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字体手写楷书行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字体手写楷书行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书与楷书的笔顺有什么区别?
一、不要横平竖直
我想,这是无论楷书中还是行书中,都需要掌握的一条重要的原则。行书一般很少有人会这样写。但是也有个别的人觉得行书需要写的横平竖直,如果你是那样想的,那么建议你还是不要学习书法了,重在参与吧。
为什么不能写的横平竖直呢?因为在书法中,横平竖直就代表了呆板,没有生机。我们平常所见到的大多数的书法字体,比方说印在食品包装袋上的,或者说荧光屏上的字体,都是了无生气的横平竖直的。
二、忌呆板重复但是又忌故意变化
这个道理其实很多人都明白,但是很多人所不明白的是这个道理之外,还有一个附加的条件,那就是这个变化的过程要尽量的做到自然,要做到不留痕迹,不给人一种矫揉造作的感觉,这才是最好的状态。
但是很多人他不明白这个道理,单一信奉变化这条准则,于是他们写的书法就是为了变化而变化,整个书画作品显示出来的是一种单调,乏味的感觉。让人感觉他们是在耍把戏,愚弄欣赏者,这样的书法俗不可耐,不可取。
三、忌笔法单一和过于炫技
所谓的笔法单一就是这个人在写的书法的过程中,写的书法笔法非常的单调,只用了一种方法。
行书乃楷书之小伪。什么意思?就是楷书稍微的改动一点,就是行书。
我们在学习行书的时候,常常会犯的一个毛病,便是在运笔时笔不离纸不停顿的一气呵成。而在写楷书时又一点一画的慢写。前者过于油滑,后者失于板滞。都是书法之病态。
楷书的概念,在今天的人的认识中,是以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碑刻字帖中的字为楷书。这是楷书,的确没错。但这种楷书,是碑版楷书。它的应用范围在古代是专门用于碑铭记功,庙堂诰敕,官府政令行文等重要场合。其特点为端正严谨,工整庄重。我们现在练习这类楷书,总是不能够和行书合上拍。以致于产生楷书不是学习书法的基础这样的疑问。
其实,古人的楷书,还有一种。叫做“翰牍书”。如智永千字文,赵孟頫所有的楷书,这些类型的书体,书写灵活多变,趣韵生动。稍稍变动就是行书。是古时文人士大夫们日常书信交往,游翰戏墨时的字体。应用十分广泛。
从翰牍书过渡到行书,几乎不需要做专门的行书练习,纯粹的水到渠成。
把碑版楷书和翰牍书分清楚以后,对学习的方向和方法才能明确。由楷及行,由行及草,自然而然的触类旁通。
不管是毛笔书法还是硬笔书法,行书与楷书的笔顺是有一定区别的,这其实也是行书的一项书写技巧。
具体来说:
书写楷书,要严格遵循”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内后外“等等一系列笔顺规则,而书写行书,为了连写的便捷,有时借鉴草书的写法,适当改变楷书的笔画顺序,让字形更加优美,但是切忌不可生造笔顺。
下面我用签字笔书写几个行书,笔顺都与楷书明显有区别,这样写的目的有三:一是加快书写速度,二是为了字形更加好看;三是有时为了与上下字连属呼应。
1、”些“字
2、”半“字
说几句楷书笔法吧,点划有八种有上点、下点、左点右点、左上点、右上点、左下点、右下点。八种写法,八种用笔动作。永字八法共八笔但变化起来共六十四笔划。不包括转左笔划,则右笔划。
无论行书、楷书、或其它书体,其点画线条的形态和形质都是有其自身的特点的,正是这些独特的特点,才构成了不同的形体和艺术风格。比如隶书的蚕头雁尾,篆书的“婉而通” 等等。
楷书和行书也不可能逃出方外。无论各个书法大家如何大显神通,都不可能跳出书体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如果以行书和楷书比较,行书的笔画符号的变化幅度要比楷书大一些,自由一些,但基本的本体的东西是不可变异的。质和量的变化,到一定程度就可能不在是原来的物体了。
我们先看楷书的点画的基本原则或规律,以永字八法为例。我们参照下面的楷书的“永”图片来分析一下。
这八个基本变化的基本形态或者说内核的形态,可以说无论如何一家的侧点都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将点的内部画三条直线,就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出其内核就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三条边无论如何变化,内部的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核心形态是不会发生变化的。这个特点包括其它笔画也一样,如捺画的一波三折。竖钩的出钩,短撇的形态的内核等都是一样的。这是从形态上看。
从运笔技法上看,无论如何一笔画都必须完成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或动作。却一个流程,都是不完整的。还有中锋技法,调锋技法。
在行书方面,我们以题主所附米芾的行书作品看,其点画有仍然有其内在的规律,只不过行书点画符合变化幅度大而已。如“天”字的捺画,虽然已经变成了竹叶点,但其捺画的意味仍然存在。变的是外形,而不是内核的东西。
再如三点水,在行书中通常都变成了一点一竖连带挑笔。也有三点分离的但距离各有各的的不同,形态也一样。
都说楷书是基础,要想写行书一定得从楷书练起,这话对吗?
我回答这个问题。回答是肯定的,不练楷书也能写好行书。这也是行书大家张旭光先生的观点。
当然有楷书的基础肯定是好的,楷书和行书有好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提按、顿挫、轻重、快慢等技法,它们都有训练,楷书的基础打好对行书的学习是有很大的帮助。不论学习什么书体,选择字帖、寻找方法是很重要的。看见你练习的是《兰亭序》,帖子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开始学习行书不宜从《兰亭序》开始,因为它是作者技法与情感高度统一的完美作品,里面的顿挫、方圆、提按、欹侧、顺逆锋、牵丝映带等技法作者运用的炉火纯青,尤其是作者感情的抒发、与自然的书写、以及书法技能高度地糅合在一起。建议你先从《圣教序》开始学起,它汇集了王羲之的很多字,接近2000字,是王字的集大成者。
一是它的字多,便于我们学习更多的单字,能为我们今后的创作打下很好的基础。二是这里面的字字字珠玑,涵盖了王羲之的行书技法,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后来的书法家很多人都学习它,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怎么学习呢?认真读帖,充分了解行书的笔法特点,熟练掌握基本笔画及变化笔画的写法,精准把握每个字的结构特点,攻打重点字、常用字,反复临摹,努力背临每一个字,同时与集字创作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下去,吃透这本帖子。这样你就把王羲之的行书掌握了大半,再去学习《兰亭序》就很容易了。练习书法要有侧重,不能随便换字帖,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念,有学不成不罢休的毅力,这两个帖子交替进行学习,你会提高很大的。最后,在临习的同时,加强学习,要学习书法史,书法理论,美学等,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眼界,审美能力,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如有不妥,请指正!
楷书是最难练好字体,能草能篆的人也未必能写好楷书。楷书至尊颜柳欧赵,行书以兰亭序为准。但楷书是练字的基础,尤其是对行书而言是重要的。要练习好行书,有揩书的基础为好,进步能快一些,但并不是说要写好行书非先练好楷书不可。
行书习惯称“我字体”,写起来比较随意,也比较实用。行书一人一个写法,一人写出一个样,但要写好也非易事,除用心勤练以外,和其它艺术创作一样,还得有点灵感。就像《兰亭序》,王夫子在此后多次重复抄写,也没有超越首次所作,均不满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字体手写楷书行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字体手写楷书行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