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鲁迅行书字体下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鲁迅行书字体下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鲁迅和胡适他们在书法上各有什么造诣?
民国时期的主要书写工具是毛笔,习字是念书人的基本功、童子功。加之科举要考察书法,所以很多民国大咖下笔都不丑,一些人堪称货真价实、颇有功力的书法家。
胡、鲁两位的书法,均有功底,更难得的是各有个性,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和同时代一些人比,两位的书法不拔尖儿,但是,看其遗存的手稿、题词什么的,也是一种文化享受。
今天好多大咖,给人“字不配名”的感觉,除了功夫没有下到位,更和书写工具、传播方式的变革有关系,所谓时移世易,需要、存在与时风的联动。
对于鲁迅和胡适就不用多介绍了,二者都是当今大家,在语文课本和中学的历史书上,对他们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二者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双子座,一个一个批判人性,一个寻找制度。
除了观点上的不同,二者的书法也是很值得寻味的,二者早期都接触了中国传统的书法教育,可是在最后形成的书写风格上却完全不同。给人的感觉好像一个在现代,一个在古代。
鲁迅的书法虽然结构初看上去并不是很美观,没有胡适的漂亮,但是他确是从临摹古代字帖走出来的,传统的文人书法,从临摹到创作,可以说鲁迅走了一条中国传统文人的书法之路。用笔、章法、结构都很传统,整体风格类似于颜真卿或者说是何绍基。有一些小手札写的也十分雅致。
而胡适的书法,虽然咋一看上去很雅致,他这种却称不上是书法,完全就是一种“钢笔字”写法,非常现代,看不到一点传统的影子。很多作品连章法都是现代的,其实就是普通的手写体,并称不上书法。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能都更喜欢胡适的书法,因为他的这种书法作品更加现代,更符合我们当代人的审美,若论书法水平,还是鲁迅高。
你觉得呢?你觉得鲁迅和胡适比书法,谁的更好?喜欢书法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不二斋,关注更多精彩。
鲁迅早年书风如何,现在已难考辨。李小龙、小舟二先生认为鲁迅在三味书屋时期最流行的习字范本是欧体,而寿镜吾先生又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因此他选用的范帖“大约应该是欧阳询法书”。考之《鲁迅手稿全集·日记第一册》,1912年大多数字都狭长秀挺,略似欧阳询行书,鲁迅的欧书为底当是可信。
草书创始人是谁?
草书创始人是谁?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弄清楚一下,中国书法史上有几种书体,中国书法史上大概分为六种书体——古文、篆、隶、楷、行、草。古文包括陶文、甲骨文、金鼎文等,篆、隶、楷、行、草称为今文。商朝和周朝早期使用的仓颉造字时造的鸟迹字,刻在陶器、甲骨、金鼎上的字是鸟迹字。岑参在题三会寺仓颉造字台诗中写道:“空阶有鸟迹,犹似造书时”,可见仓颉造的是鸟迹字。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大篆,由于诸侯国雄起,各国的大篆字不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中国文字,命李斯创小篆,小篆比大篆减少了笔画,并且已无古文的鸟迹。杜甫在李潮八分小篆歌中写道:“仓颉鸟迹既茫昧,字体变化如浮云”。可见小篆巳无鸟迹。到汉朝出现了汉隶,隶书由小篆演变而成,由弧线改变为直线,隶书点画有波磔。约到了三国时期,隶演变成楷,字的形状由扁方形再次演变成长方形,笔划中出现了撇、捺、勾、点。三国时期善楷书的代表人物有钟繇。到晋朝王羲之、王献之将小楷推向了高峰,到了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将大楷推向了高峰。
草书包括章草和今草,今草包括小草、大草(狂草)。章草是由隶书快写而来,保留了波磔,较多的观点认为是由汉朝的史游所创,由张芝发展到高峰,张芝的一笔书章草书,字与字之间由牵丝相连,可称为狂章草。小草是由楷书快写而成,笔画减少,有时不按笔顺,字字独立,无波磔,与章草两个模样,大草(狂草)由小草急速快写而来,字与字之间有的由牵丝相连,甚至一行字从头至尾都由牵丝相连,字的排列分不清横行甚至分不清竖行。字与字由牵丝相连,不排除受了张芝的一笔书的狂章草的影响。
所以说草书是由汉朝史游所创,史游是草书的创始人,准确地说史游是早于今草而出现的章草的创始人。
登毛笔草书书法一幅,自书,内容是欧阳修词一首,中性笔书行书两幅,内容是鲁迅先生的两首诗,与头条友交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鲁迅行书字体下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鲁迅行书字体下载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