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毛笔草书手写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毛笔草书手写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请问古人写字的尺寸一般是多少,用笔的笔毫有多长?
古人写字的大小也是随着时代的不同有所变化。从现存的文物我们可以看到,秦汉时期古人字主要是写在竹简、木片上,虽没有统一的尺寸,《云梦秦简》的《秦律十八种》简长27.5厘米,《法律问答》的简长却只有25.5厘米。而简的宽度也大约在0.5厘米左右,0.6、0.7的有,0.4的也有。
汉简和秦简尺寸差不多,魏晋时期,纸张成为只要记录媒介,《伯远帖》是东晋王珣给亲友伯远书写的一封信,纸本,行书,5行共47字,纵25.1cm,横17.2cm。每个字也就2.5cm左右。
唐代《祭侄稿》纵28.3厘米,横75.5厘米,单字在2.8cm左右。
宋代《苕溪诗帖》又名《苕溪诗卷》,北宋书法家米芾书,纸本,行书,纵30.3cm,横189.5cm,单字大小3.5cm左右,
明代唐寅《落花诗》纸本册页,三十四开,每开尺寸27cmx30Cm,单字也是3.5cm左右。
纵观古代书法经典,行草书一般不超过4cm,由此可知,笔的长度也应该在4cm以下。明后期随着大幅纸张和羊毫毛笔的广泛使用,书法作品的尺幅开始变大,出现了不少四尺中堂对联。
综上所述,在临帖的时候要注意靠近古人,笔用中小兼毫,字尽量接近原贴大小,适当放大,避免把单字放大数倍临摹的情况,放大临摹导致笔法、书写速度、线条把控都不对,属于重新创作。
练习过一段时间的书法,很羡慕那些写一把好字的人,无奈少年时的心浮气躁实在不适合练字,是以只练过很短一段时间,一直到现在还是一笔烂字。
练字一般从楷书开始,楷书是基础,练的是字形、结构、笔划,论字的大小也是以楷书为例:
中楷:一寸见方,也就是3.3厘米见方左右。字体大小以此为准。
小楷:是指中楷一半大小,字体1.6厘米见方左右。
大楷:是指中楷两倍大小,字体6.6厘米见方左右。
榜书:或者又叫斗书,古称“署书”、“擘窠大字”,这些都是几十公分以上的大字,牌匾、对联等常用。
毛笔的尺寸根据字体大小选择,字体大小最好跟字帖的字一致,这样更容易练习笔划。小楷用小号,中楷用中号,大楷用大号。小号笔毫6分左右,中号一寸左右,大号一寸半左右。初学者最好用狼毫笔,笔锋硬、吸水少容易掌握,字体骨感强。而羊毫笔写出的字更圆润。
爱美食,爱美文,喜欢就关注我吧!
圆珠笔可以练习硬笔书法吗,如何写出书法中所谓的粗细?
圆珠笔本属于硬笔,当然用它写硬笔书法完全没问题。其实现在很多爱好者提倡用中性笔写硬笔书法,那么中性笔本来就是圆珠笔类型,因此毫无疑问,圆珠笔非常适合硬笔书写。
我自己也曾经用所谓的书法钢笔书写,发现有些问题,其一是钢笔不够圆润,行笔不顺畅,同时会出现尖角,笔画常现侧峰,不够饱满;其二是使转不顺,常会划破纸面;其三钢笔笔尖常干笔,墨水不畅,甚至不出水,影响书写,且要经常加墨,使用不方便。
相比之下,中性笔可以避免上述缺点。只是目前用的传统圆珠笔是油性墨水,不容易干,且时间长了会浸染开,不适合保存。因此我现在基本上是用中性笔书写。目前中性笔有各种粗细笔芯,一般选择较粗的更好些,通过用笔的轻重,使转可以很好地控制行笔,笔划可出现粗细、转角、干湿等变化,在实践中多体会,多练习,能写出硬笔书法的特点。
个人观点供参考。
第一,古人曰善书者不择笔,所以说到一定的程度,用圆珠笔也是可以写出优美的书法作品的;
第二,由于圆珠笔所使用的原料,流动性比较差,所以如果要写书法作品,需要挑选合适的,并且建议在夏天使用;
第三,相对于传统的钢笔和现在使用的比较多的水性笔,圆珠笔在硬笔书法创作上还是有局限性;
第四,书法作品的好坏,书写质量的高低,影响因素很多,但是最具决定作用的,还是书写者的功底和水平。
借此机会祝大家练字愉快!经常进步!
欢迎大家关注我,共同学习、探讨和提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毛笔草书手写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毛笔草书手写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