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隶书字体楷书欣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隶书字体楷书欣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中“重复字”不好写,尤其是楷书,柳公权是如何巧妙处理的?
谢谢邀请!
书法中的“重复字”是每一个书法创作者都会遇到的情况,尤其是楷书,因为笔画清楚,大小变化不能太突兀,处理不好就会出现雷同,失去章法之美。很多大书法家在创作时都会巧妙地规避这类问题,柳公权作为一代唐楷宗师,自然在这个方面也是做的很到位。下面,就以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为例,予以说明。
柳公权其人
柳公权,字诚悬生,于778年,逝于865年,享年88岁,是中国古代高寿书法家之一。柳翁是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是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其柳体书法传世千年,同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中国四大楷书大家。柳公权二十九岁时进士及第,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李听幕府。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传世。
柳公权还是一位大诗人,《全唐诗》存其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只是因为其书法名气太大,其诗作就被书法的光环掩盖了。
《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碑文叙述的是大达法师在德宗、顺宗、宪宗三朝所受的恩遇和大达法师的重要事迹。由时任宰相的裴休撰文,柳公权书丹后刻碑而成。该碑现今保存于西安碑林,2013年我曾经到访专程观碑,保存完好。《玄秘塔碑》通篇正楷,共28行,每行54字。其结体紧密,笔法锐利,筋骨外露,阳刚十足,字迹如刀刻一般,且笔画粗细变化多端,风格特点显著,是柳公权“柳体”书法的重要代表作品。柳翁在《玄秘塔碑》中处理重复字的做法
1、相同笔画粗细对比。比如下图中的两个“大”,尽管姿态差不多,但笔画处理上却有了明显的对比变化。第一个字的横画、捺画均比较细,第二个就相反,横和捺都写的较粗,而且两个字的捺脚也有明显的变化;
2、相同笔画不同写法。比如下图中的两个“散”,右边的反文旁,第一个用的是正捺,第二个则写作反捺,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很有趣味。
3、相同的字加减笔画。比如下图中的两个“为”字,在碑中又靠的比较近,为了避免雷同,柳公权在第二个字头故意加了一个“点”,使两个字就出现了视觉上的变化。
书法中常常会出现重复的字,在行草中往往是以符号代替重复字,而在楷书中往往是以改变写法来处理。然而,有些字在一篇中重复多次,你不可能有太多的书体改变,完全可规整的用一种写法即可。比如,《心经》中像“色”和“空”这样反复重复的字较多,我查看了多位古代书法名人的《心经》作品,大都是用一种书体来写,并无呆板之感,古人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连续两个单字重复,第二个字以两点代替;
如两字以上或句子连续出现,一般是在每个字右下角点一个点,句子末尾可稍空。
一般是可以这样处理的。
古代草书字帖也有以类似长竖的笔画代替的。
这些是我知道的,如有其它方法同问。
重复字有几种处理方法,一是字法做区别,比如“為”和“爲”,二是同一笔画做不同写法,你如“木”
字,撇捺可以写成左右两点,三是可以将字的主笔、重心做变化,总之同一个字是有不同写法的。
书法作品当中,难免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同字。这样的重复字情况如何处理,对于整个作品,有一定的影响。既要便于辨识,又要写出不同之笔,是一种考验重复字的出现,处理的方法:改变字形结构,改变点画形态,换用可通用字等等。通过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来看柳公权是如何在规整的楷书中来处理重复字,柳公权笔下字,外在的字形字态发生变化,只是“相”的千姿尽百态;而手中“法”其实是不变的。不管字形字态如何变来变去,但柳公权“骨”未曾改变。
从南北朝到唐朝,楷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二者风格差异较大?
基于这个问题,我们先快速浏览下我国文字的演变史,从中可以清楚地知道各字体之间的关系。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成熟文字是甲骨文,距今约3000多年。后有初始于商末,盛行于西周的金文,承接甲骨文发展而来。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有感于全国文字的繁杂和书体的不一,而提出“书同文”,将文字和书体统一,于是有了“秦篆”,这是中国第一次系统地将文字的书体标准化。而在秦朝由篆书又演化出一种字体——隶书,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除此之外,还有草书、行书、魏碑体、瘦金体等。
在书法界有个说法叫“汉隶唐楷”,可见楷书在唐朝已成主流。
楷书字形方正,是由古隶演变形成。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也逐渐分为南北两派,其中,北派带着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风格则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被称为魏碑体。南派书法则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
魏碑体是北朝碑刻书法作品的统称,因现存的魏碑书体都是楷书,因此也叫魏楷。其特点主要有三点:
横画和捺画保持隶书的特点,常伸展到字形边界甚至超出边界;
字形与隶书相比呈扁方形;
突出的特点是捺撇向两侧伸展,收笔前的粗顿以及抬峰,使整个字形厚重稳健略显飞扬、规则中正而有动态,颇具审美价值。
在隶书向楷书转变过程中,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著名书法家钟繇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同张芝、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书中“四贤”。他更因为在书法中的贡献,被认为是中国“书史之祖”。后来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给人以精美之感的书法,恰与钟繇形成对比,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书风,被后代尊为“书圣”,影响了今后一代又一代的人。王羲之的第七世孙智永和尚,作为南朝的书法大家,在永欣寺潜心研习了二三十年,留下了“退笔冢”、“铁门限”的典故。他传的“永字八法”对后代楷书立下了典范。
南北朝时期的书法,是我国书法史上发展的重要阶段。南北朝时期的楷书主要是北碑,北朝中北魏立国最久,所以北碑又称魏碑。清代大书家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对南北朝碑有“十美”的评述。他说:“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为可宗。可宗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二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
北朝承赵、燕之后,书体则出于崔悦及卢谌二家,这两个人皆传钟繇、卫瓘、索靖的遗法。因为没有禁碑之令,又民风纯朴,而演变出北碑特有的书体,与南朝的风流蕴藉大异其趣,加上佛教盛行,流行造像题记与摩崖刻经,所以传世书迹特多。这种书体是介于分隶和楷书之间的过渡书体,居汉分至唐楷的枢纽。大体来说,丰碑和造像记大部份方峻棱厉,墓志铭蕴藉姘美,而摩崖书则雄伟奇绝,惊心动魄。
唐代书法是一种书法形式。这一时代新风格的形式。唐代书法在书法发展史上,唐代是晋代以后的又一高峰,此时,在真、行、草、篆、隶各体书中都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书家,真书、草书的影响最甚。
初唐,社会安定,经济日益繁荣,书法亦蓬勃发展。唐太宗喜好书法,朝廷定书法为国子监六学之一,设书学博士 ,以书法取士。历代盛称的唐初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与薛稷代表了初唐风格。盛唐,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也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书法风格由初唐方整劲健趋向雄浑肥厚。这时出现了张旭、怀素、颜真卿和柳公权等著名的书法家。晚唐以降至五代,兵燹频仍,文事废弛,迨杨凝式出,书坛方为之一振,其作品若《卢鸿草堂十志图跋》、《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夏热帖》,超脱清逸,别有异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隶书字体楷书欣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隶书字体楷书欣赏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