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碑文字体行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碑文字体行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颜勤礼碑的碑文是行草对吗?
不是行草。是楷书。 《颜勤礼碑》,唐颜真卿撰文书丹,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楷书,碑文一通。残石175×90×22厘米。碑四面环刻,存书三面。碑阳19行,碑阴20行,行38字。左侧5行,行37字。右侧上半宋人刻“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十四字,下刻民国宋伯鲁题跋。现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初拓本。《颜勤礼碑》在拙重中见挺拔雄肆之气概,《麻姑仙坛记》则在宽博中见空灵洞达之韵度,堪称颜楷的双峰并峙。
古人写楷书画格子吗?写大碑文怎么弄?
古人写的楷书要画格子吗?大碑文怎么弄?
很远的古人用竹简,竹简就相当于格子。在纸发明以后,纸便成为了书写记事不可或缺的材料。在纸上写楷书要不要画格子呢?随意。古人写的字,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碑文一样的大小,也不是如碑文上的一样工整。碑文不是常用书体,大多数古人一辈子都没有写碑文的机会。他们平常写的字是小楷和行书。打不打格,打直格还是打方格,和我们今天的人一样,买的纸有格,就在格子里面写。买到的纸无格,就在无格的纸上写。但是有一点,他们不会折格子。不是说古人笨的连格子都不会折,是折了格子的纸不好写。
为什么古人不打格,小楷却能写的很整齐?
说了你也许会不信,唐代以前的人,他们写字是把纸抬在手上写的。把纸卷起来呈圆筒状,一边写一边放。曾经听到中书协的一个副主席说,唐朝没有桌子,他们写字的纸比较硬,硬的和纸板差不多,所以可以抬在手上写。叫硬黄纸。当官就是好!为了政绩什么创意都能想出来。别听这种胡说八道。言归正传。卷起来的纸,其方法是源于竹简的书写方式。
碑文怎样书写写的?
碑石的雕刻有两种。一种是先在纸上写,然后把字印到石碑上雕刻。一种是直接在石碑上书舟雕刻。这两种方法都要打格子。在原石碑上,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石碑上的格子线条,虽然很浅,却很清晰。在碑帖拓片中,由于格子很浅,在一些碑帖中看不到格子的痕迹。实际上是有格子的。
读到过百年前的拓片如欧阳询的九成宫,从中得到一点信息有人写碑文是不打格子的,整体拓本的字非常灵动、活泼而且静的出奇。
现在学写欧阳询楷书的只临其整而抛其动,所多为算子耳。欧阳询的楷书很难临写尤以灵动而静为最难者也。谢谢一管之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碑文字体行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碑文字体行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