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起源哪个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草书起源哪个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草书是由楷书到行书,再由行书到草书演变而来的吗?为什么?
如同人类的进化论!书体的衍变 大篆 小篆 隶书 魏碑 楷书 行书 草书 在古代碑帖里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来每个时期字体字型不断地衍化 比如 柳体的横钩的钩 借鉴的是魏碑钩的写法!欧体的竖弯钩 借鉴的隶书的写法 !行草也一样
我个人认为草书是从行书而来,而行书是从楷书而来。原因是:楷书就像儿童刚开始站立,行书就是刚会走路,而草书就是跑步了,没有会走路,怎么也跑不了路!而楷书是开始造字的时候写的,一笔一划都要有规定,便于推广,而行书是在楷书基础上抄写上更快捷而有点沾连,草书是为了快速记事,在行书基础上而书写了。
中学的历史课本在这个问题上的表述是错误的,所以导致很多人认为书体演变的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这是绝对不符合书法发展史的,正确的延边规律应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
草书形成于汉代,几乎是和隶书平行的书体。早期草书称之为隶草,实际上实际上夹杂着一些篆草的写法。章草属成熟的草书,由隶书发展而来,成熟于汉代,代表书家崔媛、杜度等。
东汉时期,章草进一步革新,发展成今草,代表书家如张芝。至东晋王羲之博***众长,今草进一步发展,《十七帖》即为今草最经典的代表作。至王献之发展为“一笔书”,也就是狂草的前身。
狂草于唐代成熟。草书在张旭、怀素等人的催动下,进一步发展,在王献之“一笔书”的基础上发展为“狂草”。
以上为草书的发展。
楷书是由汉隶逐渐发展而来的,魏晋时期大为流行。北魏多碑刻,其书体被称为魏碑。三国时期钟繇被誉为“楷书之祖”,钟繇楷书风格古朴,且具有传统文人气,这种写法被两晋文人所传承。楷书至唐代高度成熟,出现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楷书大家。
五大书体出现时间?
书法艺术的世界里,评价一个书者有这样一句话:五体皆能。
很多不了解书法的人不太明白这里的“五体”指的是哪五体,今天就“五体”来给大家一一道来。
“五体”,指的是书法里的五种书体,分别是: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学过历史通识课的都知道中国传统书法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甲骨文开始,经秦汉,历唐宋,一直到元明清现。
书法史上,就楷书与草书而言,哪种字体最先出现?
中国书法主要有五种字体,即篆、隶、真、行、草,虽然我们现在学习书法主张先学习楷书,但是实际上楷书是五种字体中最后才出现的!
中国文字的发展,最先是结绳造字,然后是甲骨文,再到各国青铜器铭文,又形成大篆,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李斯统一六国文字,所谓书同文,作小篆通行于世,李斯因此成为史上第一位书法家!
中国文字的主要功能是语言交流,发展方向是简单实用,所以篆书继续演化为隶书,在此期间同时也进行草书的演变,章草是由隶书演化,最早由章草进入今草的书法家是张芝,故称草圣!
隶书写起来比较快,也美观,但有波磔,故在秦汉之际隶书继续向楷书演化,有个过程如汉简,现在有不少人在学习,后来钟繇在隶书、汉简的基础上终于完成了楷书字体的创造,《宣示表》是楷书的第一件代表作,后经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将楷书完善,唐代把楷书艺术推到巅峰!
从这个脉络可以看出,在我国书法史上,草书是先于楷书出现的,但楷书笔法完备,结体严谨,建议初学者还是从楷书开始学起!
以绳记事,甲骨文,篆书(大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美术字,都有划时代之意。都是为记录记事方便快捷,表达清晰。后来才为文人,雅士渐渐的变为艺术把玩欣赏的。所以书法意义上的楷草出现,与实际记事书写的楷草出现,不是同个意思层面。
只要弄清这个概念,再考证出楷草点点滴滴,才能真实论证书法艺术意义。
书法艺术是一种传统的中华文化,是通过几千年的传统书写工具一一一一毛笔,而形成的一种艺术之美。不论何种书体,不论审美观如何,只要讲书法二字,都首要看笔者的书写功力,对笔锋的驾驭,能否达到感知上的线条与架构之"美"。
楷书如此,草书亦如此。
本人认为,书法就三种。
篆书,隶书,楷书。
每一个书体又分为三个节段。
草书,行书,正书。(也可以称之为真书或楷书。)
如果得闲,我们可以将今楷的楷书大字典,行书大字典,草书大字典翻开,
从中都找出同一个字来,将行书大字典放在中间,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行书大字中的这个字的写法,在楷书字典中有,在草书字典中也有。
翻开《篆书释异》大字典,按照顺序看,最早的是甲骨文,金文,最后的才是大小篆。
小篆可是秦朝时期的法定字体的呀。
我们再将秦简,汉简,(还有东西汉简),楚简都翻开来认真的看。最早出现的不是现在意义上的隶书和今楷。而是两者的草书形态和行书形态。
在书法史上,篆书最早出现,隶书次之,草书第三,行书与楷书哪个最先出现尚有争议,但楷书的成熟绝对排在最后。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文字是比较混乱的,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字。“书同文,车同轨”是秦代的一大贡献,小篆第一次让中国有了统一的文字。
小篆的书写并不方便,民间在快速书写时产生了隶书,文字由圆变方,方块汉字出现,这一过程称作“隶变”。
文字的一大价值在于实用,要便捷。于是,隶书在快速书写的过程中,出现了连带与减省,这就产生了早期的草书——章草。
章草带有明显的隶书意味,保留有波挑笔画。后来王羲之等人在章草的基础上进一行简化,便产生了“今草”。
有人认为,草书的出现,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书法,此论不无道理。
当然,后来行书与楷书的产生,存在争议,但其实早晚不过在几十年之间,都是在汉末魏初。但楷书的成熟期,则是在唐代了。
书法史上,就楷书与草书而言,草书最先出现。
草书的发展分为章草、今草和大草三个阶段。今草又称小草,大草又称狂草。
商代起,单纯摆动的笔法朝连续摆动发展,从而导致隶书出现。在隶书形成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种连续性强、笔画简省的书体--章草。随着隶书的成熟和普遍使用,隶书笔画和结构的形态逐渐对章草产生了影响。草书在三国、两晋时演化为今草。随着字间连笔现象在两晋已经出现,促进了各字字间空间与各字内部空间的交融,也促使今草向大草的过渡。
到西晋时,日用书体开始向着行书、楷书方向演变。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从汉末开始,到三国时已见雏形,西晋有些楷书还略存隶意,到东晋时楷书已然成熟。
书法可以直接先学草书,真的是因为草书比楷书出现的早吗?
首先感谢千里马兄的邀请。
学习书法楷书或者草书,先学谁其实都没关系,两种书体虽然看起来不同,相差很大,但其实里面还是有很多共同点的。
现代我们常说的草书其实就是“今草”,在“今草”之前还有一种草书叫“章草”,“章草”来源于汉隶,是隶书的草写之法。而今草是前人在章草的基础之上,演化产生的,据说是张芝的功劳,因此张芝也被称为“草圣”。
而楷书也是在隶书的基础之上演化出来的,现在出土的三国吴简已经证实,那时已经有非常接近楷书的书体出现,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位人物就是钟繇,传说是他创造了楷书,今天我们知道他只是当时一个集大成者。
钟繇与张芝几乎就是同时代的人,由此可见楷书与“今草”的出现时间也相差不多。
孙过庭《书谱》中说过:“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同草,殊非翰札。”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写草书如果不能兼具楷意,就会显得单调拘谨;而写楷书如果不掺入草意,那就会缺少“尺牍书”的流畅性。
孙过庭接着还说了:“真以[_a***_]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以使转为形质。”这句话告诉我们,楷书的基本要求是点画,点画的结构严谨方构成楷书,而书家的性情是由使转来体现的。而草书恰好相反,草书的形体是使转呼应之势体现出来的,而靠着点画来体现它的精神。
历史上的很多书家都是草书和楷书兼备的,例如狂草***张旭,据记载他的楷法森严,从现存他的楷书作品中可以看到,张旭的楷书写得是非常好的。
明代的文征明曾经说过:“真书血脉贯通,放之便是行草;行书动必有法,正文便是正楷,能书者要一以贯之。”
宋代欧阳修则是这样练字的:“单日写草书,双日***书,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名。”
学习书法可以先从草书开始,池可以从行书开始,纂隶楷行草书,都可以的,不分先后。学习书法,前阶段,主要学习书法的笔法为主,其后是字体结体的造型。草书的笔法运转规律与楷隶纂体的笔法,大致相同,没多大差异,遵循的笔法规律是一致的。几种书写体的结体造型字体符号不同而已,而结体规律也遵循的共同规律,只是变了变字的形态吧了。总之,人们不要把书法看的太神秘,了解认识书法的本质,就知与大自然规律,大自然的存在是相通的。找到了根,找到了源,书法问题就是一个顺其自然的问题。
书法,先学什么,后学什么,没有定式。大多数观点认为先学楷书。主要是因为楷书的法度非常完备;二是楷书的实用性一直还在延续。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无处不见楷体、仿宋体、黑体字,即使一些美术字,也大多出自规整的楷体。而其它书体,如草书、篆书、隶书等已很少有实用性了。三是学书法也有一个从众心理,一直以来,习惯于学唐楷,大家就跟着学,流行学魏体,大家又会转向学魏碑。
至于说先学草书,是因为草书出现早于楷书的缘故,这其实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但仔细分析,有一定道理。
最早的草书,不是主流书体,古时候,字体形状是根据大自然的现象,或取形或合其意而成为记录***的文字符号,在社会实践中,经过高人不断的提炼、加工、完善,逐步形成了规范的文字,如甲骨文,金文以及篆隶等,这是当时社会的主流文字。
而草书的出现,是人们为了书写简便,快写所致,史称为“俗草”。这是一种随性而缺少发则规范的字体,我们从出土文物中发现的简牍帛书中可以见到,敦煌的一些墨迹也可见。
任何事情,只要有了规律可循,就有人工造化的痕迹了。“俗草”
演变发展为章草,就是这个道理。章草的出现,是草书史上第一次伟大革命。从此,草书入主流文字范畴。因为,当时的皇帝都允许用章草写奏本了。
所以,章草是一种非常规范而又法度皆备的书体,如同篆书、隶书、楷书一样,完全可以作为书法学习的范本书体。而且,草书流畅的点画线条、丰富的结体变化之特点,比较适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
可见,时间上的迟早,不是决定先学或后学的关键,而主要看是否具备法度,是否成熟的书体。因为学书法,是学法则,并不以学形似为目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起源哪个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起源哪个字体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