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毛笔大气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毛笔大气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不会写毛笔字,直接学写行书适合吗?
可以的,但我们教学时都从楷书让学生开始,是因为楷书当中包含了中国书法当中的很多传统的点横竖撇捺等技法,最传统,最深刻,最踏实。相比之下,行书的基本功是建立在楷书的基础之上,增加一些活跃灵动的成分。通常讲求“稳中求变”,所以楷书自然就是开始阶段的必修课。一开始练行书并非不可以,所谓外行看门道,只要一个人心中有美感存在,写什么都能“好看”,但毕竟功力也在起很大作用,它会影响到每个字的结构、力度、布局等等方面。所以我的看法是,可以直接走行书。
谢谢丨
不会写毛笔字,最直接原因是自已不想写,不爱写,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常写!
要写好毛笔字,首先是写起来,然后是坚持下来!路是实在的,没有捷径!
至于先写行书还是楷书,以及一切书法规程,你坚持一段自然暁得怎样安排!
先成书法爱好者,練之以专,拜之以师,持之以恒,先对得起自己,才有可能扣开书法家的门!
我认为不合适。因为从书法大家和有名气的书法家,无论是行书,草书他们都写的很好,超出一般常人,但他们的楷书都写得很规范,也是一般人模仿不了的。由此看来,要想写好行书,必须从楷书学起!否则,你永远写不好行书。因为行书草书都根基于楷书!
不太合适,直接写行书很难在艺术水平上有较大的突破,如果说只是淘冶一下自己倒也无所谓了。真正的书家还是要从临贴练习楷书,一笔一画的作起。练好楷书如同建筑物的基础一样,基础劳固了才有千姿百态的上层建筑,否则就无从谈起了。
大行书书法临摹什么作品?
和同仁们一样的就是必须通过临摹古帖,还要找准自己喜欢的楷书字体,坚持认真的临习,三年以后就能学到传统的东西,给将来打下基础,才能把自己学到内心的东西发挥出来,没有捷径可寻觅。仅是自己的观点,让大家见笑了。[呲牙][呲牙]
王羲之被尊称为行书书圣,其代表作《兰亭序》被广泛传颂和研习。但是,《兰亭序》并非十全十美的经典作品,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书法作品。建议您反复临习《兰亭序》,取其所长,也可研习其他名家名帖,博***众长。
大行书书法在晚明巨幅较多,王铎的《行书李贺诗帖》可作范本临习。
此帖为清顺治四年(1647年),王铎56岁时所书,墨韵变化丰富,有湿枯变化,饱蘸墨汁,肆意挥洒。有些笔画涨成墨块,加大了笔画粗细对比。结构千变万化,雄强高古,质朴遒劲。
王铎说:"书法之始也,难以入帖,继也,难以出帖″,他是注重在传统名碑名帖中取法的,先集古,再创新。得力于钟繇、颜真卿、“二王″、米芾等。
写大字行书速度不宜太快,舒缓从容下笔才沉劲入骨,有雄浑之势。写大字笔尖、笔肚、笔根都会用上。宜重按笔重行笔。大字不能像小字那样点画精致。强调气势。有大气象。
此帖线条质朴,毛笔前行时,是推着走的,有涩进意味。笔毫和纸面有较大摩擦力。
(上图为王铎行书李贺诗帖)
临贴就是一个学功夫的过程。功夫作为一门技术训练,可以通过师法前人和造化而达到,靠的是持久训练。首先,中国学书提倡:以最大力气打进去,再以最大气力打出来。
打进去就得深入经典,贴近古人,吃透古人,掌握高超的笔墨技巧。
打出来则是明确个人的创作倾向为基础消化融汇,逐渐有一套自己的风格。
临创初期,正确方法是不去改变字形,而是不断提高个人用笔习惯,基础打扎实。集古字为练习不同笔法最好方式,广临各家之后,可以开始根据自己用笔习惯尝试临创。
小字篇幅集字可选自各代字帖,大字篇幅以选明代王铎等书家为主。
要注意的是,书写时必须作适当调整以使笔法、结字、章法、墨法协调一致,使整篇气韵贯通,浑然一体。
你问题所说的大行书应该是指写得比较大的字比如春联那些行书字体。春联的单个字字径一般在15厘米以上,那么初学这种类型的大字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首先要明白写大字和写小字的结构上不同区别,小字结构比较宽松会好看一些,而大字结构要尽量坚凑。正如苏东坡说的-“大字难于密结无间,小字难于散宽绰有余”。
二.大字与小字用笔上的不同,写大字一般是站着提笔,从视角上来说方便于章法和笔画的布局。
三.大字讲究字的气势,行笔忌快忌滑忌飘,要沉着稳健有力。
明白了以上几个要点,然后选好帖,如果你楷书基础好的话,由此临习张即之的《双松图歌卷》(行楷)大字去变通领悟,张即之是宋代擅长大字的大书家。
《秋兴赋》也不错,这些都是比较适合写成大行书的古帖,就是在临帖学习时记住文章开头三点注意事项即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毛笔大气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毛笔大气行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