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感恩老师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感恩老师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魏碑为什么会成为楷书?有没有什么与楷书不同的地方?
魏碑,就是楷书,孩童时期的楷书。为什么说魏碑就是楷书?她以初具楷书规模,其用笔已出现侧切方笔的楷书意味,转折也多以方笔处理,字形上,变隶书的方扁为楷书的长方等等。如此种种,即已说明魏碑即楷书。为什么是孩童时期的楷书?她虽具楷书特点,但和楷书成熟时期的唐楷相比,无论用笔还是结字,都尚显稚嫩。
那么,具体什么是魏碑?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刻石文字。其中典型代表是北魏。在性质上,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和摩崖四种。魏碑是从隶书发展而来,其特点是笔划严谨、朴厚灵动,多以方笔为主,丰腴不失于板刻,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
魏碑在书法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她上承汉代隶书,下启唐代楷书,是中间不可缺少的环节。对后来的隋唐楷书乃至明清书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个时期,北方和南方由于政治上的隔绝,造成南北书风的差异,南方以二王为首的上层文人书法为代表,北方则以魏碑为主。
前几年,我曾前往河南洛阳,专程向一位书法名家请教魏碑方面的问题。
当我提出疑问后,他没有马上解答,而是带我欣赏了他收藏的一块古碑。
这是一块未刻完的碑。碑文由毛笔书丹,不知什么原因,碑刻了约三分之一就没刻了。从碑上书写的字迹和刻好的字迹来看,风格有很大不同:墨书是很传统的藏头护尾,但碑刻则棱角分明。
看过碑后,老师才给我进行了讲解:
两晋南北朝时代,由于南方***与北方***的对峙,相互之间缺少交流,于是双方的书法艺术沿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北方人粗犷的性格使得北方的楷书更加奔放,因此形成了完全不同于王羲之楷书风格的魏碑。
当然,与王羲之楷书一样,魏碑也去除了隶书中只带有装饰性质的波折,结体也一改隶书横平竖直的“横画宽结”的方式,变成“斜画紧结”的方式,左低右高,结构呈放射状。这些特点都明显区别于隶书。
我们现在见到的魏碑都是刀斧凿刻的产物,并非古人直接书写的。魏碑在凿刻之前的样子到底如何,我们没有见过(上文提到的未刻完的碑是唐碑)。
先别说魏碑与楷书的关系。
我这十年来感觉书法的高境与精华,应视重爨体,即在云南省境内的大小爨碑。
书法的领域,或者说书法的历史,很渊远流长,且博大精深。在下所言,无非一家之谈。
同时也是,人各不同,喜恶各不同。
楷书又称真书,正书,其体始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在唐代集为大成。楷书形体方整,横平竖直,字体构成规范,比其他字体好识。楷是楷模,法式的意思,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所谓楷书就是标准字体。
在5-6世纪的南北朝时代,楷书大大向前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这个时期的楷书被称为南北碑。北朝书法浑朴雄劲,南朝书法疏放妍秀。该时期的楷书风格多变,琳琅满目。北朝的楷书又称为北碑或魏碑,魏楷。
北魏时期的书法作品很多,风格千姿百态,各有特色,它们同汉碑和其后的唐碑一样,是中国书法艺术上的碑刻高峰。
魏碑总的特点是体势欹侧,布白参差,其书法艺术可以分成四类,即方笔类,方圆兼备类,摩崖类和圆笔类。
方笔类是北碑的典型,为当时的流行体,不仅数量多,而且佳作也多,主要集中在碑志和造像纪中。
方圆兼备类主要代表碑刻有《张玄墓志》和《刁遵墓志》,它们都出于北魏较晚的时代,均在公元530年左右,这时的北碑已日臻成熟。由于笔画的基本规范化已成为事实,使初期北碑的粗犷雄健书风为之大变,而走向端庄秀雅。
摩崖类书作多是摩崖所刻佛经和佛号,字体有相当成分的隶味,有的人称它们为隶楷或楷隶。这类北碑运笔圆拙厚实,表现了气韵穆肃,低眉合掌的佛相庄严。
圆笔类北碑主要有《郑文公碑》和云峰山摩崖题记,以及,石门铭等。
以上仅为个人一点浅见,如有不当,欢迎指正!谢谢🙏
感谢文化领域大V的邀请,倍感荣幸,我就借此机会献丑了……
既然提到魏碑,那么我们就先聊一聊什么是魏碑。网络上能查到的信息我就不多说了,***粘贴也没什么意思,说一说我的理解。
魏碑肯定不是楷书,南北朝之前,先秦以及汉代主要以大篆、小篆、隶书为主,而魏碑的诞生,历史上对其的评价有好有坏,有说鲜卑外族学我正统汉族文字犹如东施效颦;也有说魏碑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比如古人曾说魏碑“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
在我看来,魏碑承接了秦汉隶书的优势,同时加以创作改变,为后续的楷书提供了好的借鉴,由此,楷书应运而生,故而,魏碑不是成为了楷书,而是通过魏碑过度才有了楷书。
至于魏碑跟楷书的不同之处,我想,后世的唐楷中,欧楷跟魏碑的区别相对较大,而颜体则有一定魏碑风貌,这就好比秀气的字体跟大气的字体,虽然各有千秋,但差异还是很明显的。
故而魏碑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一点个人浅见,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欢迎评论区讨论,打字不易,且看且点赞;分享不易,且行且关注。简繁y社区不仅仅是注册分析师,也是文化爱好者,一起讨论“钱”的问题,一起讨论书法、太极、茶道等传统文化。
作为硬笔书法老师,教学生用什么书体比较好?
大家好!
作为一名硬笔书法老师,我要对自己的学生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学生的分类情况,进行不同书体的教学内容。
首先,对于初学者,应该先从楷书练起。这主要从楷书的书写特点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谈谈吧,硬笔书法其实就是实用艺术。初学者的慢和稳比较重要,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控字形和间架结构。楷书讲究外形工整、结构严谨、重心稳定等诸多特点,慢和稳是比较符合楷书的书写特点。
其次,谈谈有一定书法基础者,这些人群已经掌握字体间架结构。主要让他们理解笔法,我的建议是先理解再入手,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法的练习宜从行书开始,因为书写速度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笔法比较容易控制。另外一点就是根据学习者的特长和爱好选择其他书体。
总的来说,书法的教与学,灵活把握,因人而异。
我的个人观点,与各位老师共同分享,不当之处请予指正。
下面是我去年写的一页字,请各位老师给予指点,谢谢![祈祷][祈祷][祈祷]
要选择行家公认的优秀范本。比如田英章的,赵贺新的等。
小学生应该先练楷书;中学低年级学生可练行楷;中学高年级或大学生,或有一定楷书基础的青少年可练行书。
特别注意的是,对于字体杂乱者,应全部丢掉自己的字体,先练楷书,后练行书。有了楷书基础,其它字体也就容易了,切莫先练草书和篆书。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根据我个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讲,
我认为可以先从碑帖入手,写硬笔字的话,我建议从小楷学起,如文征明的《琴赋》,唐人写的《灵飞经》,都是不错的选择。因为现在无论是哪个书法大家都是先学古人,再自成一体。所以你是学现在的那些大家呢,还是学他们的师傅,显而易见。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关于学书法,一是学用笔方法,二是学字形结构。古人云:笔法不精,虽善尤恶;字形不妙,虽熟尤生。
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也可以教一些行草类的作品,如文征明《赤壁赋》、《滕王阁序》、王羲之的《十七帖》这些都可以作为硬笔教学的教案的。
硬笔书法老师教学生也是分阶段的,比如初级阶段的学生最好有楷体,而提升或者高级阶段的学生最好用行书。
该硬笔书法最主要的是楷书和行书,当然其间还有行楷。
初级阶段一般来讲,都是小学为主,尤其低年级学生,这个阶段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最强的,所以一定要用楷体,而且你教学生的主要字体也是楷体。
当你的学生已经开始进阶到中高级,高小或者初中,这个时候就要以行书为主,而且可以配以草书、隶书和篆书,以欣赏引导兴趣,说不准会出书法家。
正所谓文无定法,书法也一样,但是在基础阶段马虎不得,基础打不牢,一切都白搭。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在成年了以后还要学书法,还要从楷书开始,从头再来。
欧柳颜赵四大楷书,你最喜欢哪家的?
谢谢头条家的文小姐邀请!
说实在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四位书法大家,都是我国书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的楷书,我都非常喜欢!
欧阳询的楷书《九成宫》,[_a***_]精道,法度谨严,字字险绝,是传世的经典之作,喜欢之!
颜真卿的楷书《勤礼碑》,厚重雄浑,大气磅礴,喜欢之!
柳公权的楷书《玄秘塔碑》线条瘦硬,骨力十足,喜欢之!
赵孟頫的楷书圆转遒丽,下笔神速如风雨,喜欢之!
非常感谢文小姐的邀请。
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赵孟頫的楷书各有千秋。文化界和书法界更是众说纷纭,仍未有盖棺定论。所以,这四种楷书均有许多支持者。
欧阳询的楷书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笔力险峻、刚劲婉润、兼有隶意。
所以,学习临摹欧体以后更适合学习隶书、为学习隶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是书写却稍显缓慢。
柳公权的楷书代表作《玄秘塔碑》: 体势劲媚、骨力遒劲、结构严谨、字体清秀。
颜真卿的楷书代表作《多宝塔碑》:整体秀美刚劲;用笔丰厚遒美、腴润沉稳;结字紧凑规整、平稳匀称。
三十年前,初学楷书练的就是柳公权的神策军与玄秘塔碑帖,柳体劲健,结体舒展,法度严谨,昔年废寝忘食,多日习字少在十个小时以上,三年才勉强悟得中锋用笔,此后也临习过褚遂良与欧阳询,个人审美原因,不甚喜欢颜体,过于肥厚,不过颜真卿祭侄文稿却当真令人震撼,二十多年为工作所累,疏于临池,于书道无甚起色,然四大家各有所长,惜个人资质愚鲁,殊为难成。
不过,年初自头条上得观诸多大家名作,尤以松雪道人之作为美,纵横古今,醉心于此,偷乐不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感恩老师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感恩老师楷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