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压缩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压缩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这幅可否值得收藏?
这幅草书作品很好!值得收藏。这应该是先生你您的一幅得意之作吧!
好的地方很多,此不赘述,您功力深厚,线条老到,简洁明快,草法纯熟,……
当然,承蒙先生看得起在下,盛情邀答,末学也就不揣冒昧,提几点个人的浅知薄见。
一,感觉作品书体与所书内容不太和谐。如果用行书类(行书、行楷、或行草)书体来写,融入真情稍微舒缓一些写去,都容易写出情性,都比用草书要好。
内容是北宋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此内容情深意切,虽以长江为喻却并不是激越奔放,而似春溪流水,隽永深长,最后一句如同海誓山盟一般,表达了爱情的坚如磐石。
根据词意,末学感觉用草书容易流滑飘浮,不太和谐。
二,章法上可能是受展览体的影响,章法偏满,留白不足,给人局促紧迫之感,书卷气透不出来,就使作品流于平庸。
三,通篇字体大小比较均匀,“李之仪卜算子”一行字本身就是落款内容,感觉自李字起应与下一行平齐,再如果能缩小成最末一行大小,变成两行小字则有助于通篇变化,而且印章就会往上提不少,也就没有那么张满了!
末学不善草书,只是片面愚见,冒昧乱说,多有得罪!若有不满,请恕无知狂妄之罪!再次谢谢邀答!
我是四为堂主人解疙瘩,愿同行诸君多多批评!不喜且喷就是!不必客气!
这是我的字,多指导!谢谢?
谢邀。你这幅行草,整体布局还是不错滴。行笔结字比较娴熟。可见下了一定的工夫。这是说单字。欠缺的地方,(细究,任何名家髙手,都没有十全十美)每粒字基本上都是个独立的存在。缺一点相互贯通的笔意。导致行气中断。节奏感不明显。续墨太勤,一字一墨,以致墨韵尽失,给人的感觉,写完一字,习惯性地推一次纸。墨水是一次调出来的。所以黑色単调。字积相差不多,对比不明显,导致字眼缺失。有些很精彩的字,遗憾地是把它缩小了。用笔轻重产生的力度,是笔法的精神所在,遗憾地是把它分散了。我对每个热心于书法的人,都表示支持,不要误会。希望你在书法这条路上,赱的深远,行的潇洒,谢你见谅,祝你更上层楼。
挺熟练的也放得开,但一看没怎么临过帖,或者说在古人身上下得工夫少,找不到岀处,隐约有点米芾的影子,不明显,建议多临帖,现在看用笔有点单调了,好作品都是正侧并用的,墨法也不太讲究,这个就要看看现代人了,尤其是国展的一些优秀作品,加墨的位置是有规矩的,左右要有对比,还要自然。个人观点,说错了别不高兴。
篆书怎样临帖?以下我的大小篆临帖存在什么问题?
谢谢邀请,经常拜读您的大作。尤其是您的大篆写的比我好。我觉得写篆关键在功夫,所谓功到自然成,小篆的笔法重在中锋用笔,藏头护尾;大篆因字刻铸在青铜器上,笔法上有方笔起尖峰出的现象,还有笔画的***处有堆墨现象。
对于篆隶的学习有以下建议:
1,明确一下篆隶的笔法是一套体统。与楷行草的笔法有很大的区别。而你的篆隶中有很多楷书用笔。
2,篆隶的学习可以同时进行,交替学习。学习篆隶,可以参考清代碑学书家学习篆隶的的成果,如邓石如,伊秉绶,吴昌硕,何绍基。
3,从你临写的字分析,你对篆隶的笔法都没搞清楚,见谅了。小篆的字形偏长的,你用正方形的格子来写,就不对了,最好是折格子书写,格子3:4或者3:5。
4,找个专业的老师或者朋友指导,免得走弯路,误入歧途。推荐字帖。
大家好,我是景行书苑。谢谢邀请。
看到题主自学书法,从篆书入手,感觉这个路子还是不错的。学习篆书是线条训练最好的方法,有了线条的基础可以更好的理解书法艺术,从而更快的进入这个体系。
题主在介绍自己学习时,提到小篆中锋运笔,藏锋起收,应该是正确的。其实大篆入手也可以按照这个要求来做,特别像题主选择石鼓文学习。
书法学习外在的表现是线条,而完成这一表现的是笔法,没有正确的笔法就没有高质量的线条。我老师说,书法就是大篆小篆两种风格的线条在分割空间。小篆线条圆润挺拔,大篆线条古朴苍劲。
同样的中锋运笔如何形成这不同的风格呢?不同的笔法是关键,小篆是正常中锋行笔,大篆需要绞裹。这些很难用语言表达,我觉得题主还是选择一位老师学习比较好。
观看题主的几幅作品,小篆还是有一定水平的,尤其是结字把握的不错,但线条质量还是不行,感觉柔弱无力。大篆可以说没入门,完全是小篆的写法,这原因就是不懂笔法。
我觉得篆书入手学习书法是正确的,但没有老师对笔法的指导,篆书又与当前实用文字距离较远,可能难以有效果。
以上是我的一点浅见,与朋友们一起交流,欢迎批评指正!
景行书苑旨在建立一个传承专业学习理念,展示景堂书法日课,分享文化艺术感悟的交流平台。我将始终秉持这一宗旨,努力把更多更好的临帖和创作作品展示给朋友们,坚持每日更新。欢迎关注景行书苑,欢迎点赞、评论、收藏、分享、转发,谢谢支持!
景行书苑设立“景行书友会”与“景行书学院”两个圈子,欢迎加入一起交流学习书法艺术,欢迎定制收藏景堂书法作品。
写大篆主要是第一得识字,先过识字关,需要好多工具书。笔尖顶纸!写小篆主要解决字的结构,先打格写,两者相同之处用笔都是逆入平出,笔锋顶纸!多临帖![祈祷][祈祷][祈祷]
从您这个临帖来看,还是下了不少功夫的,三四个月比很多写一年半载的学习效果要好。
你的用笔保持了笔笔中锋,藏头护尾,这个难能可贵,是写篆书的重中之重。有一些书法爱好者不会中锋,写起来的线条就有很多锯齿。
接下来在线条上注意要写出弹性,写出质感,否则虽然也是中锋,但线条也会软绵绵的。像下图一些笔画少的字,线条还较挺拔,笔画多的字就软绵绵的了。
篆书主要三种基本笔画,一种是直线(横、竖),二是弧线(包括圆圈),三是转折。你这字有很多弧线和转折笔画没有处理好,比如下面“所、而、称”三个字,有些生硬,要婉转一些。
小篆有一个明显特点,上紧下松,下面的笔画比较舒展,通俗地说就是脚比较长,像“袭”字这样的处理,下面就比较拥挤、局促,难于伸展,结构上有所欠缺。
可以与《秦 · 李斯 · 唐人摹刻《峄山刻石》》中的写法对比一下:
傅山的书法有何独到之处?
傅山的书法,以草书的成就最高,他秉承了明代末期注重个性的特征,以磅礴的气势掩盖了技法的不足。
傅山傅青主这个人很了不起,在梁羽生的武侠***中,他是飞檐走壁的“无极剑”,而在现实生活中中,傅山工诗文、擅书画,满腹经纶,一手医术更是出神入化,是颇有名气的妇科圣手。同时,他一生又致力于复明,是当时名声较大的反清志士。
正因为他如此博学,又愤世嫉俗,故而可以想见,不守成法的他,不可能花太多时间去认真临帖,因而,他临摹的古帖大多不像,尤其是他临[_a***_]的楷书,也只有个大概。
所以,傅山只是在掌握了书法的初步技法和规则后,就开始自由创造,放弃了传统技法和前人经验。
好在,他所处的时代,正是一个书法大变革的时代,前有徐渭开路,而几乎与他同时代的张瑞图、倪元璐、王铎等人,都大举变革的旗帜,书风明显不同于前辈。
与王铎相比,傅山在气势上明显要强出许多,但在技法上,王铎则要高出许多。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压缩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压缩包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