字以上或句子连续出现,一般是在每个字右下角点一个点,句子末尾可稍空。
一般是可以这样处理的。
古代草书字帖也有以类似长竖的笔画代替的。
这些是我知道的,如有其它方法同问。
谢邀请:书法中“重复字"不好写,尤其是楷书,柳公权是如何处理的?
的确“书法中”重复字不好写,古人云:相同的字不好雷同,雷同即呆板。他们就使用“符号,笔画,结构”来改变写法,如草书用符号,行书用笔画和结构来改变写法。右軍兰亭序21个“之”字,字字不同实为不易。
而楷书柳公权如何巧妙处理呢?柳体字内紧外松,长枪大戟,瘦劲刚健,神韵雄強,雍雄端庄。如遇相同的字,他改变字的结构,一笔比一笔斜度不同,如崇字,山字头向左下倾斜,形成上下对称,“宀”头极力右延以加重左右重量,保持左右平衡。这就是柳公权巧妙的处理方法。
楷书写一样平正时竖列写怎么样能写好看?
楷书的章法布局,常规方式有两种,一种***用“横有行、竖有列”的方式,一种***用“横无行、竖有列”的方式,两种布局都好看。不过,我更喜欢在章法上作一些变化创新,那样写出来更有新意、美不胜收。细说如下:
1、横有行、竖有列(你说的有方格的形式亦同),如图:
2、横无行、竖有列,如图:
3、融合创新方式
若还想有些变化创新,可以正文一部分用大字,一部分用小字,***用“横有行、竖有列”的方式,小字***用“横无行、竖有列”的方式(类似长款),这样比较有层次,可以一试。如图:
楷书布局的空间不是很大,竖列想有好效果,就要根据字的大小和要写的格式细心安排。在中堂,竖条,斗方,横披几种书写形式来看,横批竖写的难度相对大一些,故写前的准备工作就格外重要了。这种竖行作品一般字不可以往大处写,字要偏小一点,条幅的竖行,字要稍微大一些。中堂的竖行字要往大处写一点。书写者应随时根据情况安排好书写策略,让楷书竖列的书写变得合理生动,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艺术作品。照片作品,隋崔芷繁墓志,选自(中国书法临摹创作全集)
看了你的字,可以肯定的是,你写得很好,说明在书法上是下了功夫的。笔画,结构都很到位。
至于你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章法问题,章法问题,顾名思义就是一篇作品的法度。章法问题尤为重要,因为一个字笔画结构都好,在一篇作品中不好看的话,那就是章法处理不得当。
其实,你这篇字严格来说,不算是一副作品,因为是习字成篇,因此谈不上章法问题,但是看得出来,也是按照作品的要求在写。
一篇作品中,不能简单地将字排列起来,那样就像牙齿一样整齐,就失去了书法的美。所以,字的间隙,大小,宽扁都是章法问题,这样一副作品才符合章法要求。
竖列的楷书如果都写成一样大小,最好的布局就是横有行,竖有列。
现在的人,一说整齐划一的布局,就会搬出王羲之的话说:书如算子,此不是书。算子,就是算盘珠子。在写字布局时,就故意把字写的错开如城墙垛子。前不久获兰亭奖的某某的一张纸就是这样,这种完全错误的理解“算子”的意思,扭捏作态的格式,最令人作呕。什么叫算子书为何意都不知道,整个中书协都无一人知晓,非常可悲!
横画不变,为算子,点画不变,为布棋。人家说的是字的结构,在一个字当中的横画,应该有所不同的写法,不能象算盘珠子一样的呆滞,点的写法更要多变,如高峰坠落的石子,其形无状,千变万化。如果没有变化的点,就如同棋盘上的棋子一样索然无味,便不是书法啦!
可笑的是一些聪明人,把点用一块竖立于危峰间,将坠不坠的巨石来比喻,书法之道,不是一拍脑袋,计上心来的瞬间顿悟。没有长久的实践,大量的读书临写,怎么能行!
谢谢邀请回答问题。我是千千千里马。你提的问题是一个楷书章法问题。楷书的章法就是行齐法与行列都齐法两种。
所谓“行齐”,就是只管每一行之间上下大体匀齐的楷书章法。
例如《宣示表》、《乐毅论》、《灵飞经》都是这样章法。
行齐的章法,比较自由。不用顾及左右字字对齐于一个字格里的位置,而是按照一行之中,每一个字的大小长短不同形体写下来,第二行到全篇完成,还是按照字体的大小长短写下来,保持一种自然、疏朗就好。但是,必须要保持每一行与每一行之间的上下大体对齐,不能在下方有较大空距。
一般遵守“上必齐,下参差”的规矩,也就是说,行齐的楷书章法,写出来的艺术效果,必须做到每一行的上要对齐,下部,不必整齐,但是不能有半个字距的空白。
看起来这种方法容易,其实最难。千千千里马喜欢这种章法。但是,要做到一个整篇的统一而参差错落的美那也是不容易的。
所以,每写下一行字的时候,都要注意字距关照,不要形成横看空白线一行“下垂”一行“上扬”的情况。最好横看每一行,基本都是“水平的波浪线”为佳,至少七成的上半部分,应该是这样,行齐的章法,就算是成功的。
第二种方法就是“行列都对齐”的章法。这个章法就是把字数安排在格子里的方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完善的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完善的楷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